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颖说《内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胜复郁发

胜、复、郁、发,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等篇。

胜,即胜气,指偏胜之气;复,即复气,指报复之气,是偏胜之气的所不胜之气,其作用是制约亢盛之胜气,使气化恢复平衡;郁,有郁滞之意,指某气太过,导致其所胜之气被压抑、郁滞,而成为郁气;发,即暴发、怒发,指郁滞之气被压抑到一定程度而怒发。胜复郁发是自然界五运和六气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制约偏胜之气,维持正常气化的一种自稳调节机制,它是气候寒热温凉调节过程中出现的气候物候现象,其间可能出现矫枉过正的气候物候现象。

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六气的亢害承制均可产生胜复变化。岁运气候的胜复现象是自然界气候自稳调控机制的自我调控表现。在六十年甲子周期当中,年干为奇数的年份,为阳年,为太过之岁;年干为偶数的年份为阴年,为不及之岁,故有三十个阳年及三十个阴年,阳年为太过之年,阴年为不及之年。

因此,岁运太过之纪的气候物候的胜复规律为,本气偏胜(胜气),所胜之气受邪,所不胜之气来复(复气)。例如,木运太过之岁,本气木太过成为胜气,在气候变化上以风为特点,风能胜湿,木克土,所不胜之金气来复,以制约太过的风气。因此,本年度的气候特点,除了考虑风气偏盛外,还要考虑到湿气不及、燥气来复;该岁异常气候变化影响的脏腑主要有肝(木)、脾(土)、肺(金)等。

岁运不及之纪的气候、物候的胜复规律为本气不及,所不胜之气偏胜(胜气),制约所不胜之气的气来复(复气)。不及之纪,由于本气不足,故所不胜之气成为胜气乘之,即在五行属性上能够克制胜气的气为复气。例如,木运不及之年,风气不及,其所不胜之气燥气流行,燥为胜气,暑热气作为复气制约偏胜的燥金之气,即木运不及之年的气候主要表现为风气不及、燥气偏胜,还可能会出现暑热的气候变化。该年份的异常气候变化,影响的脏腑主要有肝(木)、肺(金)、心(火)等。

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岁运的胜复规律是自然气候自稳调制的现象。有一分胜气便有一分复气,复气的强弱是依据胜气的多少而定,总之,“微则复微,甚则复甚”。

六气胜复。六气有主气、客气之分,主气和客气上下加临共同影响着自然界各岁六气的各时段的气化。有主气胜复、客气胜复、客主加临胜复。

主气胜复的规律。主气六步运行的规律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此六气按照五行相生之序运行,以维持自然正常的春温夏暖秋凉冬寒的气候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现象。六气能够维持自然生长化收藏的正常现象,是因为六气之间具有相互承制、互相约束的关系,即“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以防止某气太过或不及。

客气胜复的规律。一是上半年归司天之气所主,下半年归在泉之气所主,两者相互制约。《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胜复之动……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二是三阴三阳六气的正化和对化之间相互制约,认为“正司化令之实,对司化令之虚,对化胜而有复,正化胜而不复”(《玄珠密语》)。

客主加临胜复规律。在各岁六气的六个时段里,每个时段均有每岁右迁的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每个时段的客气与主气的三阴三阳五行属性会出现相胜关系,胜气是短暂的,不产生复气。《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主胜逆,客胜从。”

郁发,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发,具体指岁运的五郁之发,即岁运的五运郁极乃发。若五运被胜太甚,其郁必极,郁极者必复。郁发,一般出现在与其五行属性相同的时令季节,土郁发于长夏,金郁发于秋季,水郁发于冬季,木郁发于春季,火郁发于夏季,即“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五郁之发,在其发作之前还有气候及物候征兆。其云:“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img。”“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img愤胪胀,疡痱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img,善暴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五郁治法,其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五郁”治法其具体指肝气郁结之候,当用疏肝理气之法,使之畅达;火盛郁闭之候,当用发越之法,发散火邪;湿郁脾土、脾气壅滞之候,当用消滞除湿之法;肺气郁闭不利之候,当用宣发降泄之法;水寒郁滞于内,当用温阳散寒利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