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
中医康复学是以研究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为主要目标的一门专门学科,因此所有不能发挥正常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患者均是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
(一)急性伤病及术后患者
急性伤病患者及术后患者如骨折、脊髓损伤性截瘫、烧烫伤、脱位、伤筋、截肢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症等,大部分伴见人体功能障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要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应局限在功能障碍出现之后,而应在此之前,亦即在发病之前或在发病过程中就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病残的发生,或把病残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急性伤病患者及术后患者中,不管功能障碍是否已经发生或尚未发生,只要存在导致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就是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
(二)各类残疾者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的病死率逐步降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疾病日益增多等因素,导致各类残疾者人数逐渐增加,这部分人群是中医康复治疗的主要群体,包括肢体、器官和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如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脏器残疾等。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到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其中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我国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对比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口总量增加,残疾人口比例上升,残疾类别结构发生变动。在各类残疾中,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比率增加,其中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增加更为明显,超过两倍。因此,各类残疾者均是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
(三)部分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是指急性病后形成的迁延性病证及一些病程较长、缠绵不愈的病证伴有功能障碍者,如慢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胃下垂、肺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此类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久之,常出现各部位功能障碍,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和进一步发展,功能障碍逐渐加重。对于此类患者,既要控制原发病的继续发展,以免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又要防止和缓解原发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此外还应预防原发病的再次发作。慢性病还包括恶性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得到基本治愈或控制,但存在身体功能障碍者。例如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肺癌、脑肿瘤等进行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手术后遗留脏腑组织功能障碍者。对正在进行抗肿瘤治疗或病变仍在发展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支持性康复医疗,对晚期患者可进行安慰性康复医疗。
(四)年老体弱者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4.4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9万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万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老年化程度严重。据WHO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总人口的35%,从而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龄化、失能化呈发展态势。老年病的患病率与老龄化呈正相关,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其中高血压病、脑卒中、恶性肿瘤、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与年龄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机体衰老的过程中,人体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生活能力逐渐缺失,生存质量逐渐下降。中医康复措施具有恢复正气、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功效,能提高年老体弱者各组织器官的活力,增强抗病能力,改善其功能状态和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