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世民:朱高煦也配得上天策上将这个称号?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李世民这下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
好家伙,这个朱高煦都开始自比起朕了。
还认为英勇比得上朕了?
这个朱高煦,还要请求天策卫为护卫。
你是要当天策上将?
要知道,朕以前就当过天策上将军。
说实话,首先,李世民不觉得朱高煦有堪比自己的军事才能。
李世民承认,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确实不失为一名良将。
但是,自比起朕来,还是差得远了。
在李世民的眼里,朱高煦也就跟在他父皇朱棣后面,带个一万人左右的兵的才能而已。
李世民不想自吹,大唐开国那么多场战争。
那些小的不说,大的决定战役,朕自认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李世民一直对自己的军事能力非常自傲。
他知道,后人应该不会对自己玄武门之变有什么好的评价。
但是,后人如果否定自己的军事能力,那只能说后人没有什么眼光。
如果单论起打仗,别说朱高煦了,李世民不怕朱棣。
即使的完全同样的兵力条件下,李世民很自信自己可以赢朱棣。
朱棣打仗不差,但李世民说实话,说起打仗,自己会是活到最后的那一个人。
......
【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
【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
【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
【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
【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
【于是,朱高煦又乘机向朱棣进谗言。说解缙专趁皇帝不在京师时,私自觐见皇太子朱高炽,无人臣之礼。】
【朱棣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下狱严刑拷问,随后被处死。】
【永乐九年(1411年),结束了第一次北伐的朱棣回到京师南京。】
【朱棣向负责辅助朱高炽监国的翰林学士杨士奇等人询问,了解这一时期太子实际行政的功过是非。】
【大理寺右丞耿通也多次面奏朱棣称:“太子处理事务没有大的失误,无需更换太子。”】
【他多次进言,朱棣不悦。】
【但随着朱高煦与朱高燧的不断进谗言,朱棣似乎越发动摇起来。】
【永乐十年(1412年)秋,朱高煦派人诬告耿通“请托故出人罪者”。】
【又暗示耿通是受太子之托,而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
【朱棣听到后,联系过去耿通维护皇太子的言论。】
【以及耿通其在永乐七年(1409年),曾经弹劾酷吏陈瑛。】
【对陈瑛的惩处,后来在皇太子朱高炽的处理下得以“其械系之,并具其罪状,诣行在奏请处分。”】
【朱棣此时确认耿通与杨士奇等人结为太子党,勃然大怒。】
【命都察院和文武大臣将耿通拘押在午门,称:“必杀通无赦!”】
【群臣遵照朱棣的旨意议决耿通当斩。】
【朱棣表示:“耿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极刑。”】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朱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
他本来就担心,未来的老四会出立储方面的问题。
现在看来,简直很有问题。
按照老朱的想法,不仅是立储这件事,任何事情,你立定主意就不要随便更改动摇。
老朱之前在自己太子朱标去世后,一度也很犹豫是立儿子,还是立孙子。
但是,自己拿定主意后,就会全力培养储君。
不会给其余人任何幻想的机会。
这就断绝了群臣和皇子们的猜想。
做出决定前,你可以犹豫。
但是,你做出决定后,就要定住心执行。
当然,后面因为光幕的出现,自己废了朱允炆,改立朱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老朱认为未来的朱棣正是犯了不坚定的错误。
因为君王的不坚定和摇摆,才是群臣摇摆的最大来源。
群臣看到你一个君王本身立储想法就来回变化,当然也试图投机了。
而皇子们看到你一个君王反复摇摆,自然越发滋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了。
......
【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朱棣第二次北征。】
【朱棣命黄淮、金问、杨士奇、杨溥等辅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
【朱高煦抓住这个机会“日夜谋嫡,复造飞语,动摇监国,并中伤黄淮等。”】
【朱棣因此以“皇太子所遣使迎车驾缓,且奏书失辞”为借口。说此辅导者之不职!遂徵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等。】
【随后黄淮、杨溥、金问受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联合参奏下狱。】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改赵王朱高燧封国于彰德。】
【又改汉王朱高煦封地为青州。】
【朱高煦依然不愿离开京城就藩。】
【上疏称“愿留侍左右,不欲之国。”】
【为此朱棣怀疑朱高煦的行动。】
【朱高煦被迫前往山东就藩后,怨气冲天,依然不知悔改。】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汉王朱高煦还南京,其不法之事被揭发,差点被贬为庶人。】
【朱高炽哭泣为其求情,才得以幸免。】
【永乐十五年(1417年),汉王朱高煦封国迁到乐安,朱高煦仍密谋夺嫡。】
【朱高炽多次写信规劝依然无效。】
【但由于朱高煦被驱逐出了以京城为中心的明朝政治中心,其野心得到了有力的遏制。】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李世民的表情相当复杂。
而一边的魏征表情更是精彩。
老头魏征看着光幕,欲言又止,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魏征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曾经建议杀死李世民,以平息争储。
别看魏征这个魏怼怼啥都敢说,他对于争储是真的并不想再参与其中了。
毕竟已经翻了一次车了,还是李世民宽恕自己才活了下来。
魏老头得承认,李世民不但打仗一流,而且的确有容人之量。
连自己这个曾经提议杀他的人,都能宽恕,并且重用。
事实上,在历史上,魏征在李承乾和李泰争储中,都是尽可能保持中立。
这种破事,魏征真的不想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