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这水泥真不错
对于李想的到来,陈大胆并不意外。
这段时间,李想偶尔会来一趟,偶尔灵光一闪,哪怕是深夜,也会跑来和他商议。
“王爷,是不是有什么新计划?”
“行了行了,你该干嘛干嘛去,把你徒弟叫来,让阎大人看看这水泥到底有什么用。”
李想话虽如此,但陈大胆也不会一个人去。
“王爷,您说的水泥是这个?”
阎立本弯下腰,抓起一把水泥。
“对,就是这个!”
在没有看到水泥的神奇之前,阎立本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他的心中却是充满了期待。
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这座新建的宫殿,会让他走上人生的巅峰?
“将碎石、沙子、水泥、水混合起来,放一个时辰,等它凝固了,我们再来看。”
搅拌混凝土对阎立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块手指厚的“石板”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王爷,这水泥看起来很简单,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糯米和石灰。”
阎立本是个能工巧匠,不需要别人解释,他就知道水泥是做什么的。
“那我就带你去看看,是不是比糯米石灰更好,一会你就知道了。”
李想自然不会将水泥和石灰粉相提并论。
虽然糯米和石灰浆的粘性很好,但是和水泥比起来,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需要糯米,也就是食物。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李想绝对不会用这种方式。
“用高温锻烧石灰石和粘土,就能得到水泥?这也太容易了吧?”
至于水泥的制作方法,李想并没有保密的意思,因为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随便找个铁匠,都能轻而易举的仿制出来。
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只要看着这个熔炉,看着源源不断的石灰石、粘土被运进来,再从里面运出水泥,他就能猜到这是怎么回事了。
李想从来没想过靠水泥赚钱。
相反,如果有更多的人建造水泥工作坊,那么大唐的道路和房屋的建设就会更加的方便。
“阎大人,很惊讶吗?”
其实,李想最想做的,就是找到材料的配比,而不是制造玻璃。
“王爷,我忽然觉得,建新宫的速度,应该会更快一些。如果人手充足的话,一期工段都能在入冬之前完工。”
虽然不知道那块“石板”是怎么炼制出来的,但看李想的样子,阎立本已经猜到了结果。
“呵呵,有信心就好,水泥、玻璃、砖瓦都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新皇宫需要的木材有限。”
阎立本沉吟片刻,道:“也是,新皇宫用的木材不多,火势很快就被解决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
今天,李想要和阎立本好好谈一谈,让他从建新宫的事情中解脱出来。
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是混凝土。
“王爷,这水泥,应该是够硬的。”
阎立本用脚踩了踩,又用锤子敲了敲,发现这东西虽然比不上花岗岩,但也差不多了。
在他的计划中,新皇宫将会有大量的花岗岩石板铺在上面,这是一个浩大的工段。
“君买,将这混凝土的两头用木头垫起来。”说完,李想扭头看向阎立本,道:“阎大人,你来看看,这块用混凝土砌成的石板,到底有多结实。”
“好,那我倒要看看,王爷又弄出了什么奇迹来!”
阎立本二话不说,抡起锤子就往石板上砸去。
阎立虽然不是武将出身,却也不是什么文弱书生。
铁锤砸下,阎立本早有心理准备,可当他看到铁锤砸在石板上时,却只在石板上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凹痕。
“嘭!”
又是一片碎石飞溅。
“嘭!”
阎立本手上的力道更大了,手臂都被震得发麻了,可他依旧没有停止。
阎立本的心中愈发地兴奋了起来。
这代表着石板的坚固程度。
“嘭!”
终于,石板碎裂!
“王爷,这水泥真不错。”
阎立本兴奋的绕着石板走了一圈,又低头看了看石板上的裂痕。
李想神色稍稍一怔,道:“还差得远!”
“啊?”
阎立一脸懵逼,他已经感觉到水泥的强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为什么燕王会说不够?
难道,这就是燕王对自己的要求?
应该是这样。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取得这样的成就。
丢人!
以前他太过自大,现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看来,自己要向王爷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这个水泥虽然结实,铺地板什么的没问题,但是有个问题。”
看着阎立本惊讶的样子,李想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就算阎立本再牛逼,面对这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也得甘拜下风。
“你说。”
“因为全部都是砂石混在一起,强度是够了,但如果做得太长的话,比如说横梁之类的,韧性就不够了。”
“韧性不够?”
“简单点说,就像这一块石板,你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打碎,但如果这石板变细长了,一锤下去,必然碎裂,这说明它的韧性不够。”
阎文本听完李想的解释,瞬间就明白了。
“王爷,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也要用木头做横梁?”
“嗯,就用木头吧,但是,不需要太大的木头。”
“那石柱呢?”阎文本有些担心的问道,“这些柱子必须建得很高,如果不够坚固的话……”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你说。”
“中间用铁丝和竹子填满,因为柱子很粗,所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试一试。”
得到李想的保证,阎立本这才放下心来。
大殿的立柱,最难找的就是那些巨木,而且不仅难以寻找,就连搬运都要花费不少力气。
“好吧,王爷,我知道了,我回去再改一改新的设计。”
……
这段时间,李世民的心情很好。
大唐各州都是风调雨顺,并没有发生洪涝灾害,文武百官也都很支持这座新的宫殿。
就连不是很待见他的太上皇,在他去请安,说起新建宫殿的事时,都对他多说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