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美要用心去欣赏
摸底之后,老师们根据所有学员的基本功情况实施分组教学,单兵训练,仅两个月后,学员们的形体训练课就进入了自觉自然的状态,把上把下各有了一套,每个人的气质也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形体练习有了质的飞跃,唱的功夫自然也要不甘落后。无论曲艺还是曲剧,都姓“曲”,不仅要唱,还要唱好,不仅要唱好,还要唱出京味儿、唱出韵味儿、唱出四九城的原汁原味儿。
唱腔课都是由曲艺团的资深演员来教授,掌握了乐理知识,学会了识谱,接下来的入门,就是学习岔曲。开学第一课,老师就拿着八角鼓来了一段岔曲《风雨归舟》,而那会儿,十七八岁的小伙儿姑娘都满脸问号:“这唱的是什么呀?”不懂,不会,“不爱听”也不敢说出口。现在才知道了,来上课的居然是曲艺大师曹宝禄,曾经以单弦、联珠快书享誉曲坛,那可是BJ曲剧的创始人之一。
这次上课,不在教室,来到了琴房,曹老师还带着琴师,琴师手里的乐器,学员们一看便认出来了,是三弦,理论课上学过的,三弦是曲艺曲剧的主要乐器之一。曹老师问道,“同学们,第一节课我拿八角鼓唱的岔曲是什么,还记得吗?”
“《风雨归舟》。”琴房里异口同声道,不懂不会不爱听,但名字可是都记住了。
“想象一下,”曹老师接着开始讲,“自己隐居了,在山林里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闲闷的时候在坐山间喝喝酒、弹弹琴,这时候,突然风雷滚滚,黑压压的乌云飘来,你赶紧叫小孩儿把琴收拾好,放回里屋……”
曹老师描述着,顺势向琴师挥手示意,此时三弦响起了欢快清脆的声音,就像雨滴一颗一颗落下,干净、利落、脆,仿佛把人也带到了林深之处。前奏过后,老师唱到:“卸职入深山,隐云峰受享清闲。闷来时抚琴饮酒山崖以前。忽见那西北乾天风雷起,乌云滚滚黑漫漫。命童儿收拾瑶琴,至草亭间。忽然风雨骤,遍野起云烟。吧嗒嗒的冰雹就把那山花儿打,咕噜噜的沉雷震山川……”
还是同样的曲调,还是同样的唱词,而此次再听,学员们仿佛眼前铺展开了一幅巨大的画卷:风急雨骤,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冰雹,把地上的花儿打的吧嗒作响,大风吹过,挂在屋檐的角铃叮当作响,雨越下越大,就像泉水瀑布一样流下,山洼里也积满了水,好似深潭一般。突然,雨停了,天晴了,风消云散,人们急急忙忙驾着小船离开了岸边……原来,这就是《风雨归舟》。
音落,琴房里像第一节课一样,鸦雀无声,这次不是好奇,不是不懂,而是入迷,是沉醉。半晌,曹老师开口:“同学们,这就是岔曲,它最初是文人墨客用来娱乐的东西,里面有诗词歌赋、风花雪月,有才子佳人、功名利禄,还会有战士凯歌。你唱的多了,会发现,它每个唱段都像是一首美丽的诗,每段唱腔都是一首动听的曲儿,它也是最具京城色彩,最有京腔京韵的单弦艺术。”
看着一个个呆若木鸡的眼神,老师两手轻轻一拍,“好了,沉醉过后,我们来一句一句学习。”
《风雨归舟》是岔曲的精髓,演唱时节奏明快,唱腔并不单一,高低起伏,但一气呵成。学员们的兴趣来了,又有之前理论课、乐理课打下的基础,现在学起来也相对容易多了。
许茉音的音域不宽,但音律没问题,虽说还唱不出其中的韵味儿吧,但最起码能把曲儿顺下来。而学员里有个姑娘,叫张媛,天生一副好嗓子,考入戏校前就已经学过很多年戏曲,唱对她来讲,那就是信手拈来。课上让每个人轮流唱的时候,老师就给了最高的评价:“张媛唱的,已经有六七分感觉了,再多听多练,把地道的京腔韵味儿唱出来,绝对没问题。”
听着老师的点评,许茉音真是羡慕,不知道人家是怎么练出那么好听的声音的,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唱好呢,不说六七分韵味儿了,哪怕有一二分动听也行啊。形体基本功靠苦练总有收获,可这唱,她还真没找到一丝一毫的头绪。
快下课了,老师说:“大家下去后多练习,要多唱多练,才能越来越有进步。岔曲是高雅的艺术,我们还要学习很多首,下次学习《赞风》,大家可以先熟悉一下唱词,研究研究里面的奥妙之处。”
这节课,彻底激发起了学员们的兴趣,下课后,大家纷纷去翻看《赞风》的唱段:
烛影摇红焰,透纱窗,雨后生寒;
荡悠悠,扬花舞柳。
雨打河喧,芭蕉弄影,竹韵悠然。
入深秋,寒夜钟声闻远寺;
送扁舟,帆挂高悬急似箭。
牧童牛背放纸鸢,
松涛恰似水流泉,
柳絮癫狂如飞雪,
最可爱,麦浪清波万顷田。
八十多个字,没有一个“风”字,而题目是《赞风》,仔细研究每句话,那都是风的景象,美轮美奂,每一句都是诗,每句诗都是一幅画,说风不露风,赞风而不提风。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曹老师的一节曲艺课,莫过于最好的激发兴趣的课。单弦牌子曲是曲剧的基本,而岔曲又是单弦最基础的艺术,打开了学习岔曲的大门,那就是走进了学习曲艺曲剧的世界。
岔曲、曲牌、八角鼓、三弦,这些概念已经渐渐地走进了曲剧班学员们的脑海,孩子们说好听,老师们说美,真正学起来,唱起来,仔细研究起来,才知道,好听在哪儿,为什么美。岔曲如诗如画,曲牌多种多样,八角鼓悦耳动听,三弦清脆欢快,京话、京腔、京韵,这些不是BJ曲剧,但这些组成了BJ曲剧,以后要演、要唱、要展现这些美,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