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点速记突破胜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考试模块 中医常见病

考点1★★★ 感冒

1.诊断依据

(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2)时行感冒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可传变入里,变生他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2.病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 感冒特别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他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 咳嗽

1.诊断依据 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详细询问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2.病证鉴别

(1)咳嗽与喘证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咳吐痰液为主,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2)咳嗽与肺痨 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3★★★ 哮病

1.诊断依据

(1)呈反复发作性。常为突然发作,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可于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2)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3)部分患者发病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因气候突变、环境因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病证鉴别 哮病与喘证: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4★★★ 喘证

1.诊断依据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可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2.病证鉴别 喘证与哮病: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 肺痨

1.诊断依据

(1)有与肺痨病人的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2.病证鉴别

(1)肺痨与虚劳 肺痨与虚劳均为慢性虚损性疾患。但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于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2)肺痨与肺痿 肺痨与肺痿均为病位在肺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亦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6★★ 肺胀(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胸中憋闷如塞,咳逆上气,痰多,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

(3)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2.病证鉴别

肺胀与哮病、喘证 肺胀与哮病、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区别言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除咳喘外,尚有胸部膨满、心悸、唇甲紫绀、腹胀肢肿等症状;哮病是呈反复发作性的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气促困难为主要表现。从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看,肺胀可以隶属于喘证的范畴,哮与喘经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7★★★ 心悸

1.诊断依据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断,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诱发。

2.病证鉴别

(1)惊悸与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8★★★ 胸痹

1.诊断依据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主症,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胸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2.病证鉴别

(1)胸痹与悬饮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

(2)胸痹与胃脘痛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时间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3)胸痹与真心痛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的危重急症。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9★★★ 不寐

1.诊断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2.病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3.辨证论治

考点10★★★ 痫病

1.诊断依据

(1)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多在儿童期、青春期或青年期发病,多有家族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2)典型发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或仅有突然呆木,两眼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腹软无力,面色苍白等。

(3)局限性发作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昏倒,或凝视,或语言障碍,或无意识动作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

(4)发作前可有眩晕、胸闷等先兆症状。

(5)发作突然,醒后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时情况不知,反复发作。

(6)脑电图在发作期描记到对称性同步化棘波或棘-慢波等阳性表现,有条件者做磁共振等相应检查。

2.病证鉴别

(1)痫病与中风 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等,但痫病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声,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病则仆地无声,昏迷持续时间长,醒后常有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2)痫病与厥证 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兼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3)痫病与痉证 两者都具有四肢抽搐等症状,但痫病仅见于发作之时,兼有口吐涎沫,病作怪叫,醒后如常人。而痉证多见持续发作,伴有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经治疗恢复后,或仍有原发疾病的存在。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1★★★ 胃痛

1.诊断依据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其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2.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 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2★★★ 呕吐

1.诊断依据

(1)临床以呕吐饮食、痰涎、水液等胃内容物为主症。

(2)常伴有恶心、纳呆、泛酸嘈杂、胸脘痞闷等症。

(3)起病或缓或急,多因饮食、情志、寒温不适、闻及不良气味等因素而诱发,或有服用药物、误食毒物史。

2.病证鉴别

(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

(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3★★★ 腹痛

1.诊断依据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临床可据此进一步辨病。

(2)注意与腹痛相关的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常牵引睾丸疼痛;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2.病证鉴别

(1)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首先是部位不同,胃痛在心下胃脘处,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其次伴随症状不同,胃痛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症状,腹痛可伴有便秘、腹泻或尿频、尿急等症状。

(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等。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4★★★ 泄泻

1.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或情志等因素诱发。

2.病证鉴别

(1)泄泻与痢疾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2)泄泻与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5★★★ 痢疾

1.诊断依据

(1)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急性痢疾起病急骤,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慢性痢疾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具有传染性。

2.病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6★★ 便秘

1.诊断依据

(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

(2)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3)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4)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

2.病证鉴别 便秘与肠结,两者皆为大便秘结不通。但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艰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17★★★ 胁痛

1.诊断要点

(1)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以诊断为胁痛。胁痛的性质可以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

