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加赐九锡
何无忌身为刘裕的忠实迷弟,许久不见老大哥,自是满肚子言语,
一张口便滔滔不绝:什么四月份天空出现日食啦,前几天桓玄他哥桓伟死了等等……
行军作战的刘裕甚是忙碌,关于朝野之事知之甚少,这些话题虽然也能引起他一定兴趣,可他知道何无忌此次千辛万苦来到山阴密见自己,绝不只为说这些不咸不淡的话。
他不禁感叹,原来这小子是多么直爽的性子,如今也学会藏着掖着了。
不过刘裕也没有点破,由着何无忌说。
直至深夜。
刘裕忽然很认真的看向何无忌,似是要结束此番无意义的寒暄。
何无忌亦是明了,眼神忽然变的炽热坚定,双拳不自觉的握紧。
……
良久,一时无言。
何无忌像是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直接开口道:“桓玄狼子野心,篡位之心路人皆知,寄奴大哥你现在手中握有兵权,咱们起兵吧!”
说罢便忍不住嚎啕起来,他憋着这席话已经太久太久了。
刘裕瞥见何无忌的双拳,由于握的太紧,指甲都已刺破手掌,使得鲜血不断渗出。
他哪还不明白这小兄弟心中的苦楚,重重的拍了拍何无忌的肩膀。
何无忌之言何尝不是他之所想,他在桓玄手下又何尝不是忍辱负重呢。
北府军旧将的鲜血,怎能令他释怀。任何一个北府兵都恨不得生啖其肉,让桓玄血债血偿。
如今何无忌一席话正好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想妄,内心的洪荒之力几欲爆发出来。
刘裕爱激动但很少冲动,这一次他决定冲动一次。
随后连夜将心腹智囊孔靖召入帐中谈论此事。
孔靖字季恭,会稽郡山阴人,乃晋朝前车骑将军孔愉之孙,此人为人宽厚孝顺,且足智多谋。
刘裕是在东征孙恩时与之相熟的,虽然孔靖比他年龄大不少,可两人颇为投缘,结为忘年之交。
孔靖刚听完刘裕介绍完何无忌之后便猜错这两位年轻人在想什么了:“将军,山阴去建康道太远了,现在举事难成;且桓玄还未篡位啊,现在出兵,岂非出师无名?”
刘裕听孔靖之言后霎时如梦方醒,感叹自己到底是年轻,城府不够。
愣头青何无忌早已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哪能听得进去。
“不杀此撩,誓不为人!”何无忌怒目而斥,他本想着老大哥都被自己说动,又来一个捣乱的,心中自是不忿:“休要妖言惑众,现在不起兵,更待何时!”
“无忌,休得无礼!”刘裕赶忙制止。
“哎,不妨事,无忌将军乃性情中人!”孔靖全然不在意道:“桓玄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可如今只是时机不对,不如待他真正篡位,将军于京口起兵图之,定能成事。”
何无忌被刘裕呵斥,又听孔靖讲的头头是道,这才知道先前因自己鲁莽而误会这老头了,顿时乖乖的愣在一旁,一副犯错孩童的模样。
“那就依卿之言!”刘裕听后纳头便拜。
“将军,你我深交,不必多礼!”孔靖虽说年龄较大,但对于刘裕却从不托大,马上还礼,内心暗赞道:“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可为常人不能为啊。”
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裕身边有这般良师益友,何图大业不成。
一个人当自己弱小的时候需要学会忍辱负重、冷静观察;当稍微有些力量的时候需学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等实力强大了再夺天时、有所作为。
在刘裕眼中,只要别人说是对的,自己就会做的更好。
他不仅没有在会稽起兵,甚至在班师回朝之际便主动将兵权交出,活脱脱一副人畜无害的忠臣模样。
刘裕这一示弱之举令桓玄大为满意,对他彻底放下了戒心。
……
九月。
东边卢循之乱已平息,东晋也迎来了难得的太平日子。
闲来无事,便有大事。
拥护桓玄造反的那群人早就猜出主子的心思,这些攀龙附凤之辈最是知晓如今手上的好处是怎么得来的。
只有桓玄的愈是位高权重,他们才能更加安稳的享受这份荣华富贵。
随即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桓玄早受禅,阴撰九锡文及册命。
九锡为何物?无非就是些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等物件。
然而这些物件对于封建王朝却具有非凡的意义,仔细掰扯历代获此殊荣者的履历,便能使人惊出冷汗。
历史上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
九锡之礼本是赋予权臣们的特殊荣誉,被权臣们演变为夺权篡逆,行窃国之事的重要一环。
所以,桓玄的爪牙这个提议可谓极其放肆。
若桓玄成功“加赐九锡”,就连傻子也知道后面的结局了。
……
窃国之举兹事甚大,乃行天下之大不韪之举。
桓玄明面上自是不允,但背地里早就乐开了花,为了给识趣的马前卒吃下定心丸,决定以高官厚禄笼络人心。
随后,便大张旗鼓的加封亲信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领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桓修抚军大将军。
种种明目张胆之举,比起当年的司马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般不臣行径,放在正常情况下,早就应该有朝臣喧哗怒骂。
但在东晋朝堂却出乎意料的安静,朝臣们不置可否,因为心里跟明镜一样,东晋早已日薄西山,跟着傻子皇帝混,能有什么前途。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弄好了还能混口汤,弄不好吃饭的家伙事可就没了。
大伙心照不宣,谁都明白,现在谁是大哥,只有桓玄才会让他们水涨船高。
九月,丙子日。
晋廷册命桓玄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
桓玄得愿所偿的当上了“准皇帝”,下一步,距离他“所赢无数”的目标仅差临门一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