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新新贸易理论

1.4.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传统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以市场完全和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为基础,分析了国家间因生产技术差异和要素禀赋不同而出现的产业间分工、贸易动因和利益来源。新贸易理论在传统贸易理论基础上放松了市场完全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分析了在市场不完全和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原因及利益来源,解释了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的现象。但是,不论是传统的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其研究均从宏观层面出发,分析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开展,忽视了贸易的微观主体(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美国统计局1999年对30多万家企业的调査研究显示,从事出口的企业不到5%,而且这些出口企业中前10%的企业出口总量占美国出口总额的96%。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在劳动生产率、要素密集度和工资水平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相对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正是从微观企业角度解释了此类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现象: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假定微观企业存在异质性,建立微观企业层面的分析框架,解释了当前国际贸易的新现象,使贸易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从宏观层面深入微观领域,更加与现实接近,也更具有说服力。此外,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还将新制度经济学的不完全契约和产权分析引入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为当前研究企业的全球生产组织分工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外包与垂直一体化的抉择方面。

2.以伯纳德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伯纳德于2003年提出的以寡头价格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异质性企业静态贸易模型。该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引入大卫·李嘉图相对技术差异论、冰山运输成本等市场不完全条件,分析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和出口之间的关系。该模型的基本结论为国际贸易对生产率水平不同的企业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生产率水平最低的企业可能倒闭,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行业的生产率水平会由于低生产率水平企业倒闭和高生产率水平企业扩大出口而上升。

3.以麦利茨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麦利茨模型是采用垄断竞争分析框架,在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异质性企业动态贸易模型。

此模型的核心思想为企业在进入一个特色产业之前,对自身的生产率水平是不了解的,但当它进入一个新产业之后,企业做出的投资又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同一个行业里,会存在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各种企业。与此同时,当企业准备进入国际市场时,对自身的生产率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企业在出口产品时,会存在流通费用、运输成本以及服务费等各种进入成本,这些进入成本是企业在支付国内市场生产销售固定成本后,单独支出的出口固定成本。出口数量越多,出口目的地越多,这种固定成本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产率水平较高的那部分企业才会选择出口,而生产率水平次之的企业只能选择国内市场,生产率水平最低的企业会被迫退出行业。此时,贸易将提高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销售产品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同时通过资源在行业内的重新配置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进而带来福利的增长。这种产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因为产业内某个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提高了,而是由于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因此,该模型为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麦利茨模型认为,国际贸易自由化会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国际贸易能够引发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生产率水平较低的企业只能继续为本土市场生产甚至退出市场。

第二,贸易自由化会引起异质企业的产业内竞争和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国际贸易进一步使得资源重新配置,流向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

第三,在消费者福利方面,虽然国内企业数量减少使国内产品的供给数量减少,但国际贸易可以使企业成本加成下降,同时使更多国外高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向国内出口更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消费者可以花费比以前更低的成本得到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使得净福利水平增加。

4.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理论价值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开启了国际贸易研究新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相比,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主要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更加贴近现实中的企业异质性,对贸易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回答国家间技术、要素禀赋差异较小甚至无差异情形下贸易发生的机理,新贸易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然而新贸易理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企业一开始不直接选择国际贸易,而偏要从国内贸易开始。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以企业生产率异质为出发点,解释了不同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初始原因,以企业间生产率存在差异的现实情况解释了不同企业存在不同的贸易情况的现实,是对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一次重大改进,它使国际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贸易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也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2)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企业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贸易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关于贸易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国际生产控制与加工贸易问题上,可以说填补了贸易模式理论的空白。同时,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理论,提出了企业边界问题,在跨国公司中间投入品贸易占全球贸易份额不断上升的国际背景下,分析了企业如何从不同国家间进行贸易模式选择,并将贸易模式的研究从产业视角引入企业内生边界视角,从而为企业全球化和贸易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4.2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增加值贸易

1.全球价值链的定义

格里菲(Gereffi)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概念,其认为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能分散于不同的企业和国家,全球价值链是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与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并包括在整个产业链条价值实现过程中所有生产活动的组织及参与者的利润分配。GVC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用来分析国际性生产的地理和组织特征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全球产业的动态性特征,考察价值在哪里,是由谁创造和分配的。

治理、升级和租金来源是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三个关键概念。在全球价值链的众多价值环节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等量价值,主要的附加值集中在那些能免于竞争的环节上,而租金则是理解这种价值分配的关键概念。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链主,进而影响治理结构、租金分配以及产业的升级路径,是研究治理升级和租金的基础。格里菲最初将价值链分为生产者驱动与购买者驱动两种类型,这个二元驱动论基本是按产业部门来划分的。在现实世界中,同一产业部门内两种动力机制是有可能共存的,甚至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不同价值环节的动力机制有可能完全相悖。因此,随着时代发展和理论演进,第三种驱动方式—混合型驱动也逐渐被学者们认可。

2.增加值贸易的定义

在国际垂直分工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但其实质仅是在国内完成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的加工装配,创造的价值较少,而在传统的关境统计中显示出较大的出口额,从而存在大量贸易顺差。这种“统计幻象”使发展中国家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获得的贸易利益与贸易差额极不匹配。在此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增加值贸易”的概念。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added)是指将出口总值分解为每一生产环节形成的增加值,进而剔除关境统计出口额中的进口部分,仅考虑国内的新增价值。附加值率是指按照增加值统计口径统计的出口额与按照关境统计口径统计的出口额的比值。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增加值贸易的出现,可以去除传统的关境统计法的弊端,更合理地统计分工“碎片化”的国际贸易利得。

3.全球价值链与增加值贸易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贸易概念的出现为分析产业内贸易提供了新方法,解决了关境统计法中重复计算问题、统计利益错位问题与贸易利益属地和属权分歧问题,有助于反映全球贸易失衡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各国产业的真实竞争力。

(1)解决传统关境统计中的重复计算问题。传统关境统计法同时包含了对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的统计,会重复计算跨越国界的中间品价值。这一重复统计的实质是本国实际创造的增加值小于本国的实际出口值。随着产业内分工的快速发展,传统关境统计的贸易流量越来越不能代表价值增值的流动。全球价值链体系通过将贸易统计口径从商品总值转为增加值,能够有效识别增加值贸易,避免重复计算。

(2)解决国际贸易规模与贸易利益之间的错位问题。传统关境统计无法有效地反映一国实际创造的价值增值,高估了一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贸易利得。以中国为例,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中大量承接了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中低技术制造环节的生产和组装,然而这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爆炸式增长是一种统计假象。中国出口中的增加值远远低于出口总值,这样的统计假象掩盖了中国在高技术产品生产中所处的价值链的低端地位和获得较低分工利益的事实。

(3)解决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益属地和属权统计原则不同的问题。跨国公司是产业内分工布局的主导力量,所以分析一国贸易利益必须要区分东道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作用,即按照属地原则和属权原则,贸易利益会因为是否统计跨国公司的相关数据而不同。只有在属权原则下,探讨外商投资企业引发的国际贸易及其贸易利益变动,才能真实地反映一国的贸易利益水平。以中国为例,自2009年以来,按照属权原则统计中国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表明跨国公司通过大量中间品采购和销售影响了中国的进出口规模,逆转了贸易差额的方向。由此可见,只有从总值贸易中分离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贸易部分,才能准确界定价值增值的国别属性。准确测算一个国家的贸易增加值,才能客观评价一国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