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循标杆流程之神,走自有流程之路
自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华为顶住了美国实施的四轮打压。重压之下,华为仍然顽强地生长,持续高速发展。华为的厚积薄发,得益于持续20多年的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为其积累了雄厚的硬实力,即使“大雪压青松”,仍然“青松挺且直”。诚然,美国的打压是一把双刃剑,在限制华为发展的同时,又把华为的实力呈现给全世界。
此后,各行各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向华为学习的浪潮。很多企业从华为的发展中看到了管理的力量,看到了管理构筑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展向华为学习管理经验的变革。
其中,一部分企业希望通过照搬华为管理法,来构建自身的管理体系,但经过多次尝试后,均以失败告终。这些企业的做法,本质上是追求照搬使用,没有探求标杆企业的成功管理是“为什么”,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企业在照搬学习上趋之若鹜?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华为是怎么做的?还是因为看到了华为1998年削足适履地穿上“美国鞋”,认为自己也能一样成功地穿一双“华为鞋”?无论基于何种初衷,不顾及自身与标杆之间的差距,完全照搬移植的学习方式,都是流程建设和其他管理建设上的大谬之法。1998年,华为学习IBM的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时,任正非先生用了“削足适履”这个词来形容华为向IBM学习的决心。但“削足适履”常被部分企业理解为“完全照搬”,这其实大错特错。这两家企业在产品类型、企业发展、行业属性上有相似之处。“削足适履”的背后,是华为虔诚地向IBM学习的态度,是200多名IBM咨询顾问根据华为公司现状,将IBM的成功经验总结落地于华为土壤的管理实践;是华为由外而内地循标杆流程之神,走自有流程之路的变革成果。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看来,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和服务却不可照搬引进,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去学习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论,并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并畅行于全公司、全流程。
在流程建设上,也须如此。企业要想从标杆企业取得真经,必须以学习成功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为目标,再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才能构建企业自身流程的最佳实践。在流程建设上,只想追求“简单快捷”“立竿见影”的“照搬模式”,必然导致“水土不服”,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我在给企业做流程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常遇到企业家提出这样的需求:“请问杨老师,可不可以把华为公司的流程给我们,我们照着做就行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问企业一个问题:“请问贵企业与华为相比,在人力和资源上有什么差别?”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很多企业家都会放弃最初的想法。当然,即使有标杆企业的流程,我也无法提供给任何企业,毕竟这是原则问题。
实际上,想通过照搬标杆企业流程来建设自身流程的企业还真不少。照搬其他企业的流程成果,通常被他们认为是一种省时、省力、省成本的“捷径”。但这种“捷径”,往往只是看上去美好。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一条永远也无法落地的“捷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程建设不仅仅是流程,本质上是企业资源的建设。
无论是企业文化意识、管理思想、经营规模、企业文化,还是人力数量,每个企业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企业的土壤不一样。到底是自己种树,还是直接移植?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土壤来,否则必然出现“南橘北枳”的后果。实际上,水土不服,远比成长缓慢更加严重。这好比,你的脚和别人的脚尺寸不一样,但你非要穿一双和别人一样的鞋,结果不合脚,不但脚痛,还走不了路。
第二,流程建设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虽然我们看到华为在流程建设等管理变革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华为如今的厚积薄发,都是在20多年长期坚持变革的过程中成长的结果。流程能力、组织能力、IT能力、内控能力、变革能力等诸多能力无一不是变革过程的产物,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实际上,企业要想不经过变革过程,直接照搬标杆企业的经验,从而获得成果的做法,只能是一种奢望,如镜中月、水中花,虚幻不可得。在流程变革之路上,唯有日拱一卒,方可终获成功。
第三,学习要学到“神”,而非“形”。
我认为,在向标杆企业学习流程建设和优化的变革过程中,知道“为什么”,远比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知道“为什么”才能明辨流程变革的方向,才能知晓要到哪里,借鉴哪些方法,怎么变。企业要把流程建设成“神”似标杆,而非“形”似标杆,才是把握标杆学习的精髓。学标杆流程法,与自身特点融合,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流程体系。
像华为一样建成“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无生命体管理的系统”,非一日之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常跟企业接触,发现一部分企业将标杆流程法在自身企业中不断实践,通过5年、10年的坚持,逐步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赋能业绩增长的流程运营体系。这些流程建设成功的企业,是在标杆学习中“悟其神,得其法”的典范。
2019年,我准备将自己在流程变革管理的学习和实践,总结成书。但因琐事缠身,终未如愿。2023年初,在多位企业家朋友的鼓励和出版社编辑老师的支持下,我终于提起了笔,把15年来在流程上的研究总结、建设实践和管理经验,提炼成这本书——《流程即组织力:华为高效增长的业务管理逻辑》,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从流程定位、流程规划、流程建设、流程推行、流程运营和流程优化6个维度来详细阐述流程管理法,如图0-1所示。
图0-1 流程管理法
通过6章22节的内容,用79张图、24张表及50个案例向读者展示系统化的流程管理法,帮助企业管理者解决三大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建设流程?企业应该用什么方法建设流程?企业如何打造流程核心竞争力、塑造持续创造价值的良性资产?
第一,从定位开始,厘清流程定位,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流程价值。
第二,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主干稳定,末端灵活”的流程架构。
第三,用“四阶十二步法”,建设可落地的流程。
第四,没有推行就没有执行,推行是流程有效运营的前提。
第五,流程运营重在授权、监管和创造绩效。
第六,持续优化流程,增加土地肥力,多产粮食。
本书结合企业流程实践,围绕以上6点展开论述,为企业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无生命体管理体系”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包含我在华为工作时与华为流程亲身接触的收获、在中小企业运营管理中开展流程建设的总结,以及在数百家企业开展管理咨询培训和咨询的实践经验萃取。书中有关华为的内容,是我15年来近距离观察和研究华为的理解与总结,并不代表华为,只是我理解的华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华为,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包涵。
杨勇
2023年9月2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