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序言
市面上的艺术通史类著作已经足够多了。研究者们通过对个别艺术家、具体艺术作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大量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事实信息和宏大的历史视角。此外,哲学家、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也从美学角度分析了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相比之下,本书试图通过比较不同时代艺术家对某些相似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史学和美学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呈现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共同视觉经验,追溯一代又一代视觉模式的转变,阐明西方艺术中什么是永恒的,以及什么是变化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书呈现了西方绘画风格的发展历程。
进行选择就意味着有所取舍,可能每一位读者,或者至少每一位专业人士,在看这本书时,都会发现很多他们最喜欢的作品没有被收录其中,或者对本书收录的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持不同的看法。例如,书中没有收录处于同一时期的格吕内瓦尔德、蒂埃波罗、德加,而只选择了卡拉瓦乔。尽管这些极具个性的画家都很杰出,但是其他画家的作品可能会更清楚地显示出那个时期的创作倾向。另外,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呈现“二百多幅名画”,甚至不是介绍每位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而是介绍那些最能体现各种风格发展的作品。书中所讨论的每一个主题,也都是根据其特殊的意义来选择的。本书没有列出参考书目,也没有引用关于美学或一般艺术哲学的书籍,因为本研究涉及的任何关于个别艺术家或特定时期的著作的清单都会极为冗长。
在这部涵盖领域如此广泛的著作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许多朋友和机构,尤其是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和艺术品交易商的大力支持。感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露丝·泰瑞尔(Ruth J. Terrill)和爱丽丝·富兰克林(Alice D. Franklin),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珀尔·莫勒(Pearl Moeller),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史学家吉多·绍恩贝格(Guido Schoenberger),他们在图片和资料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感谢奥地利艺术史学家汉斯·蒂耶策(Hans Tietze)审读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感谢本书编辑伊莎贝拉·费(Isabella Fey)和米尔顿·鲁戈夫(Milton Rugoff)在书稿编校过程中的辛勤付出。感谢企鹅维京出版集团的其他相关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最后,我要向洛特·普尔维马赫·埃格斯(Lotte Pulvermacher-Egers)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她的协助贯穿了这项工作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