(2)部分病人可伴见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

2.病证鉴别

(1)胁痛与胃脘痛 胁痛与胃脘痛的病证中皆有肝郁的病机。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病位在胁肋部,伴有目眩、口苦、胸闷、喜太息的症状。

(2)胁痛与悬饮 胁痛发病与情志不遂、过食肥甘、劳欲过度、跌仆外伤有关,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悬饮多因素体虚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而致,其表现为咳唾引痛胸胁,呼吸或转侧加重,患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见发热。

3.辨证论治

考点18★★★ 黄疸

1.诊断依据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状。

(3)常有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癥积等病史。

2.病证鉴别

黄疸与萎黄 黄疸与萎黄均可出现身黄,但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19★★ 鼓胀(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要点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以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2.病证鉴别

(1)鼓胀与水肿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㿠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2)鼓胀与痞满 两者均有腹部胀满的症状,但胃痞胀满见于上腹部,外观无胀形可见,按之柔软;鼓胀胀及全腹,皮色苍黄,脉络显露,按之腹皮绷紧。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0★★★ 头痛

1.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情绪波动、失眠、饮食不节、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2.病证鉴别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21★★★ 眩晕

1.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2.病证鉴别

(1)眩晕与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2)眩晕与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意识并不丧失。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2★★★ 中风

1.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2.病证鉴别

(1)中风与口僻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舌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2)中风与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3)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斜等症状。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5)中风与痫证 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续表

考点23★★ 颤证(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志呆滞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2.病证鉴别

颤证与瘛疭 瘛疭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4★★★ 水肿

1.诊断依据

(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2.病证鉴别 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严重时出现腹水,腹部膨隆,面色㿠白,但无腹壁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25★★★ 淋证

1.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2.病证鉴别

(1)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 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混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6★★★ 郁证

1.诊断依据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咳之不出等症状。

(2)患者多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2.病证鉴别

(1)郁证中的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两者皆有咽部异物感。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若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中的梅核气与噎膈 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与情绪波动无关,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进行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中的脏躁与癫证 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27★★★ 血证

1.诊断依据

(1)鼻衄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2)齿衄 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3)咳血 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病史。

(4)吐血 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血随呕吐而出,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有胃痛、胁痛、黄疸、癥积等病史。

(5)便血 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有胃肠或肝病病史。

(6)尿血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7)紫斑 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退色。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2.病证鉴别

(1)鼻衄

1)内科鼻衄与外伤鼻衄:因碰伤、挖鼻等引起血管破裂而致鼻衄者,出血多在损伤的一侧,且经局部止血治疗不再出血,没有全身症状,与内科所论鼻衄有别。

2)内科鼻衄与经行衄血:经行衄血又名倒经、逆经,其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多于经行前期或经期出现,与内科所论鼻衄机理不同。

(2)齿衄 齿衄与舌衄:齿衄为血自齿缝、牙龈溢出;舌衄为血出自舌面,舌面上常有如针眼样出血点,与齿衄不难鉴别。

(3)咳血

1)咳血与吐血: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2)咳血与鼻咽、齿龈、口腔出血:鼻咽部、齿龈及口腔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常为纯血或随唾液而出,血量少,并有口腔、鼻咽部病变的相应症状可寻,可与咳血相区别。

(4)吐血 吐血与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吐血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常有胃病史。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血色鲜红,不夹食物残渣,在五官科进行有关检查即可明确具体部位。

(5)便血

1)便血与痢疾: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便血无里急后重,无脓血相兼,与痢疾不同。

2)便血与痔疮: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进行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6)尿血

1)尿血与血淋: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由尿道而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刺痛)者为血淋。

2)尿血与石淋:两者均有血随尿出。但石淋尿中时有砂石夹杂,小便涩滞不畅,时有小便中断,或伴腰腹绞痛等症,若砂石从小便排出则痛止,此与尿血不同。

(7)紫斑

1)紫斑与出疹:紫斑与出疹均有局部肤色的改变,紫斑呈点状者需与出疹的疹点区别。紫斑隐于皮内,压之不退色,触之不碍手;疹高出于皮肤,压之退色,摸之碍手。且二者成因、病位均有不同。

