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的秘密:语文统编教材精解(五年级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单元 乐享童年

单元导入

乐享童年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童年有关,记述了童年时期发生的种种趣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与怀念。

留住童年

童年是人一生中美好而珍贵的时期,正因如此,人们总想将童年留存下来。比如我们往往会祝福别人保有“赤子之心”,“赤子”就是指刚刚出生的婴儿,“赤子之心”形容人心地善良纯洁。再比如形容有些长寿老人“鹤发童颜”,是说有仙鹤羽毛一样的白发,有儿童一样红润的面庞,说明老人的气色很好,身体健康。

除了在成语中留存,古时人们往往会将儿童嬉戏的场景画下来,这样的画就叫“婴戏图”。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画山水花鸟的画比较多,画人物的相对少,而就在这些人物画中,表现儿童游玩嬉戏主题的婴戏图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存的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的瓷器上,这个时候擅长画婴戏图的画家并不多。到了北宋,婴戏图才大量出现,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

现在不少人家里还有年画,里面总有大胖娃娃抱着鲤鱼,看起来乖巧喜人,这与古代婴戏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代的童年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有数不清的玩具,比如积木、赛车、滑梯等,那古代的孩子都玩什么呢?

实际上,古代孩子的玩具可多了,而且这些玩具都带着一些吉祥的寓意。比如古代孩子在立春时可以“鞭春牛”,就是用土做成牛的形状,在“大牛”肚子里放上许多“小春牛”,孩子们把“大牛”打碎后,就会去抢散落出来的“小春牛”,希望一年顺顺利利,五谷丰登。

再比如古代孩子还会玩竹蜻蜓。把竹片削成螺旋桨的形状,中间插一根竹竿,用力一搓竹竿,叶片就会飞起来,像一只蜻蜓一样。18世纪,竹蜻蜓传到了欧洲,据说,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玩过竹蜻蜓,说不定还从竹蜻蜓里得到了一些启示呢。

再比如,清代时,北京地区的孩子有一种玩具叫兔儿爷,用泥巴捏成兔头人身的样子,穿红挂绿,有的还骑着鹿、狮子、老虎等,非常威风。还有的兔儿爷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特别讨人喜欢。

除了各种玩具,古代孩子还有不少好玩的游戏。比如竹马戏,将一根短竹竿放在胯下,一手握竿的前端,让竿子拖在地上,就像骑着一匹马一样,所以叫“竹马戏”。唐太宗曾说:“土城竹马,童儿乐也。”唐太宗将“土城竹马”游戏当作儿童最大的乐事之一,可见竹马戏非常普遍。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首诗描写了两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在自家门前骑竹马嬉戏的情景,成语“青梅竹马”就是来源于此。由于骑竹马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所以古人常以“竹马之年”或者“竹马之群”来形容儿童,“竹马之交”则是指从小就要好的朋友。

名人的童年

童年是一个人最天真烂漫的时期,人们在童年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些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也不例外。

比如大名鼎鼎的爱迪生,有一次,他看见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在做什么,妈妈告诉了他。爱迪生感到新鲜极了,很想知道小鸡到底是怎么被孵出来的。于是,他找了几颗鸡蛋,放在草垛里,自己小心翼翼地蹲在鸡蛋上面,想孵出小鸡来。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见爱迪生还没有回家,到处去找,最终才在草垛里找到他。此时的爱迪生腿都已经蹲麻了,狼狈不堪,还非要孵小鸡呢。

本单元的课文中,《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描写了严寒天气里儿童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村晚》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表现出牧童的顽皮天真和悠闲自在。《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描写了季羡林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时的快乐往事,抒发了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作者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

重点作家作品分析

东北作家的代表萧红

本单元课文《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近现代著名作家萧红。

萧红(1911—1942),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nǎi)莹。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悲苦的童年

萧红身世坎坷,八岁时,她的生母姜玉兰因为生病去世了,父亲又续娶了一名女子,也就是萧红的继母。萧红在家里生活得并不好,一点儿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幸好,萧红的祖父是一位健康而乐观的老人,非常疼爱萧红,给了她很多快乐和爱。也是在祖父的关怀下,她喜欢上了文学,十六岁时就在校刊上发表了抒情诗,笔名悄吟。

但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放过萧红,在她十八岁时,疼爱他的祖父也去世了。从此萧红对于家庭再也没有了留恋。

不幸的婚姻

萧红的父亲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小学老师汪恩甲,萧红对此很不满,但几经周折后还是和汪恩甲生活在了一起,两人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因为没有收入,两人欠了旅馆一大笔钱,而此时萧红也怀孕了。汪恩甲欺骗萧红说要回家去取钱,却一去不回,绝望的萧红没有办法,只好请求朋友的帮助。

正在此时,有一个叫萧军的作家知道了萧红的处境,就前来救济她。萧红对他心生感激,两人开始共同生活。萧红没有工作,萧军工资也很低,两人生活得很艰难。

可萧军也并非良配,他性情暴戾(lì),而且对萧红的才华充满了嫉妒。被逼无奈之下,萧红只好选择逃离,辗转各地,在这个过程中,她结识了另外一位中国作家端木蕻(hóng)良,并和他结婚了,这才最终安定下来。

独特的创作风格

虽然生活坎坷,但是萧红一直饱含着写作的热情。她与萧军生活时结识了鲁迅,在鲁迅的支持下,她先后创作了许多作品,在文坛上声名鹊起。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许多东北作家只好逃离家乡,南下流浪。他们创作了许多描写东北景色与生活的文章,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这些作家被统称为“东北作家群”,萧红就是其中的佼佼(jiǎo)者。

因为饱受奔波之苦,萧红三十一岁时就因肺结核在香港去世了。临死前,萧红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充满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萧红生活在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身世坎坷,因此,她非常珍视童年时期从祖父那里感受到的温暖,在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对那段时光的怀念。本单元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表达了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基础知识积累

文字说解

“昼”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昼”字,下面是一个“日”,上面是立杆的形象,立杆的旁边还有一只手,表示有日影,而且还能够去测量日升高度。所以“昼”的意思,指的就是能够立杆测影的整个白天的时间。

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思就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天一样。很多动物习惯在白天休息,夜间捕猎,我们把这称为“昼伏夜出”。除此之外,“昼”还可以引申指中午、正午,我们可以组词昼饭、昼时。

成语解读

释义 形容烟雾笼罩的水面广阔无边。

课文示例 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月是故乡明》

课外示例 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chán)山春望》

常识积累

梅花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包括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在漫天飞雪、百花凋零之时,唯有梅花傲然挺立、勇斗冰雪,所以它能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有气节的人展现精神风貌的经典意象。

在唐诗中,和梅花有关的诗就已经很多了,比如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高适写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到了宋代,“赏梅”的热度持续升高。南宋诗人范成大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这是我国最早的讲梅花园艺品种的专题谱录,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品种最多的梅谱著作,代表了我国古代梅花园艺尤其是品种搜集和培育的主要成就。随着梅花培植的流行,人们对梅花的审美和文学创作也迎来了高峰,《全宋诗》《全宋词》中竟然有咏梅诗词近六千首。

到了近现代,梅花与革命精神产生共鸣。陈毅元帅望梅而咏:“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这首诗从正面点出了红梅的刚正与顽强。伟人毛泽东借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这首词用梅花精神来比拟中国革命者不畏险阻、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四格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