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匡扶汉室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1章 卷轴虚影再现 (5000字)

就在两人即将通过城门之际,辛弃疾的余光不经意间扫到了城楼之上。

他微微一愣,只见大理国王段正平身边,竟然站着一位身着异域服饰的吐蕃人。

那人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正与大理国王低声交谈着什么。

辛弃疾心中疑惑顿生,不知道这位吐蕃人为何会出现在此地。

大理与吐蕃虽非敌国,但两国之间也并无深厚的交情。

这位吐蕃人的出现,这下让原本的出使任务变得复杂起来。

辛弃疾并未表露出心中的疑惑,深知此刻不是深究此事的时候。

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疑惑强行摁下,与陈亮一同进入城内,前往驿站安顿随行人员。

驿站位于城内一处幽静之地,四周绿树成荫,花香扑鼻。

辛弃疾与陈亮两人下马后,立即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指挥着随行人员卸下行李,安排好住处,又派人去采买食物和水。

经过一番忙碌,众人安顿下来。

此时,一名大理国的官员走了过来,对着辛弃疾拱手道:“一路辛苦。不知可否将军队驻扎在城外?城内空间有限,恐怕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将士。”

辛弃疾点点头,表示理解。他明白,大理都城虽然繁华,但空间毕竟有限。

而且,将军队驻扎在城外,也可以防止因士兵行动不慎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辛弃疾安排陈亮留在驿站中安置使团成员,自己则是来到城外,查看奉天军的驻扎情况。

他骑着马,沿着城外的小道一路前行,只见远处一片空地上,奉天军的将士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搭建帐篷、安置马匹、布置防线……一切都井然有序。

心中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些将士都是他最后的希望和倚靠。

奉天军虽然远离家乡,但依旧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旺盛的斗志。

有他们在,辛弃疾就可以放心地去面对大理国可能出现的危机。

策马来到一处高地,俯瞰着整个营地。只见营地周围,奉天军的将士们正手持长矛,警惕地巡视着四周。

夜幕降临,营地点起了篝火。

辛弃疾站在营门口,望着火光,心中充满了信心,内心说道:“希望这个大理国主,别不识好歹……”

夜色如墨,营地里灯火阑珊。

辛弃疾见天色已晚,便决定在营地中过夜,明日再继续巡视。

安排好营地的防卫事宜,便回到自己的帐篷中休息。

然而,夜深人静之时,辛弃疾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心中有事,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他起身披上外衣,决定去巡视一下营地,看看士兵们是否都安然无恙。

辛弃疾走出帐篷,只见营地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马匹低鸣和士兵们的鼾声。

他沿着营地边缘缓缓走着,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月光洒在营地上,映出一片银白的世界。

辛弃疾望着此间明月,心中不由得思念在临安的月清。

忽然,一阵尖锐的箭哨声划破了夜空,打破了营地的宁静。

辛弃疾心中一惊,立刻侧身闪避。

只见一支箭从他面前疾驰而过,扎在了不远处的旗杆上。

箭支的尾部还在微微震动,发出嗡嗡的声响。

辛弃疾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反应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心中疑惑重重,深夜之中,为何会有人放箭?

这支箭似乎并不是要取自己的性命,否则箭矢上的哨子便失去了意义。

他快步走到旗杆处,小心翼翼地拔下了箭支。

只见箭支上绑着一封信,信封上没有任何字迹,只有一道红色的封蜡。

辛弃疾心中一动,这封信或许能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他拆开信封,取出信纸,借着月光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内容简短,这是一封密信。

信中提到了一桩关于大理国与吐蕃之间的秘密交易,涉及到两国的安危和利益。

辛弃疾看完信后,心中震惊不已,原来这背后还隐藏着如此深重的阴谋。

然而,此地距朝廷山高路远,向朝廷传递消息恐怕并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容易。

此刻夜深人静,营地中又不知何时会再次发生意外,辛弃疾提醒自己必须保持冷静,谨慎行事。

辛弃疾将信重新放回信封中,藏好箭支和信件,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他躺在床上,却再也无法入眠。

脑海中不断回荡着信中的内容,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

此刻,临安城的灯火在微风中摇曳。

勤政殿内,刘备正襟危坐,眉头紧锁。

“阿荣,你说阿文被调离临安分坛了?然后呢?能不能把话说完,你这不上不下的,干什么?”

阿荣自身也被阿文传递回来的消息震惊了许久,沉默了一会儿。

说道:“阿文已经成功脱离了鸦神教临安分坛,如今他已经是鸦神教总坛的大护法,负责掌管各地的情报。”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轻声一笑,说道:“阿文做得不错,那就让他继续卧底下去,或许将来能成为鸦神教的教主?”