2)紫斑与温病发斑:紫斑与温病发斑,有时虽可类似,但两者病情、病势、预后迥然有别。温病发斑发病急骤,常伴有高热烦躁、头痛如劈、昏狂谵语、四肢抽搐、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绛等,病情险恶多变。杂病发斑(紫斑)一般不如温病发斑急骤,常有反复发作史,也有突然发生者,虽时有热毒亢盛表现,但一般舌不红绛,不具有温病传变急速的特点。

3)紫斑与丹毒:丹毒属外科皮肤病,以皮肤色红如丹得名,轻者压之退色,重者压之不退色,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续表

考点28★★★ 消渴

1.诊断依据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可有消渴病的家族史。

2.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 两者都可出现口干多饮症状。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2)消渴与瘿病 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等症。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29★★ 瘿病(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疏的病史,或发病有一定的地区性。

(3)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2.病证鉴别

(1)瘿病与瘰疬 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2)瘿病与消渴 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型,应注意与消渴病鉴别。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尿中常有甜味,而颈部无瘿肿。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但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30★★ 内伤发热

1.诊断依据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

(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4)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病证鉴别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已如上述,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31★★ 癌病

1.诊断依据

(1)癌病中晚期可出现相关特异性证候表现。由于肿瘤部位不同而主症各异,如脑瘤患者常以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为主;肺癌患者以顽固性干咳或痰中带血,以及胸痛、气急、发热多见;肝癌患者可见右胁疼痛、乏力、纳差、黄疸等;大肠癌患者可有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等;肾癌患者可有腰部不适、尿血等。

(2)病变局部可有坚硬、表面不平的肿块,肿块进行性增大,伴乏力、纳差、疼痛,或不明原因发热及消瘦,并进行性加重,多为癌病诊断的主要参考依据。

2.病证鉴别

癌病与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皮肤无改变,除皮脂腺囊肿外,与皮肤无粘连,肿块表面光滑,与周围不粘连,边界清,活动度好,一般质地较软,多无症状,肿瘤体积较大或发生于特殊部位,可产生压迫症状。癌病生长较快,常与皮肤粘连,凹陷或形成溃疡,肿块表面粗糙,无包膜,常与周围或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或固定,质硬,无弹性,早期症状隐匿,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发热、出血,或发病部位的相应症状。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32★★ 痹证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僵硬、变形。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2.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最后,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33★★ 痿证

1.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2.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34★★ 腰痛

1.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2.病证鉴别

(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区别。

(2)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35★★★ 痈(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焮红,少数病例初起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全身症状。

成脓约在病起后7天,即使体质较差者亦不超过2周。局部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脓已成熟,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

溃后脓出多稠厚、色黄白;若为外伤血肿化脓,可夹杂赤紫色血块。若疮口过小或袋脓,可致脓流不畅,影响愈合;若气血虚者,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难生,不易收口。

(2)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可增高。

2.病证鉴别

(1)脂瘤染毒 患处平时已有结块,与表皮粘连,但基底部推之可动,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局限,10天左右化脓,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2)有头疽 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处,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而后肿势逐渐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cm,溃后如蜂窝状,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

(3)发 在皮肤疏松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范围较痈大,3~5日皮肤湿烂,随即腐溃、色黑,或中软而不溃,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3.辨证论治

考点36★★★ 乳癖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在25~45岁。城市妇女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迟的妇女为本病的高发人群。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1~2cm,大者可超过3cm。

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个别患者还可伴有乳头溢液,溢液呈白色或黄绿色,或呈浆液状。

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乳房肿块为主。患者还常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症状。

(2)辅助检查 乳房钼靶X线摄片、超声波检查及红外线热图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肿块较硬或较大者,可考虑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2.病证鉴别

(1)乳岩 常无意中发现肿块,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边缘不整齐,常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患侧淋巴结可肿大,后期溃破呈菜花样。

(2)乳核 多见于20~25岁女性,乳房肿块形如丸卵,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病程进展缓慢。

3.辨证论治

考点37★★★ 湿疮

1.诊断依据

(1)急性湿疮 相当于西医急性湿疹。

本病起病较快,皮损常为对称性、原发性和多形性(常有红斑、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流滋、结痂并存)。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泛发全身,但常以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外阴、肛门等处多见,多成对称分布。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流滋、糜烂及结痂,皮损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如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脱去痂皮而愈。自觉瘙痒剧烈,搔抓、肥皂热水烫洗、饮酒、食辛辣发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重者影响睡眠。搔抓染毒多致糜烂、渗液、化脓,并可发疖、臖核等。

