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还要在现实中实践和运用知识,只有这样这些知识才会真正地被我们所掌握,化为我们经验当中的一部分。而这一套运用知识的方法,亦可称为方法论。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捕捉到这些经验背后所隐藏的规律,这对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和外部世界都大有裨益。
我们知道,种种痛苦、焦虑、抑郁、疑病、躯体化症状等表现,多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关。而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可以从最底层去改变我们的认知,解决我们情绪上的问题。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在开篇阐述了旅行学习的必要性,同时对于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的幸福学模型——PERMA模型做了详细的介绍,开始探索作为痛苦的对立面——幸福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的精神医学是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探索和治疗心理疾病的。在医院的成熟体系中,无论是对抑郁症还是对焦虑症,都可以采用药物来治疗患者,比如使用血清素一类的抗抑郁药物来帮助患者康复;还有多种物理治疗方法,比如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当然我们也有许多经过循证证据证明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家庭治疗等。以上的方法帮助许多患者走出了情绪的困扰,恢复了精神的清明。在这本书中,姜超医生将心理疗法与旅行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旅行疗愈之法,将多种有效的心理学技术用于旅行中,风格上别具一格,为许多不愿意去医院就诊的人提供了一项自我疗愈的选择。
我本人并非旅行的爱好者。虽然因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曾到过多个陌生的国家和地区,但极少深入探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无论是与挚友还是所爱之人结伴同行或独自一人,在旅行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解决的。最后的最后,人总是需要孤独且坚强地走完自己剩下的路程。
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科普之路,不单单是在用药指导或者健康建议上,还应该多一些关于幸福感获得方法的推荐。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帮助人们获得平静和放松的方法,学习到更多在人际关系当中可以应用的法则,学习到亲子教育中优势教养的运用,学习到接纳自己和人生不足之处。这些部分都在书中用寓言故事的方式被一一点到,但是寓言故事又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读起来妙趣横生。
更有意思的是书中精心设计的心理学知识卡片,既方便携带又形象化地呈现了多种心理疗愈的方法。这令我突然想到,若是读者在旅行时真的拿着卡片到旅行地打卡使用,岂不是在验证旅行疗愈心理学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我们拭目以待。
张继辉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