就在这时,阿文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到了官家的面前。

刘备接过信,只见信封上印着一个淡红色的乌鸦标记,与先前辛弃疾收到的密信如出一辙。

他的心中不由得一紧,赶紧拆开一看,不看不打紧,心中警铃大作。

快速浏览着信中的内容,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信中所言之事,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吐蕃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竟然秘密地为大理提供军士,意图借道大理,入侵大宋的边疆。

这一消息让刘备感到震惊,他深知这意味着边境的安宁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而更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大理国竟然向吐蕃称臣。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一个淡红色的乌鸦标记。

刘备凑近细看,发现这个标记与鸦神教的标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不尽相同。

淡红色的乌鸦四周环绕着一圈淡淡的金色花纹。

淡金色的花纹恰好组成一句话:“使团已知悉此事,官家勿忧。”

刘备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对着阿荣说道:“这阿文,倒是有几分本事,可有杨沂中的消息?”

阿荣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杨殿前这几日一直在和岳将军把酒言欢,官家,您这是……”

刘备挥了挥手,说道:“无事,你且退下罢,对了,明日早朝记得来。”

阿荣应了声,便退出大殿。

刘备见阿荣离去,急忙起身,前往吴皇后的寝宫之中,去看看这位快要生产的皇后。

吴皇后静静地坐在寝宫的软榻上,手中把玩着一串晶莹的玉珠,心思却早已飘向了远方。

脸上带着几分淡淡的忧郁,眉宇间也隐约透出一丝疲惫。

近日来,肚子里的孩子越发地不安分,时常在腹中翻腾,让她感到一阵阵的不适。

怀孕已近足月,身子日渐沉重,行动也愈发不便。

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打破了寝宫的宁静。

刘备轻轻推开寝宫的门,稳步走了进来。

带着关切和温暖的笑意,眼中有着对吴皇后的深深牵挂。

吴皇后见官家如此关心自己,心中一片暖意涌上,口中却说道:“官家国事繁忙,怕不是已经疲惫不堪,还是早日歇息吧?”

她不想让刘备为自己担心,更不想让他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刘备却摇了摇头,指着吴皇后的肚子说道:“朕无碍,你这怕是要生产了罢?今日身体如何?”

吴皇后见官家这么说,脸上难掩疲惫之色,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肚中的小家伙,好大的力气,常常在臣妾肚中乱动,有时候踢的臣妾的肋骨隐隐作痛……”

她的话语中虽然带着些许抱怨,但更多的却是即将为人母的喜悦与期待。

吴皇后正说得起劲,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泉水击石,带着几分女性的温柔与娇媚。

就在这时,她的脸色突然一变,原本红润的脸颊瞬间变得苍白无色。

双手紧紧捂住腹部,那里传来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痛,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撕扯着她的内脏。

痛得几乎无法呼吸,只能紧咬着下唇,努力不让自己发出声音。

随着疼痛的加剧,吴皇后感到一股暖流从身体深处涌出,顺着大腿处缓缓流淌而下。

低头一看,只见一片水迹正迅速蔓延于地,湿漉漉的触感让她心中一惊。她顿时明白过来,这是羊水破了,孩子要出生了!

她抬起头,望向坐在对面的刘备,眼中充满了惊慌与无助。

她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几分哭腔说道:“九哥,我怕不是要生孩子了……你说,我会不会死啊?”

刘备闻言,顿时愣住了。

看着吴皇后苍白的脸庞,还有那不断蔓延的水迹……

“别怕,别怕。”他轻声说道,“我在这里陪着你,不会有事的。”

迅速吩咐身边的宫女去请御医和稳婆,同时自己也紧张地守在吴皇后身边,时刻关注着她的状况。

这一刻对于吴皇后来说至关重要,他必须尽自己所能给予她支持和帮助。

吴氏躺在床铺上,她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双手紧紧抓着床沿,要将所有的疼痛都通过指尖挤压出去。

嘴唇紧抿,呼吸短促而沉重,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一阵剧烈的疼痛。

她的腹部如同被烈火焚烧,那种撕裂般的疼痛让她几乎无法忍受。

她咬着牙,试图将声音压抑在喉咙里,但疼痛却像潮水般涌来,让她无法控制地呻吟出声。

身体在疼痛中颤抖,汗水湿透了她的头发和衣衫。

突然,一阵更强烈的疼痛袭来,吴氏猛地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

她的双手更加用力地抓着床沿,仿佛要将床沿捏碎。她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每一寸肌肉都在疼痛中紧绷。