(2)亚急性湿疮 相当于西医亚急性湿疹。

常由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失当,致病程迁延所致,亦可初发即呈亚急性湿疮。皮损较急性湿疮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慢性湿疮 相当于西医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部分病人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疮的症状。

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滋。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张、饮酒、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2.病证鉴别

(1)接触性皮炎 主要与急性湿疮鉴别。接触性皮炎常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常限于接触部位,皮疹较单一,有水肿、水疱,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复发。

(2)牛皮癣 与慢性湿疮相鉴别。本病好发于颈侧、肘、尾骶部,常不对称,有典型的苔藓样变,皮损倾向干燥,无多形性损害。

3.辨证论治

考点38★★★ 痔

1.诊断依据

(1)内痔

1)临床症状

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初起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可表现为手纸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停止。出血呈间歇性。饮酒、疲劳、过食辛辣食物、便秘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脱出:随着痔核增大,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不及时回纳,可致内痔嵌顿。

肛周潮湿、瘙痒: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发湿疹、瘙痒不适。

疼痛: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便秘:患者常因出血而人为地控制排便,造成习惯性便秘,干燥粪便又极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而出血,形成恶性循环。

2)专科检查:指诊检查可触及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黏膜隆起,肛门镜下可见齿线上黏膜有半球状隆起,色暗紫或深红,表面可有糜烂或出血点。

(2)外痔

1)静脉曲张性外痔:发生在肛管或肛缘皮下,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便时或下蹲等致腹压增加时,肿物增大,并呈暗紫色,按之较硬,便后或按摩后肿物缩小变软。一般不疼痛,仅觉肛门部坠胀不适。若便后肿物不缩小,可致周围组织水肿而引起疼痛。有静脉曲张外痔的患者,多伴有内痔。

2)血栓性外痔: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有一触痛性肿物,排便、坐下、行走甚至咳嗽等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在肛缘皮肤表面有一暗紫色圆形硬结节,界限清楚,触按痛剧。有时经3~5天血块自行吸收,疼痛缓解而自愈。

3)结缔组织外痔:肛门边缘处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无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有异物感,常因染毒而肿胀,自觉疼痛,肿胀消失后,赘皮依然存在。若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又称哨兵痔或裂痔;若发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有内痔;赘皮呈环形或形如花冠状的,多见于经产妇。

(3)混合痔 内痔与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括约肌间沟消失。用力排便或负重等致腹压增加,可一并扩大隆起。内痔部分较大者,常可脱出肛门外。

2.病证鉴别

(1)直肠息肉 多见于儿童,脱出息肉一般为单个。头圆而有长蒂,表面光滑,质较痔核稍硬,活动度大,容易出血,但多无射血、滴血现象。

(2)肛乳头肥大 呈锥形或鼓槌状,灰白色,表面为上皮,一般无便血,常有疼痛或肛门坠胀,过度肥大者,便后可脱出肛门外。

(3)脱肛 直肠黏膜或直肠环状脱出,有螺旋状皱折,表面光滑,无静脉曲张,一般不出血,脱出后有黏液分泌。

(4)直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粪便中混有脓血、黏液、腐臭的分泌物,便意频数,里急后重,晚期大便变细。指检常可触及菜花状肿物,或凹凸不平溃疡,质地坚硬,不能推动,触之易出血。

(5)下消化道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血管瘤、憩室病、家族性息肉病等,常有不同程度的便血,应做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造影才能鉴别。

(6)肛裂 便鲜血,量较少,肛门疼痛剧烈,呈周期性,多伴有便秘,局部检查可见6点或12点处肛管有梭形裂口。

3.辨证论治

考点39★★★ 脱疽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男性多见;常先一侧下肢发病,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湿、嗜烟、外伤等病史。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常累及大、中动脉。糖尿病足多伴有糖尿病病史,尿糖、血糖增高,可累及大动脉和微小动脉。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三期。

