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际革命”到“凯恩斯革命”(晏智杰著作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边际分析直接先驱者戈森

德国经济学家亨利希·戈森(H.Gossen,1810—1858年)是边际分析直接和最主要的先驱者。[137] 他最先明确提出了人类享乐法则,并以这些法则为基础阐述了价值、生产和价格等问题,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以主观价值分析为特征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实际上是对前人有关思想的综合与发展,并为后来以边际效用论为核心的主观价值经济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戈森的理论是在其《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1854年)一书中提出来的。[138] 他在该书序言中这样表露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我认为,哥白尼为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相互关系成功地提出的见解,也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相信,我成功地揭示了使人类能够互相发生关系并不断使人类进步的力量,而且大体揭示了这种力量作用的规律。像哥白尼的发现能够确定天体在无限时间中运行的轨道一样,我自信通过我的发现也能为人类准确无误地指明,他们为以最完善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所必须遵循的道路。”[139] 然而,戈森这本著作问世后长期无人问津,以至深感失望的作者于1858年要求停止发行,销毁余书。

这是不难理解的。19世纪40年代以后,德国经济学界一直被历史学派所支配。这个学派否认普遍规律的存在,否认理论概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们只承认对经济史实的单纯收集、分类和归纳是科学的、有用的和靠得住的。在这种思想环境下,古典经济学难以发展自不待言,即使一般资产阶级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也受到极大妨碍。戈森的著作既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没有致力于为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行辩解,自然无人问津了。另一方面,戈森的主观价值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英法等国也不可能引起重视。缺乏国际学术交流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它们不需要这种学说。19世纪中叶,在英国居支配地位的是标榜继承古典派传统的约翰·穆勒经济学,在法国则是以萨伊和巴斯夏为代表的经济学。

戈森的书分为四篇,分别研究孤立的个人经济,交换经济,个人与社会,以及经济与社会改革原则的应用。第一篇是全书的重点,对边际主义思潮后来的影响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