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古又称“季肋痛”“胁下痛”“肝着”等。胁,指两侧胸部自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
(一)实训目标
1.掌握胁痛的辨证论治思路、具体治法与治疗用药。
2.熟悉胁痛的临床诊断技能及类证鉴别。
(二)实训方法
1.SP教学法。
2.病例分析法。
(三)课前准备
标准化病人、记录。
(四)实训内容
1.问主诉 患者主要症状(胁肋疼痛)、胁肋疼痛的病程时间以及加重的时间。
2.问疾病发展过程
(1)问诱发因素
1)是否有湿热疫毒之邪侵袭,郁结少阳,使枢机不利,肝胆经气失于疏泄——辨外感。
2)是否有跌打损伤,使胁络受伤,瘀血停留,阻塞胁络,不通则痛——辨外伤。
3)是否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或辛辣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辨内伤之湿热内生,郁结肝胆。
4)是否与情绪变化相关——辨内伤之肝郁气滞。
5)是否有劳欲久病,使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血不养肝,脉络失养——辨内伤之久病劳欲。
(2)问诊疗经过 本次起病是否就诊,何时何地做过何种检查,有过何种诊断,有过何种治疗,症状变化情况(好转、进展、出现新症状)。
(3)问缓解因素 在休息、保暖、平复情绪、用药等情况下,胁痛是否有好转。
3.问症状
(1)辨疾病 胁痛的主要表现是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在临床接诊过程中应注意与胸痛、胃痛、悬饮、黄疸、积聚、鼓胀等疾病鉴别,以明确诊断(表1-48~表1-50)。
表1-48 胁痛与胸痛鉴别表
表1-49 胁痛与黄疸、积聚、鼓胀鉴别表
表1-50 胁痛与胃痛鉴别表
(2)辨证论治 胁痛是肝胆系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也可因他脏引起,深入分析这一症状的特点,可以作为辨别其病理性质的重要依据(表1-51)。
1)辨虚实 实证:以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胁痛隐隐,绵绵不休,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的表现。
2)辨气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解,局部拒按,入夜尤甚。
表1-51 分证论治
(五)诊断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掣痛等。部分患者可伴见胸闷、脘腹饱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厌食恶心等症。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外感湿热、跌扑闪挫、劳欲久病等病史。
(六)辅助检查
1.检测肝功能,以了解有无肝损害情况。
2.检测血清中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病毒相关指标,以了解有无病毒性肝炎。
3.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MRI、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可以为肝炎、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4.血脂、血浆蛋白、肝纤维化指标、自身免疫抗体、肿瘤标志物(AFP、CA199等)等指标,可为脂肪肝、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5.胃镜、钡剂X线造影、纤维结肠镜可以为胃肠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
(七)胁痛病辨证思路思维导图
胁痛病辨证思路思维导图见图1-8。
图1-8 胁痛病辨证思路思维导图
(八)实战演练
(九)实训要点
1.胁痛 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2.辨虚实 实证以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为主,多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而拒按,脉实有力。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胁痛隐隐,绵绵不休,病程长,来势缓,并伴见全身阴血亏耗的表现。
3.辨气血 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时轻时重,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