1)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每行走500~1000m后觉患肢小腿或足底有酸胀疼痛感而出现跛行,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行走同样或较短距离时,患肢酸胀疼痛出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患足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稍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部分患者小腿可出现游走性红硬条索(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加重,并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寐,患者常抱膝而坐。患足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甲增厚,且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3)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二期表现进一步加重,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坏疽可先为一趾或数趾,逐渐向上发展,合并感染时,则红肿明显,患足剧烈疼痛,全身发热。经积极治疗,患足红肿可消退,坏疽局限,溃疡可愈合。若坏疽发展至足背以上,则红肿疼痛难以控制,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形体消瘦甚则壮热神昏。

(2)辅助检查 肢体超声多普勒、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及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有助于鉴别诊断,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2.病证鉴别 雷诺病(肢端动脉痉挛症):多见于青年女性;上肢较下肢多见,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双手出现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三色变化(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一般不出现肢体坏疽。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0★★★ 精癃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患者,逐渐出现进行性尿频,以夜间为明显,并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部分患者由于尿液长期不能排尽,致膀胱残余尿增多,而出现假性尿失禁。在发病过程中,常因受寒、劳累、憋尿、便秘等,而发生急性尿潴留。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一系列症状。有些患者可并发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疝气或脱肛等。

(2)辅助检查 直肠指检,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此外,可进行B型超声、CT、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2.病证鉴别

(1)前列腺癌 两者发病年龄相似,且可同时存在。但前列腺癌有早期发生骨骼与肺转移的特点。直肠指诊前列腺多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可触及不规则、无弹性的硬结。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酸性磷酸酶增高。盆腔部B超、CT和MRI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

(2)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部分脑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且多见于老年人,需注意与前列腺增生症鉴别。神经系统检查常有会阴部感觉异常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此外,尿流动力学、膀胱镜检查可协助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1★★★ 肠痈

1.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初期: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70%~80%的病人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上的中、外1/3交界处),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两侧足三里、上巨虚穴附近(阑尾穴)可有压痛点。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等。

(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初期,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在酿脓期和溃脓期,白细胞计数常升至18×109/L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2.病证鉴别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

(2)右侧输尿管结石 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辨证论治

考点42★★★ 崩漏

1.诊断依据

(1)病史

1)既往多有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病史。

2)年龄、孕产史、目前采取的避孕措施、使用性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3)肝病、血液病、高血压以及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病史。

(2)症状月经不按周期而妄行,出血量多如崩,或量少淋漓漏下不止。或停经数月骤然暴下,继而淋漓不断,或淋漓量少数月又突然暴下如注。

(3)检查

1)B超检查:排除妊娠、生殖器官肿瘤或赘生物等。

2)血液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偏低,无血液病。

3)卵巢功能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4)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5)妇科检查:出血来自宫腔。无器质性病变及妊娠迹象。

2.病证鉴别 崩漏为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的疾病,表现为周期、经期紊乱,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

(1)月经先期及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和经量无明显异常表现。

(2)经期延长 仅为经期的延长,月经周期和经量无明显异常表现。

(3)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能自行停止,周期和经期无异常。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3★★★ 闭经

1.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反复刮宫史、产后出血史、结核病史和使用避孕药等病史。

(2)症状 闭经6个月以上,可伴有体格发育不良,绝经前后诸证,肥胖、多毛、不孕、溢乳等,或结核病症状。

(3)检查

1)妇科检查:有内外生殖器的先天发育不良者,可见子宫体小、畸形等,同时可伴有第二性征发育及营养状态欠佳。

2)实验室检查:血清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的测定值可有异常升高或降低。

3)B超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过厚或者过薄以及卵泡发育欠佳。

4)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以及宫腔镜、腹腔镜等检查:有助于排除子宫内膜结核或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闭经。

2.病证鉴别

(1)妊娠 妊娠者月经多由正常而突然停止,早期妊娠往往伴有厌食、择食、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胎体及胎心搏动。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

(2)胎死不下 胎死腹中者,除月经停闭外,子宫增大多小于停经月份。B超检查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体,但无胎心搏动。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

(3)暗经 暗经者极罕见,是指终身不行经,但能生育者。二者通过月经史、妊娠史、B超检查等可资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4★★★ 痛经

