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弟弟逃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上旬的一个下午,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水塘边的柳树轻轻摇曳,投下一片片斑驳的阴影。
老黄的媳妇正蹲在水塘边,手中拿着一些皂角,用力地搓洗着一件件衣物。
她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的手并未停歇,反而更加用力地揉搓着衣服,仿佛要将所有的污渍都彻底洗去。
水塘的水清澈见底,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泛起一片片粼粼波光,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她专注洗衣的身影。
偶尔有几滴洗衣水溅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荡漾开去,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和谐。
老黄的媳妇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水塘边洗衣服的人。周围还聚集着其他的妇人,她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家务,但并不妨碍她们之间的闲聊。
她们谈论的话题五花八门,从家常琐事到村里的新闻,再到远方的战争,无所不谈。
她们的笑声、谈话声,与水塘边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就在这时,他们家隔壁邻居的小孩蹦蹦跳跳地跑来,他的脸上洋溢着孩子特有的天真和活泼:“娘娘,那边来了个要饭的,正在打听你们家住哪里呢,你快点去看看吧。”他的声音清脆,充满了期待。
听到这个消息,老黄的媳妇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
她匆忙将手中的衣服拧干,小心翼翼地放到旁边的大木盆里,然后端起木盆,跟着邻居家的小孩,急匆匆地向家的方向走去,想要看看那个正在寻找他们家的要饭的人究竟是谁。
一棵大杨树下面,站着一位蓬头垢面的瘦高个年轻男子。他的脸庞被尘土和汗水覆盖,已经好多天没有洗脸了,皮肤黝黑,透露出一种疲惫和艰辛的气息。
他的头发凌乱地垂在额头上,仿佛是一阵风吹过,将他的形象完全打乱。
尽管已经是六月的炎热天气,但他仍然穿着一件长长的破棉袍。
这件棉袍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破旧不堪,上面布满了补丁和破洞,仿佛是他历经风雨的见证。
他的手臂从袍子的破洞中露出来,皮肤也被阳光晒得黝黑。脚上的布鞋更是破烂不堪,露出了几个大洞。
每一步的踩踏都似乎要将鞋子彻底撕裂,但他却毫不在意,仿佛这双鞋子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俊生?怎么是你?”老黄媳妇把手中的盆向地上一扔,朝着年轻男子跑过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关切,终于看到了久违的亲人。
“姐,可算找到你们了。”男子说完话,抱着老黄媳妇嚎啕大哭起来。
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滴在老黄媳妇的肩膀上,湿润了她的衣衫。他的哭声撕心裂肺,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和苦楚都倾诉出来。
姐姐感受到了弟弟的痛苦,她的眼眶也湿润了起来。她轻轻地抬起手,用粗糙的手指擦拭着弟弟脸上的泪水。她的动作轻柔而温暖,仿佛是在安抚他内心的伤痛。
“别哭了,弟啊,姐姐在这里呢。”她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关怀和爱意。
弟弟抬起头,看着姐姐的眼睛,泪水在他的眼中闪烁着。他感受到了姐姐的温暖,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彼此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传递着无尽的姐弟情感。
老黄的媳妇拉着弟弟,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家虽然有些简陋,但在俊生眼里显得格外温馨,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风港。
她立刻开始忙碌起来,烧了一壶热水,让俊生洗洗脸,擦了擦身子,以驱走一天的劳累和尘埃。
然后,她又翻箱倒柜,找出了老黄的几件衣物,让俊生换上,给他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舒适感。
正好上午的时候,老黄路过家门的时候,在天桥尾巴的集市上买了一个六斤重的大锅饼,准备晚上一家人吃的,正好拿出来让俊生充饥。
看着俊生狼吞虎咽地吃着锅饼,老黄的媳妇不禁心疼地说道:“别慌,慢点吃。别噎着。”
她的声音充满了关切和温暖,仿佛是一剂良药,让俊生的饥饿感得到了缓解,也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关爱。
俊生风卷残云般地吃下了半张锅饼,仿佛刚刚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的脸色突然变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道:“姐,我能跟您商量点事吗?”
老黄的媳妇看到弟弟突然变得如此客气,感到有些不太适应。她好奇地问道:“怎么了?”
俊生吞了吞口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次从青岛回来,还有两位工友一起来的。我们准备去北大槐树那边的机车工厂工作。今天有些晚了,我想能不能让他们也来家里吃点饭,晚上找个地方睡觉。”
老黄的媳妇听到弟弟的话,心里多少有些为难。
她心里明白,这个家本来就不大,只有十几平米,平时五个人挤在一起,虽然三个孩子占地少,勉强还能凑合着住,但是一下家里来三个大男人一起住,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好安排。
俊生看到姐姐的表情,心里也有些不安。他连忙说道:“如果不好安排就算了,我们可以去天桥大桥洞下面找个地方住。”
老黄的媳妇听到弟弟这样说,心里更加不忍。她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那可不行,一会儿你姐夫回来,我们再想想办法。”
尽管家里空间有限,但老黄的媳妇心里明白,家人和亲情是最重要的。
她决心要尽力安排好弟弟和他工友的住宿问题,不让他们在外面受苦。
老黄回来后,看到家里来了客人,他热情地打着招呼,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一样,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暖和热情。
然而,家里的锅饼已经吃完了,这让老黄有些尴尬。还好,他买了几个混合面的窝头准备明天早上吃的,他在心里暗自庆幸,至少还有点食物可以招待客人。
他只好让媳妇与三个孩子吃了这些窝头,尽管他知道这并不丰盛,但他希望客人能够理解他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