她的双眼紧闭,泪水从眼角滑落,与汗水混为一体。

就在她几乎要支撑不住的时候,一阵晕厥袭来。

她的意识开始模糊,身体仿佛失去了控制,重重地倒在床上。

呼吸变得微弱而无力,仿佛随时都会停止。

然而,就在她即将陷入黑暗的那一刻,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涌上心头。

她挣扎着睁开眼睛,用尽全身的力气呼喊着:“九哥……救救我……”

吴氏的意识开始涣散,她的身体仿佛失去了重力,轻飘飘地向上浮起。

她感到自己正在被黑暗吞噬,那种无尽的黑暗让她感到恐惧,但她却无法挣扎,只能任由自己沉沦。

在这黑暗的深渊中,吴氏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那些快乐而无忧的日子。她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看到了他们慈爱的笑容和温暖的怀抱。

这些画面在她眼前一一闪过,却又迅速消散,仿佛只是她临死前的一丝幻觉。

就在这时,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然涌入她的身体,将她从黑暗中拉了出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疼痛的现实世界。

稳婆焦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用力啊!孩子就要出来了!”

吴氏咬紧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迎合那股力量的推动。

感到自己的身体仿佛被撕裂开来,但同时又有一股新生的力量从身体深处涌出。

在一阵剧烈的疼痛过后,她感到一股暖流从体内流出。

随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在房间里响起,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刘备站在宫门外,焦急地走来走去。

从稳婆进屋后,他便被请了出来,只能在外头等待。他时而望向紧闭的房门,时而望向远方……

宫内传来吴皇后的惨呼声,一声声刺入刘备的耳中,让他心如刀绞。

紧握双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刘备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吴皇后能够平安顺利。

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只是焦急地等待着。

突然,一阵清脆的啼哭声传入刘备的耳中,瞬间精神一振,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他快步走到门前,轻轻推开房门,稳婆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走了出来,笑容满面地说道:“恭贺官家,是位皇子。”

刘备接过襁褓,只见皇子小小的脸庞上泛着红润,双眼紧闭,睡得正香。

稳婆在一旁说道:“皇后娘娘已经无大碍了,只是需要好好休息。官家请放心,母子平安。”

刘备抱着皇子走进内室,轻轻将吴皇后唤醒。

吴皇后看到刘备怀中的皇子,眼中闪过一丝爱意。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皇子的脸庞,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刘备看着皇后,自己则是进入了空间之中。

空间里,虚空之中卷轴虚影依旧在静静的漂浮

【已解锁英灵势力:蜀汉】

【可唤醒英灵:张飞】

【帝王:汉昭烈帝刘备(南宋赵构)】

【任务奖励发放:后代赋予英灵--曹冲】

【由于帝王改变历史进程,攻灭南越,收复汉家故土,随机选择一名英灵重生于此时空。】

【英灵选定,黄忠。】

【重生之人正在随机出现,不日将会投奔,请帝王注意发掘。】

一连串的消息将刘备看着眼花缭乱。

喃喃说道:“黄忠么,黄忠啊……”

全然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被赋予曹冲英灵一事……

此时,大理。

奉天军营地之中,辛弃疾正在为密信上的事情头痛不已……

站在营帐中,眉头紧锁。

内心暗道:“与吐蕃的交锋,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副将董平身上。

董平是个魁梧的汉子,面庞黝黑,善用双枪而被辛弃疾赏识。

然而此刻,他却显得有些茫然,对即将到来的任务毫无头绪。

辛弃疾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董平,你速去四周勘察,看看有无吐蕃驻扎的营地。”

董平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辛弃疾。

他挠了挠头,疑惑地问道:“都统制,咱们要和吐蕃开战吗?怎么突然要勘察他们的营地?”

辛弃疾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说道:“不该你问的事儿别打听。作为奉天军的一员,服从命令是天职。你只需要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其他的,不是你该关心的。”

董平被辛弃疾的语气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恭敬地应道:“是,都统制。我这就去办。”

他转身快步走出营帐,召集了一队精干的士兵,准备开始勘察任务。

董平带着一队士兵,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夜色中。

脚步轻盈而迅速,生怕惊动了潜伏在暗处的敌人。

董平的眼睛如同猎豹一般锐利,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突然,他的目光被远处一片模糊的轮廓所吸引。

那是一片隐藏在树林中的营地,微弱的火光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董平的心中一阵激动,示意军士们保持安静,悄悄地靠近那片营地。

随着距离的缩短,营地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

董平可以看到营地中的帐篷及巡逻的士兵。

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借着微弱的月光,开始仔细地描绘吐蕃营地的布局。

画下了帐篷的位置、吐蕃巡逻的路线以及营地的出入口。

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认真地记录下来,生怕遗漏了任何重要的信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董平的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线条和标记。

手指因为长时间握笔而变得酸痛,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当他完成最后一笔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董平收起纸笔,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轻声说了句:“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