1.诊断依据

(1)病史 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小腹疼痛病史,或有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2)症状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可呈阵发性剧痛,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但无论疼痛程度如何,一般不伴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也有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1~2天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

(3)妇科检查 功能性痛经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过度屈曲,宫颈口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多有痛性结节,子宫粘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者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经期检查时子宫压痛明显;慢性盆腔炎者有盆腔炎症的征象。

(4)其他检查 盆腔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有帮助,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

2.病证鉴别

(1)异位妊娠破裂 异位妊娠破裂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时,宫颈有抬举痛,腹腔内出血较多时,子宫有漂浮感;盆腔B超检查常可见子宫腔以外有孕囊或包块存在;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阳性;内出血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血红蛋白下降。痛经虽可出现剧烈的小腹痛,但无上述妊娠征象。

(2)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也有停经史或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在少量阴道流血和轻微小腹疼痛的同时,可伴有腰酸和小腹下坠感;妇科检查时,子宫体增大如停经月份,宫体变软,盆腔B超可见宫腔内有孕囊和胚芽,或见胎心搏动。痛经无停经史和妊娠反应,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也无妊娠现象。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5★★★ 绝经前后诸证

1.诊断依据

(1)病史 45~55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或40岁前卵巢功能早退;或有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及其他因素损伤双侧卵巢功能病史。

(2)症状 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

(3)检查

1)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或偏小。

2)血清激素检查:FSH、LH增高,E2水平降低,典型者呈现二高(高FSH、LH)一低(低E2)的内分泌改变。绝经后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

3)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雌激素水平不同程度地低落。

2.病证鉴别

(1)眩晕、心悸、水肿 本病症状表现可与某些内科病如眩晕、心悸、水肿等相类似,要注意鉴别。

(2)癥瘕 可能出现月经过多或经断复来,或有下腹疼痛,浮肿,或带下五色,气味臭秽,或身体骤然明显消瘦等症状。

3.辨证论治

考点46★★★ 带下病
Ⅰ带下过多

1.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感染邪毒病史。

(2)症状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或赤白相兼,或黄绿如脓,或混浊如米泔;质或清稀如水,或稠黏如脓,或如豆渣凝乳,或如泡沫状;气味无臭,或有臭气,或臭秽难闻;可伴有外阴、阴道灼热瘙痒,坠胀或疼痛等。

(3)检查

1)妇科检查:可见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体征,也可见于妇科肿瘤。

2)实验室检查: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检查三度。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查到滴虫、真菌及其他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病原体。

3)B超检查:对排除盆腔炎症及盆腔肿瘤有意义。

2.病证鉴别

(1)白浊 白浊是指尿道流出混浊如脓之物的一种疾患,而带下秽物出自阴道。

(2)漏下 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下,易与赤带相混。赤带者月经正常,时而从阴道流出一种赤色黏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

3.辨证论治

续表

Ⅱ带下过少

1.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卵巢早衰、手术切除卵巢、盆腔放疗、盆腔炎症、反复流产史,有产后大出血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病史。

(2)症状 带下过少甚至全无,阴道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或伴性欲低下,性交疼痛,烘热汗出,月经错后、稀发,经量偏少,闭经,不孕等。

(3)检查

1)妇科检查:阴道黏膜皱褶明显减少或消失,或阴道壁菲薄充血,分泌物极少,宫颈、宫体或有萎缩。

2)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测定可见雌二醇(E2)明显降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3)B超检查:可见双侧卵巢缺如或卵巢变小,或子宫内膜菲薄。

2.病证鉴别

(1)产后虚劳 由于产后大出血、休克造成垂体前叶急性坏死,正常分泌功能受损而引起。临床表现为产后体质虚弱,面色苍白,无乳汁分泌,闭经,阴部萎缩,性欲减退,并有畏寒、头昏、贫血、毛发脱落等症状;FSH、LH明显降低,甲状腺功能降低,尿17-羟、17-酮皮质类固醇低于正常。

(2)脏躁 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常伴有绝经期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E2下降,FSH、LH的升高,可因卵巢功能下降而出现带下过少,少数出现阴道干涩不适等症状。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7★★★ 胎漏、胎动不安

