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春、夏、秋、冬四个时节。调,调理,调摄。神,人的精神意志活动。本篇主要论述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调摄人体的精神意志,故名“四气调神”。
全篇围绕“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一主题思想,阐述了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说明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本篇是《内经》论养生的重要篇章之一。篇中顺四时而养生的理论是《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思想的又一体现。篇中治未病的理论,可谓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先驱。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3],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4],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5]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6]。
夏三月,此谓蕃秀[7],天地气交,万物华实[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9],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0],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11],奉收者少,冬至重病[12]。
秋三月,此谓容平[13],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4],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5],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6],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17],水冰地坼[18],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19],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20]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1],奉生者少。
【注释】
[1]发陈:形容春季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张介宾注:“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此与《素问·五常政大论》之“发生之纪,是谓启陈”义同。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生发之气旺盛,万物生机勃发。
[3]被发缓形:披散头发,松解衣带,舒缓形体。马莳注:“被发而无所束,缓形而无所拘,使志意于此而发生。”被,通“披”。
[4]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春气的发生,施无求报,应该顺春生之气而养生。勿杀、勿夺、勿罚,即勿逆春生之气。
[5]养生之道: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故下文皆仿此。
[6]奉长者少:春季养“生”没有养好,至夏季,奉养夏长之气,就会不足。奉,供应,供养。下文“奉收”“奉藏”“奉生”者少,义皆仿此。
[7]蕃秀:形容夏季万物生长茂盛的自然景象。王冰注:“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8]华实:指开花结果。华,通“花”。姚止庵注:“犹言开花结实,非秋冬之成实也。”
[9]无厌于日: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无,通“勿”。
[10]华英成秀:指精神饱满。张介宾注:“华英,言神气也。”秀,茂盛,秀美。引申为旺盛、充沛。
[11]痎疟:疟疾的总称。张介宾注:“心伤则暑气乘之,至秋而金气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为痎疟。”
[12]冬至重病:王冰注:“然四时之气,秋收冬藏,逆夏伤心,故少气以奉于秋收之令也。冬水胜火,故重病于冬至之时也。”
[13]容平:秋季气象平定,万物成熟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容,生物的形态;平,平定。
[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指秋风劲急,萧瑟肃杀之象。张介宾注:“风气劲疾曰急。物色清肃曰明。”
[15]秋刑:古人认为秋季天气转凉,枝黄叶落,是因为秋季肃杀之气的作用,故称秋刑。
[16]飧泄:大便泻下清稀,并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又称完谷不化。
[17]闭藏:形容冬季阳气闭藏、生机潜伏的自然景象。马莳注:“阳气已伏,万物潜藏,故气象谓之闭藏也。”
[18]水冰地坼(chè):因寒冷致使水结成冰,地面冻裂。坼,裂开,分裂。
[19]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王冰注:“避于寒也。”这种养生方法可以保护人体的阳气。
[20]亟(qì):屡次,频数。
[21]痿厥:指四肢软弱无力及阳不达四末的逆冷。吴崑注:“痿者,肝木主筋,筋失其养而手足痿弱也。厥,无阳逆冷也。”
【原文】
天气,清净[1]光明者也,藏德[2]不止,故不下[3]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4],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5],云雾不精[6],则上应白露[7]不下。交通[8]不表[9],万物命故不施[10],不施则名木[11]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12]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13],天地四时不相保[14],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15]。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16],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17]。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18]。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19]。
【注释】
[1]清净:王冰注:“言天明不竭,以清净故致,人之寿延长,亦由顺动而得,故言天气以示于人也。”
[2]藏德:大自然中蕴藏着生化万物的生机。德,指天地间蕴藏着推动自然万物生化的力量。《庄子·天地》云:“物得以生,谓之德。”
[3]不下:指日月五星等天体运动不息,恒居于上。王冰注:“四时成序,七曜周行,天不形言,是藏德也,德隐则应用不屈,故不下也。”
[4]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张介宾注:“唯天藏德,不自为用,故日往月来,寒往暑来,以成阴阳造化之道。”
[5]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指地之阴气昏蒙,失去清明。张介宾注:“若天气自用,必孤阳上亢,而闭塞乎阴气,则地气隔绝,而冒蔽乎光明矣。”冒,蒙蔽之意;冒明,即不明。
[6]云雾不精:云雾迷蒙,阴暗不见天空。精,通“晴”。
[7]白露:泛指雨露。
[8]交通:交,地气上交;通,天气下流。
[9]表:彰显也。
[10]不施:吴崑注:“阴阳二气,贵乎交通,若交通之气不能表扬于外,则万物之命无所施受,无所施受则名木先应而多死。”
[11]名木:指高大的树木。一说,指名果珍木而言。
[12]菀槁:枯槁,枯萎。菀,蕴积也;槁,枯槁也。
[13]贼风数至,暴雨数起:狂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不断出现。数,多次。
[14]天地四时不相保:天地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与四时节气不相适合,即春夏秋冬四时失序。
[15]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王冰注:“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央,久也,远也。”
[16]奇病:重病,异于寻常的疾病。胡澍等人注“奇”为“苛”,按下文“苛疾不起”,可从之。即苛病。
[17]内洞:洞,中空也。即内虚。
[18]肺气焦满:因肺热叶焦而胸部胀满。
[19]沉:下坠也。
【原文】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以从其根[2],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3]。逆其根,则伐其本[4],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5]不起,是谓得[6]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7]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8],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9]。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10],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11],不亦晚乎!
【注释】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时节要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气,秋冬时节要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气。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2]根:阴阳变化的规律。
[3]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圣人同自然万物一样,遵循四时阴阳消长运动变化规律来调养人体阴阳消长,以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沉浮,指自然阴阳消长升降及万物的生长收藏规律。
[4]本:人身之阴阳。
[5]苛疾:即疾病。苛,同“疴”,病也。
[6]得:符合。
[7]佩:违背,违逆。吴崑注:“佩,与悖同,古通用。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与道违悖也。”
[8]治:正常。
[9]内格:人体脏腑气血活动与自然阴阳变化不相适应。王冰注:“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10]治未病:指未病先防。
[11]锥:一作兵。指兵器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