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及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其中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因此古代把药学称为“本草”。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生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至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全书52卷,收载药物达1892种。此外,在农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有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在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已经鉴定有学名的中药有1.2万余种,其中植物药1.1万余种、动物药1500余种、矿物药为80余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截至2019年,已汇总近1.3万种野生药用资源信息,发现了79个新物种,其中近六成有潜在药用价值。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2016年12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阐述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即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中国药典》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药规范应用的过程。1953年出版的第一版《中国药典》共收载品种531种,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历时67年,2020年出版的第十一版《中国药典》共分四部,其中一部收载中药2711种,包括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及提取物、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
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采集、炮制、制剂及临床应用的药物,具有预防、治疗并具有康复与保健的作用。其中,中药复方配伍更能体现出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
1.中药化学的内涵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是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运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中药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及其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及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化学成分的生源合成途径、结构修饰与改造、构效关系等相关内容。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中药化学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学者将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扩展为三个方面:第一是中药自然化学范畴,即对中药自然产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第二是中药制备化学范畴,即对中药药物制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第三是中药药物化学研究,即对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中药化学的知识体系。
2.中药化学的外延 从学科体系来讲,中药化学是组成中药学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二级学科。中药化学属于应用基础学科,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与交叉学科,如中药资源化学、中药炮制化学、中药分析化学、中药药性(性味)化学、方剂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等。
中药化学研究可以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性、中药炮制及复方配伍等基本理论,为探索中药防治疾病,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打下基础;中药化学研究还在扩大药源、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改进中药制剂剂型及研制开发新药等中药产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