1.诊断依据

(1)病史

1)有停经史,并可有早孕反应。

2)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

1)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合。

2)尿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3)B超检查:宫内妊娠、胎儿存活。

2.病证鉴别

(1)胎漏 胎漏是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

1)激经:激经的出血是有规律的,孕后在相当于月经期时,有少量阴道流血,至孕3个月后自行停止,无损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2)胎死不下:胎死不下可伴阴道流血,孕中期不见小腹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妊娠月份,B超检查无胎心、胎动,或胎头不规则变形。

(2)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是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或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

1)妊娠腹痛:妊娠期发生小腹疼痛,并无腰酸,也无阴道流血。

2)胎殒难留: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重,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胚胎组织堵塞于子宫颈口,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B超检查孕囊变形,或子宫壁与胎膜之间的暗区不断增大,胎囊进入宫颈管内,无胎心搏动。

3)异位妊娠:可有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隐痛等症,其破裂时即伴有剧烈的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多限于一侧,或伴有晕厥或休克。妇科检查、后穹隆穿刺术及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4)鬼胎:常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有时可大量出血,偶尔在血中发现水泡状物。子宫多大于正常妊娠子宫。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8★★★ 产后发热

1.诊断依据

(1)病史 妊娠晚期不节房事,或难产、滞产,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不禁房事,或当风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情志不遂。

(2)症状 产褥期内,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除发热外,常伴有产后恶露异常和小腹疼痛。

(3)检查

1)妇科检查:软产道损伤,局部可见红肿化脓。盆腔炎性改变,恶露秽臭。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3)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4)B超检查:盆腔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或脓肿。

5)彩色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可对感染形成的包块、脓肿及静脉血栓定位和定性。

2.病证鉴别

(1)蒸乳发热 产后3~4天泌乳期见低热,可自然消失。

(2)乳痈发热 发热并伴有乳房胀硬、红肿、热痛,甚则溃腐化脓。

(3)产后小便淋痛 发热并伴有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尿黄或赤,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见致病菌。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49★★ 不孕症

1.诊断依据

(1)病史 有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卵巢早衰、带下病、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产后出血等妇产科疾病史;反复人流、刮宫等宫腔手术史;结核病、甲状腺疾病等内科病史;使用避孕药史及减肥史等。

(2)症状 女子结婚后夫妇有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不孕。可伴有体格及发育不良、畸形,形体消瘦或肥胖,多毛,溢乳,绝经前后诸证,或结核病症状等。

(3)检查

1)妇科检查:可有内外生殖器先天发育不良,阴道分泌物及宫颈黏液异常,宫颈炎,子宫体小、畸形,双附件包块、粘连,同时可伴有第二性征发育不良。

2)实验室检查:性激素系列(FSH、LH、PRL、E2、P)测定值可有异常降低或升高,对于评价卵巢功能及有无排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病证鉴别 与暗产鉴别。暗产是指早早孕期,胚胎初结而自然流产者。此时孕妇尚未有明显的妊娠反应,一般不易觉察而误认为不孕。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早孕试验及病理学检查可明确。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0★★ 癥瘕

1.病证鉴别

(1)内外科癥瘕 妇科癥瘕为下腹部有包块,或胀,或满,或痛,或伴月经不调,或伴带下异常,与内外科癥瘕的区别,除包块发生的部位、症状不同外,可通过妇科有关检查鉴别。

(2)妊娠 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质软囊性感,妇科检查、妊娠试验、B超等可明确诊断。

(3)癃闭 癃闭为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溺出的疾病,虽有小腹膨隆、胀、满、痛等症,但导尿后诸症便可消失。B超检查两者显示不同声像。

2.辨证论治

考点51★★★ 肺炎喘嗽

1.诊断依据

(1)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喘、鼻扇、痰鸣等症。

(2)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3)新生儿患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

(4)X线胸片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5)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增高。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6)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

2.病证鉴别

(1)咳嗽变异型哮喘 以咳嗽为主症,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及运动后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肺部听诊无啰音,抗生素治疗无效。

(2)儿童哮喘 呈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气短,喉间痰鸣,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52★★★ 小儿泄泻

1.诊断依据

(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及感受时邪的病史。

(2)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

(3)重症泄泻,可见小便短少,高热烦渴,神萎倦怠,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5)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阳性,或致病性大肠肝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2.病证鉴别 痢疾(细菌性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3★★ 积滞(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有伤乳、伤食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不调为特征。

