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医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杏林

微信扫描二维码
范读·听书·临摹

赠王医士

明·吴与弼

杏林春色满窗纱,

好是当年董奉家。

我借馀光辉客邸

神功特向众人夸

注释

① 杏林:三国时期吴国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收取钱物,只要求重病恢复后种五株杏树,轻病恢复后种一株杏树,多年后杏树茂盛成林。后世以“杏林”代指中医或名医,并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称颂医家的医术高明。

② 好是:好像是。

③ 馀:多余,剩余。

④ 客邸:客馆,旅店。

⑤ 神功:神奇的功绩。

⑥ 夸:夸奖。

译文

窗外杏林的春色占满了整个窗纱,好像是当年董奉家的杏林一样;我借用无尽的春光来照耀客居外地的府邸,这个医家医术神奇,特别值得向大家夸赞。

作者简介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19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参加科举。天顺元年被推荐授左谕德,坚辞不受。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学者称其为康斋先生,著有《康斋文集》。

中医药文化

杏林和杏林文化

董奉,字君异,号拔墘,与南阳的张机(张仲景)、谯县的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杏林”典故来源于葛洪《神仙传·董奉传》,记载了东汉末年董奉济世救人的故事。在动荡的乱世,董奉医术高明,他不收患者钱物,只要求患者在病愈后种植杏树。经董奉救治的患者越来越多,杏树也越来越稠密,几年后,杏树茂盛成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下告示: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需留下一斗谷子,就可自行摘去一斗杏。他用杏子交换来的谷子赈济附近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杏林”故事成为当时民间的美谈,形容医者医术精湛和医德高尚,作为历代医者和医界的行为坐标,成为激励自我提高修养、造福一方的典范。“杏林”从此成为中医的代称。历代中医每以“杏林人”自称,医著称为“杏林医案”,医技赞为“杏林圣手”,医德誉为“杏林春暖”。

杏林春暖

历代文学名家留下许多赞誉董奉行医济世、独创杏林的历史名句,如唐代李白的“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杜甫的“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宋代苏颂的“康王观里采芝田,董奉家边种杏坛”,元代成廷圭的“董奉仙居不可寻,君家种杏亦成阴”,明代唐寅的“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清代征士放的“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等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杏林文化。唐代名医谢景先、明代名医郭东曾效仿董奉,种杏成林。元代名医严子成,在书画家赵孟img病危时将其治愈,赵孟img特意画《杏林图》相赠。当年董奉炼丹修道,以丹药治病,所以被百姓尊为仙师、仙人,在国内外一些地方,都有不少祭拜董奉的宫观。杏林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爱护生命、和谐自然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