笔花轩医案医话撷萃:盐城阮氏临床经验传承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历代名医辈出,流派纷呈,著书立说,浩如烟海。其精辟的学术思想见解、客观地观察发病规律、正确的诊疗立法处方、丰富的临床经验,彰显了中医药学在医疗实践中的特色和优势,对人类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医案起源很早,其萌芽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出土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三片关于病案形式和内容的卜辞(《合集》13751正、13757、《乙》5397)。周朝的《周礼》已有关于疾病的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此外,《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关于医家诊病的记录,均可视为医案的雏形。现在我们所能见到最早有实际内容的医案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收载的赵简子、虢太子、齐桓公三案及淳于意的诊籍。秦汉以降,医学崇尚方书,直到隋唐五代,医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迨至宋金元时期,医案编撰得到重视和发展。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为后世医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疑难病证的处治独辟蹊径。学习、编撰、研究医案,不仅能丰富和深化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来说,当是必修之学。

近两百年来,盐阜地区名医辈出,素闻“阮氏世医”为古盐医界翘楚,济世寿人,建树颇多。阮颐仙先生早年弃儒习医,精研方药,道乃大行,人咸称之。后传业于子健哉、侄剑农。其侄孙阮亦周,早年拜师于兴化名医顾余斋门下,尽得其传。20世纪70年代,阮亦周先生任职盐城县中医院副院长,我与之过从甚密,相知亦深。不幸亦周先生因病早逝,道归南山。更为遗憾的是,亦周先生的临床心得、学术资料和阮氏诸医家多种著述均毁于十年“文革”中。

阮宗武同志,20世纪60年代初,随父健哉公学习中医,未几,健哉公病故,乃师从堂兄亦周公学习。宗武同志少年聪慧,锐志习医,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内经》以降,历代方书,无不披览,毕生摸索。数十年间,佳篇迭出,深得阮氏家学渊源。2019年秋,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复成立“江苏省名中医阮宗武工作室”,他奋编摩之志,多方搜集阮氏散失之学术资料、医案医话,几经整理,汇编成《笔花轩医案医话撷萃——盐城阮氏临床经验传承录》一书。

综观全书,无空论,无浮辞,字字珠玑,实为当代理论方药俱备、继承融入创新、切合实用之佳作,从中可以领略盐城阮氏医家的学术思想、辨证经验和用药特色,堪为后学临床实践之重要参考书籍。

宗武同志和我在学术界共事多年,其治学精神、学术水平、工作热情以及待人以诚、敬人以礼的品格素为我敬重,故深笃情谊常萦于胸膺。今值大著《笔花轩医案医话撷萃——盐城阮氏临床经验传承录》刊行,橘井流芳,杏林香馥。谨陈数语,乐而为医界同仁介也。

岁在辛丑,射水医叟单健民书于阜城葆元斋

时年八十又九

单健民,江苏阜宁人,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阜宁县中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盐城市中医学会、盐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盐城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家学渊源,学验俱丰,著作等身;博学多才,以诗、书、画誉满杏林;阐儒、释、道名传江淮;德艺双馨,多次获得各级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