(3)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4)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2.病证鉴别

(1)厌食 以长期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除不思乳食外,精神尚好,无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等症。

(2)疳证 以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和精神症状。

3.辨证论治

考点54★★ 鹅口疮(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有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史。

(2)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等处蔓延,影响吮乳或呼吸。

(3)取白屑少许涂片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2.病证鉴别

(1)口疮 口舌黏膜上出现黄白色溃疡,周围红赤,不能拭去,拭去后出血,局部灼热疼痛。

(2)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咽、扁桃体,甚则鼻腔、喉部可见灰白色的假膜,坚韧,不易擦去,若强力剥离则易出血;多伴有发热、咽痛、进行性喉梗阻、呼吸困难、疲乏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

(3)残留奶块 外观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棉棒蘸温开水轻轻擦拭,即可除去,其下黏膜正常,易于鉴别。

3.辨证论治

考点55★★★ 水痘

1.诊断依据

(1)多在冬春季节发病,患儿有水痘接触史。

(2)出疹前期,可有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表证。发热1~2天透发皮疹,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等,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皮薄易破,有痒感,继而干燥结痂,然后痂盖脱落,不留瘢痕。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往往同时并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口腔、咽颊部、眼结膜、外阴黏膜亦可见皮疹,且疱疹易破,形成溃疡。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新鲜疱疹基底物检查,若见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可协助诊断。

2.病证鉴别

(1)脓疱疮 好发于炎热夏季,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混浊,经搔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

(2)手足口病 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呈离心性分布。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6★★★ 痄腮

1.诊断依据

(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可肿大。腮腺管口红肿。青春期患儿可合并睾丸炎、附睾炎或卵巢炎等。合并脑膜脑炎者可见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项强直,甚至神昏、抽搐等。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血清、尿淀粉酶增高。

(4)病原学检查可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或血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2.病证鉴别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肿大多为一侧,表皮泛红,疼痛剧烈,拒按,若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发颐无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7★★ 手足口病(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4)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2.病证鉴别

(1)水痘 疱疹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疱疹多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且在同一时期、同一皮损区斑丘疹、疱疹、结痂并见。

(2)疱疹性咽峡炎 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流涕、口腔疼痛甚或拒食,体检可见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口腔后部出现灰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颌下淋巴结可肿大,但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可资鉴别。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58★★★ 麻疹(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易感儿在流行季节发病,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2)初期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

(3)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鼻、咽、眼分泌物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应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检测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的麻疹病毒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非典型麻疹可在发病后1个月进行血清学检查,血清抗体超过发病前4倍或抗体>1∶100时可确诊。

2.病证鉴别

(1)感冒 一般无明显目赤胞肿、畏光羞明、眼泪汪汪等眼部症状,无麻疹黏膜斑。

(2)风痧 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可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初见于头面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出疹2~3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无畏光、泪水汪汪和麻疹黏膜斑。

(3)奶麻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3~5天,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肘、膝关节等处较少;全身症状轻微,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斑。

(4)丹痧 多见于3~15岁儿童,起病急骤,发热数小时到1天内皮肤猩红,伴细小红色丘疹,自颈、胸、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在出疹时可伴见口周苍白圈、皮肤线状疹、草莓舌等典型症状。

3.辨证论治

续表

续表

考点59★★ 丹痧(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2)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3)在起病12~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圈和草莓舌。

(4)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病证鉴别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皮疹比猩红热皮疹消退快,而且退疹后无脱皮现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咽拭子、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川崎病也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皮疹,两者不同点是川崎病婴儿多见持续高热1~3周,表现为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手足出现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状或膜状脱皮。有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青霉素治疗无效。

3.辨证论治

续表

考点60★★ 紫癜(2020年新增考点)

1.诊断依据

(1)过敏性紫癜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可伴见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在(30~80)×109/L。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2.病证鉴别 急腹症:紫癜患者出现严重腹痛者,应警惕合并急腹症的可能。同时儿童期出现急性腹痛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注意仔细寻找皮肤紫癜,了解腹部情况,必要时考虑胃肠镜检查。

3.辨证论治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