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康复
1.辨证康复 辨证是论治的依据和前提,论治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手段和方法。辨证康复主要在于分析和辨别证候,认识机体功能障碍的生理、病理相互关系及状态,充分认识导致功能障碍的本质,确定康复原则和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集中体现。
辨证与康复是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种根据临床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医疗原则,并选择适当的康复方法促进功能康复的思想,称之为辨证康复观。同一疾病,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别,致病因素、季节、地区的不同,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等因素,可产生不同的病机变化,故而表现为不同的证候。临床通过四诊合参,判定其“证”,进而确定适当的康复原则,选择有效的康复方法。例如,同为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有的表现为肝肾亏虚证,除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外,常伴见肌肉消减,形瘦骨立,头晕耳鸣,舌咽干燥,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有的表现为气血两虚证,伴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怔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在康复医疗中,前者应治以补养肝肾,后者则治以益气养血,这就是同病异治。亦有异病可以同证者,病虽不同,而病机变化相同,临床往往出现相同的证候,则康复治疗方法一致。中医康复学在临床辨证中还需围绕功能障碍的病因、性质、程度等,根据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方法辨别功能障碍病位和寒热虚实的性质等,对证施治,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辨证康复是中医学认识和康复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康复疾病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辨证康复原则要求中医康复医疗必须与临床辨证结合起来,只有辨证结果正确,才能确定正确的中医康复方法,提高康复效果。
2.辨病康复 但在辨证康复的同时,需兼顾辨病康复。病,即疾病,指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障碍的生命异常过程。疾病具有一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体征以及疾病某阶段的相应证候。在康复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多数已减轻甚至消失,因此辨证康复的同时需兼顾辨病康复,在辨病明确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以便正确把握患者内在的病机变化,选择正确的康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取得满意的康复疗效。应当注意的是,辨证康复原则中的“病证结合”不能局限于辨中医的病,还要辨清西医的病,同时应结合辨别病史、病程及理化检查。
辨病和辨证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中医康复学重视辨病,亦重视辨证,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可以把握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预后、转归的总体规律,确定整体的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辨证是为了辨别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疾病的病理本质,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康复疾病。辨病与辨证结合不仅可以分清不同的证候类型,还可以辨别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变化及其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