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周流经方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中医学界流派众多,有遵六经、有法脏腑气血、有崇温补、有善调枢机等,繁杂偏颇,为何不能统一?各派据理力争,临证又当如何择善取用?自《五十二病方》以来,方药著述不可胜数,而其分类方法却并非尽善。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按照妇、儿、皮、疡、虫等分类,以便于临证速查,却相对无助于读者从中医整体明理释方;或有按方剂治法归类,现行方剂学教材亦多以此分类为基,同时采用综合分类,相对缓和了研学与便用之间的矛盾,但有些方剂的归类仍有争议(如治疗肺阴虚类方剂被归于润燥剂却不归于滋阴类、祛外风剂不归入解表剂、桂枝汤调和营卫却不在和解剂内、温里剂不归入补阳剂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似乎符合阴阳脏腑机理,但仅仅数方用以点明提要,不足以令读者酣畅淋漓。再者,中医学涉及的一些术语中,或因简化竹册刻录之繁,或因认识的变迁,常有精简、指代、广狭义之差别甚至内涵的迁移。如“清热解毒”所清何脏何腑、“毒”又为何物?何为“元气”更是各有说法。这些都增加了学习中医的难度,以致迷茫与疑惑始终伴随在我开始学习中医的那十几年。

后有幸加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科的大家庭,通过与褚月颉主任、刘萍主任、苏明主任等几位高年资主任的学习交流,更清晰地感觉到重研经典的重要性。作为天津市中医重点专科,科室学习中浓厚的中医氛围和病例讨论时激烈争论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我的迷惑渐渐明晰。尽管各家争论纷纭,纵使千变万化,其理论基础仍不能背离阴阳升降周转理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强调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即阴阳之道)。”探研中医、临证辨析,当先知晓阴阳之常与乱,而后方能明理、治方。故试撰本书,先为“一气周流”,以明阴阳升降、周环相易之理论;后为“方义解析”,择经方、常用方按五行周易之理归类。本书列方不为临证便查、不为广罗门类,各部列要义之方,以求阐明其协调阴阳升降周转之要义。全局明晰则部分不惑,望使读者强化整体观、格局观,明其理、知其位、释其惑。偶有所思,乃做是编,谨为分享,如有疏漏错讹,还望引玉探讨指正!

崔翰博

农历壬寅年春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