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谜思
21世纪初年,我栖居在伦敦。有一天,我参观了大英图书馆的一个展览。虽然我不太记得那展览的陈列,也不太记得我是怎么拿到一份给媒体的文件夹的,但是我知道,文件夹里除了新闻稿,还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有趣之物的彩色照片。其中的一张照片,展现了下图所示的18世纪的拼图游戏(jigsaw puzzle)。
多年来,我一直随身带着这张照片。它伴随着我从伦敦到了休斯敦,从休斯敦到了纽约,最终从纽约到了洛杉矶。虽然我对拼图不太了解,但地图和拼图的结合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将这张照片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文件夹里有我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图片:有些显然与我感兴趣的研究或教学主题有关,另一些则以我无法理解的方式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拼图游戏属于第二类,直到我开始撰写本书的时候,我才明白它的意义。
当我开始研究“荒原”(waste land)一词的早期历史时,我发现它最早出现在《旧约》、《新约》和《圣徒传》的英文译本里。在这些作品中,荒原有时候有山脉、悬崖和洞穴,有时候则是一片广阔的沙地。有时候,它被描述得完全荒芜;有时候,它被描述得林木茂密,或荆棘缠绕。而逐渐清晰的是,在其整个历史中,荒原一直是土地的一个类别;将它整合起来的,不是始终如一的自然特征,而是其激发的各种情绪和行为。
当《圣经》里的荒原观念第一次被移用到英格兰景观中的时候,它出现了三大化身:沼泽、山脉和森林。我的书通过鉴别厌恶的作用,考察了历史上对这三种迥然有别的荒原类型的态度。英格兰东部的大沼泽区因其浑浊的水、腐烂的植物和黏糊糊的动物而备受谴责,所有这些都持续不断地让人感到本能的厌恶。另一方面,德比郡峰区(Peak District)的多山景观引发了一种对厌恶的艺术表达,这为后来的崇高[117]概念奠定了基础。最后,以森林为例,英格兰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内战的剧变导致了严重的森林砍伐,这产生了道德上的厌恶,所针对的是人类的贪婪行为,而非景观本身。
同样有趣的是,在早期的那些《圣经》语境中,“荒原”一词常常或多或少与“荒野”(wilderness)一词交替使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并被流放到荒原;以色列人在荒原或荒野中游荡了40年;基督在荒野度过40昼夜,禁食并抵挡魔鬼的诱惑。在《圣徒传》中,荒野或荒原是隐士圣徒追随基督足迹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斋戒,祈祷,发现上帝,证明他们的虔诚。虽然“荒原”和“荒野”二者在《圣经》中都用来指代荒凉不毛之地的场合,但“荒原”优先用来表示因自然灾害或天罚而遭到蹂躏的地方。这样一来,荒原就有了两种相关的含义:它是上帝之愤怒的一种象征,也是救赎的一个场所——其实,它就是那个可以赢得救赎的地方。因此,从一开始,作为一个术语和土地的一个类别,荒原就唤起了惩罚和救赎两种观念。
这种将景观作为惩罚和救赎二者工具的想法,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的中心思想。在朝圣者基督徒从毁灭城家乡到天国之城目的地的旅途中,他遇到了绝望潭、拯救墙、艰难山、屈辱谷、死荫谷、财富山和死亡河,这些构成了他必须克服的困难、必须抵抗的诱惑以及必须从中逃生的致命威胁。这里的景观及其元素始终是对抗性的;基督徒所经受的自然的试炼和磨难,是为了考验和增强他的信仰,最终使他成功进入天国,确保他的得救。
《天路历程》是将《圣经》中的荒原概念转化为英国人将会熟悉的景观类型的关键环节。此外,大英图书馆的拼图游戏通过使用与17—18世纪旅行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旅行时使用的道路指南书相同的制图惯例,阐明了班扬的寓言景观。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这个拼图游戏概括了我这本书的核心论点:当早期的现代英国人遇到沼泽、山脉和森林时,他们根据英语中最早出现的荒原概念所被嵌入的一系列想法来理解它们。对他们来说,景观是救赎过程的载体。改造荒原,将恶臭的沼泽变成良田谷地,或者让荒废的森林重新长出茂密的树木,被认为是通往精神救赎的必经之路。当我仔细观察时,我发现就在地图的正中央,死荫谷的周围,突出了我要考察的三种主要景观类型,它们是“绝望潭”、“黑暗山”和“大森林”,我也知道,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书的封面。
维多利亚·迪·帕尔玛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