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们的皮肤——刻在基因里的生物钟
皮肤总表面积可达1.6~1.8m2,是身体的最大器官,也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脸部皮肤的表面积约为630~850cm2,
一张A4纸的表面积也不过625cm2,所以我们虽然没有A4身材,但拥有一张A4脸。
功能: 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很早以前,人们甚至是医生都认为皮肤角质层是没有生命的,只不过是挡在身体与外界恶劣环境(细菌和微小颗粒物等)之间的一层细胞尸体罢了。然而实际上,皮肤整体上宛如一个火力全开的工厂,从最下层的皮下脂肪到最上层的角质层,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工作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同时它还承担多种角色:调节体温(排汗)、生产维生素D、感受外界的刺激等等。
此外,皮肤还要传情达意——如果皮肤不好,往往我们会不想出门——好皮肤潜在地向朋友们传达我健康、我年轻、我快乐等信息 。
表皮层
一般清水洗脸+毛巾擦干即可,特别油的皮肤也可以偶尔使用温和洁面产品。
真皮层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是皮肤很多重要的附属功能结构所在。
皮下组织
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起着支撑皮肤与能量供给的重要作用。
肤质: 干皮还是油皮?
尽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皮肤表现也不尽相同,不由想到一个问题:自己的皮肤是油皮?是干皮?还是混合型皮肤?如果不是混合皮,那么就是非油即干?油皮和干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么,不容易出油的皮肤就容易干燥么?这就要谈到我们皮肤的含水量以及油脂的分泌。
皮肤的“水”
人离不开水, 同样皮肤也离不开水, 真皮层的含水量可达70~80%,可运输到皮肤各个部位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健康的皮肤有着锁水的能力,表皮层就是提供这样功能的一个存在,表皮层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形成一层坚固的隔水层,让皮肤内部的水分出不去,让外面的有害物质进不来。
一般而言,真皮层水分含量比较稳定,我们感觉皮肤干燥一般是指角质层缺水。通常干性肌肤的角质层含水量相对低一些。
角质层的含水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外界的温度、湿度都会对角质层含水量造成影响,例如,秋冬季节或是夏天空调房,环境相对干燥,角质层含水量就会下降,我们会感到皮肤干燥、屏障功能被削弱,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外界环境干燥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保湿。
另一种容易导致角质层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是我们的护肤行为,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产品,都会导致屏障受损,从而使得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干燥、瘙痒等肌肤问题接踵而来。
皮肤的“油”
说完“水”,我们再来看看“油”。说到油,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的知识:皮脂腺分泌的油脂(Sebum)与表皮细胞间脂质(Epidermal Lipids)是两种不同的油脂。
皮脂由皮脂腺分泌,通过毛孔通道慢慢地浸润到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油皮的皮脂腺分泌皮脂量相对高一些。
大家对皮脂的印象并不好,可能和皮脂分泌过多会直接或间接引发毛孔粗大、黑头、痤疮、影响外观有关系。其实,皮脂和水一样,对皮肤也是不可缺少的。皮脂可以减少皮肤水分流失,保持皮肤滋润,输送脂溶性抗氧化物质。缺乏皮脂的保护,皮肤的含水量会受到影响,依然会引起干燥等肌肤问题。皮脂分泌过多,可以适当采取不伤屏障的控油措施。
记住,油皮属性和季节、温度、饮食、心情、激素都有关系,和清洁程度却没有关系。清洁只需洗去多余“皮脂”就好,过度清洁只会洗掉保湿所需要的“表皮脂质”。
酸碱: 皮肤的pH值
早在1892年,德国皮肤医生就指出,成年人的健康皮肤是偏酸性的,角质层的平均pH大约在5.4左右,具体的数值会因人而异,新生儿皮肤的pH较高,在6.6左右,接近中性,但在大约一个月内就会变成酸性。而老年人的皮肤会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渐偏向中性。
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pH不同,男性和女性皮肤的pH也有一定的差异,多数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皮肤比女性的皮肤更偏酸性一点,当然这种差别不能用所谓“酸碱体质”这类的伪科学来解释,正常人体血液的pH全都是接近中性的(7.3~7.5),这个数值一旦不在此范围内,可就要有大问题了。
皮肤表面之所以会是酸性的,首先是因为一些天然保湿因子本身就有一定的酸性,再加上皮肤表面那些把我们多余皮脂和皮屑当作美餐的益生菌菌群,代谢后的环境也是酸性的。
弱酸性
即使皮肤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人为将皮肤的pH变成中性或弱碱性也会对皮肤带来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皮肤样品,接触酸性物质的恢复时间,会比接触碱性物质的恢复时间短一点。
至于皮肤与碱性物质的接触条件,主要是长期、频繁使用香皂或是皂基洗面奶,而这容易让肌肤处于不健康的弱碱性状态。注意这里强调的“长期、频繁”,皂基并不是什么地狱恶魔,只是使用过于频繁,使皮肤pH还未调节至正常水平,就再次接触碱性物质,这对于正常的细胞间脂质和皮肤表面的益生菌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