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子和少年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失落的英语(1)

我今天的英语水平,仅限于英文字母和“how are you?”一类简单的打招呼用语,上限就是因工作需要的一些固定单词。有过完整教育背景且工作时也常会与英语打交道的自己,按理说不该如此之烂,那么我失落的英语去哪里了呢?

这得从初中开始说起,得从自己性格内核说起。如果对自己上纲上线的说法就是,英语的失落,从根子上就是由于不能跟上外部环境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后果,这就是带着偏见生活的代价。人分两种,一种是能与外物联动,不断适应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人;另一种人是害怕外界变化,固守原地,不能与世界达成妥协的人。我是属于害怕变化一类人,面对变化的外界,必须有长久的心理建设,说服自己才能跟上变化的外部节奏。

年轻时,都说我性格怪僻,情绪变化大,换句话就是心智不健全,其实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切都是由于害怕变化,进而形成了线性生活逻辑的强迫症表现而已。所有体现在脸上的变化,都是由于某种不可接受的变化触动了既定规划的心理反弹的体现,这是一种世俗意义的怪癖。随着生活阅历增加让自己变得平和,其实也是自己不断为融入现实世界而努力消除这些怪癖的过程,让自己看上去与外界更协调。

说到学英语,为什么会说到人的心理和性格呢?因为这就是我失落的英语的终极原因,性格导致的心魔。复盘自己英语学习的经历,初次邂逅是美好的,英语课程是从初一开始,不论小升初的学习基础如何,单就英语来说,所有同学的起点是拉平的,我以标准学渣的起点进入初中,但智商还是处于正常水平,当英语课程初登场时,本人给予了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尽管学习方法是将英语课本上写满了音译的中文替代字符,但每次考试成绩相较于其他学科还是说得过去的。

初中英语老师在川人中算是个大高个,鼻梁挺拔,眉骨高而显得眼窝稍陷,高度近视眼镜使他的眼球略显变形而聚光,年轻富有朝气,能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他跟班主任老师是同班同学,都毕业于县师范学校,我们应该是他们第一届学生,当时他们的年龄也不过比我们这些初中生大不过四五岁。在他的带动下,英语这门课程就是我整个一年级学习的唯一乐趣。

好日子就一年,刚刚有点兴趣的英语就突发意外,因为英语老师生病了,需要停课休养一学期。其实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算什么啊?但对我来说,它就是问题,一个骨子里害怕改变的人,很难调整自己跟得上外界的变化,换了新老师,于是就轴了,轴在自己的内耗里。新来的老师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临时来代课的老师,其实他教得还不错的,可以从大部分同学英语成绩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看出。其实这段中途换英语老师的经历,在大部分同班或同年级的学生记忆里都自动略过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这就不是事儿!多年后,为此我还向其他同学打听过这段换老师的经历,好像大家都云里雾里,不记得中途换过老师的事。

从初二换英语老师开始,我就几乎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这老师也是倒霉,遇到几个轴的学生。我属于闹事不敢挑头,课后作为军师策动闹事的人,鼓动一群学渣天天要么逃课、要么闹事,后来好几个“鲁智深”跳出来,还和这代课老师对打,武力PK过好几次。初中的学习风气真是被我们搞坏了,老师一面武力镇压,我们一面武力对抗,老师学生对战时有发生。不过这点好,不管怎么打,只要不头破血流,都不会惊动家长和学校领导。

有了这些心思,哪里还有英语学习的份,天天想着怎么和英语代课老师对抗还安排不过来。就这样,从初二开始,英语彻底开了历史的倒车,与其他学科的情况背道而驰。初二下学期后,除了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均以目力可见的速度成长起来,英语却烂在了地里。

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特别还是初级类课程,只要有兴趣,就是在高中时从头开始学习,也很容易追赶上来,但一旦失去了兴趣,就是神仙也拦不住它的败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高三。我的学习成绩,就像一个英俊的瘸子,拖着一条英文不健全的残肢,一瘸一拐。

为了提升升学率,学校开始搞重点苗子重点培养的办法,这大概是现在学校重点班、火箭班的早期雏形。高三期间,班主任就把有可能冲击高考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单独开小灶,每天下课去他办公室或者家里独补课,一是防止高三有些完全放弃学习的学生的干扰,二是对重点学生的偏科进行强化训练,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些办法对于提升学校升学率来说,是非常简单却有效的办法。

对尖子生加开的小灶中,英语就是我的临时总动员中的重点,高三班主任就是英语老师,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他的英文水平如何,因为在我们只有笔试没有口语的应试教育环境下,都不在意谁的英语口语和表达如何,只要会做题就是好。大概班主任的英语水平是不错的吧,因为依稀记得上课时,他念英文时夸张的口型,在他那张胖嘟嘟的脸上,变幻着各种造型,像极了夸张的默剧表演,有这表情支撑的语言艺术,应该是不会差的。另一个证明就是,在我们毕业后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就调到CD市五城区的一所重点高中学校去任教了,这就是教学水平最直接的证明。

真是太浪费了光阴,最好的学习阶段都内耗在了内心不可知的纠结里,初中、高中的英语老师,都是好老师,他们都遇到一个学不好英语的学生。在中文环境里,我们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中英文表达思维的两套系统切换,一旦你张不开口去表达,就很难突破母语表达方式对新语种的限制。成年后,当自己的心智逐渐摆脱了害怕改变的心魔后,但学习的耐性又不在了,所以总是与英语失之交臂。

每次因为工作场合,有英语交流的场景,我都是堆满礼节性的笑容,看着对方一阵猛说,如果在场没人及时翻译,就只能频频点头,实在尴尬了就甩出一串“YES、OK”来应付。还有一种情况在前几年尤为普遍,一些海归纷纷回国进入职场,他们带回海外的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带回了英文交流方式,最少也要在表达中掺杂英文,才能让他们更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专业意见,确实在中英两种语言间切换时,对他们来说,这种表达是一种最好的中和方式,但对我来说,略显不自在,会因此打断思维的连贯性。这种情况不管怎么尴尬,都会有应对办法,毕竟商务和工作场合,有专业的翻译人员,交流间隙也可以去查单词的意思,大致还是能够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