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舜驹顶花局
舜驹顶花局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配六国相印的苏秦。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门。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穷困潦倒狼狈而回。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苏秦甚感惭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苏秦找到《周书阴符》,伏案钻研,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他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大臣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并不信任他。苏秦只好西行至秦国,他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向东到达赵国,然而安平君赵成不喜欢苏秦。
公元前334年,苏秦到燕国,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苏秦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燕文侯认为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安平君赵成已死,便游说赵肃侯,提出六国联合抗秦的主张。他详细分析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进而说明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苏秦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并力抗秦,如此六国一体,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赵肃保采纳苏奏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魏将龙贾,攻克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苏秦派人去劝说张仪来投奔,张仪到来后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便前往秦国。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帮助他见到秦惠王。
公元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和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计划。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感叹苏秦高明,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在合纵成功后,苏秦自楚北上,向赵王复命。途经洛阳,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便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人到郊外犒劳。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对此感慨万千,说:“同样的一个人,富贵了,亲戚敬畏。贫贱时,连亲戚都轻视,更不必说一般人了。假使我当初在洛阳有二顷良田,现在又怎能佩戴六国相印呢?”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尸横遍野十室九空。自古大疫出神医,当时被称作神医的就有三人:华佗、张仲景、董奉。面对疫病,华佗研究的方向是治,张仲景致力于防。作为千门八将当中除将的代表,董奉想的是如何将疫病斩草除根。董奉自幼学医,医术高超。后面他救治公主,被赏赐良田万亩,他就在此地隐居。隐居时,每天给穷苦百姓治病。董奉治病分文不收,治好病后只要百姓去旁边种棵杏树。重症种植五颗,轻症种植一颗。
几年下来,田里已经种满万株杏树,形成一片杏林。秋天杏树结出杏果,董奉就修好一个谷仓,告诉周围百姓,可以拿粮食换杏。本来杏仁和杏果都有清肺化痰的功能,加上董奉神医的名号,大家都传吃杏可以预防疫病。很快田里的杏子被炒成天价,一旦粮食都换不来一颗杏。百姓自然是消费不起,但是达官贵人都闻讯而来。他们用大量粮食换购,很快便装满几个谷仓。
大家有所不知,疫病的源头其实跟连年的饥荒有关。三国志对当时的记载仅六个字,岁大饥人相食。死人多了,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置,加上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那自然会瘟疫横行。所以想从根上解决疫病,本质就是解决饥荒。果不其然,等荒年来临,董奉立即开仓放粮,救活无数当地百姓。董奉杏林胜手的名号,不胫而走!
舜驹顶花,又名杏林回春。就是在人多热闹的地方,牵着一匹头顶着大红花的马,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别的目的。如果大家看不明白舜驹顶花局,可以把董奉的杏儿换成任何产品,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要知道,股神巴菲特和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都是此局的忠实粉丝。当代舜驹顶花局的案例,多数都是包装出来的。比如各种微商、主播租车炫富的套路,目的就是吸引韭菜的好奇心和关注,实现收割变现。还有更多鼓吹成功学,宣扬人人都可以实现白手起家、暴富梦想的洗脑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