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到2023年的樱花时节,我在日本留学、工作已经满31年,人生黄金时代已在这个感情复杂的岛国度过。
这31年的时光中,除了刚开始几年读书和在大学当研究员之外,其余的时间一直从事媒体工作。
因为做媒体,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不一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譬如:
一、时间观念
日本人跟你约定上午10时见面,他说的是“绝对时间”,而许多外国人会认为是“目标时间”。所以,外国人会觉得我在10时左右到就可以了,但是日本人认为,10时整,你必须出现在我的面前,不然是“不守约”的失信行为。
所以,日本人拜访客户或参加聚会,估计要迟到几分钟的话,也要提前半小时联系。一般情况下,会在9时50分到达你的楼下等候,然后扣着10时整的时间敲响你的房门。而有些外国人没有这一概念,迟到了一定会跟你解释理由:“车堵了”“路不太好找”,日本人是很头疼这种辩解——你为啥不早一点出门呢?
二、暧昧文化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越没出息的人,越爱纠结小事。聪明人看破不说破!”
稻盛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日本人“暧昧文化”之下的做人真谛。
我知道你在说假话、大话,但是,我不会反驳你,更不会当众揭穿你,而是一笑而过。因为一旦争辩和揭穿,不仅会扰乱整个环境气氛,也会搞僵双方的关系。但是,知道你是一个不真诚的人,从此,我会跟你保持距离,同时在心里会对你设置一道防线。
这就是许多外国人看不到日本人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的原因,因为日本社会文化中,没有非黑即白的“YES”与“NO”的绝对分界线。
所以,与日本人打交道,必须以“真诚”与“坦诚”为先导,以此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求合作,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买卖。
同时,要给予日本人“时空余裕”,他告诉你的,你要听;没告诉你的,不可以刨根问底,因为他一定有没必要或暂时不能告诉你的理由。
三、伙伴意识
有些外国人对于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公司不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白白失去海外电动车市场感到不解,甚至认为日本人是迂腐脑袋不开窍。其实,日本车企不愿意立即放弃燃油汽车产业,除世界目前的汽车市场依然是以燃油发动机汽车为主、电动汽车技术含量低于燃油发动机汽车等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多达3000余家,次级零部件供应商达到1万多家。1936年,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第一辆小轿车。2022年,一年卖出1072万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公司。87年来,丰田汽车公司与这些老伙计长期合作,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共同打造了“丰田王国”。
丰田汽车公司会长丰田章男公开表示:“迎接新的百年汽车时代,我们必须考虑到100万零部件制造伙伴的利益。”因为轻易地将汽车发动机抛弃,转而去生产简单而不一样的电动马达,不仅会让大批零部件供应商倒闭,企业员工失业,更会严重损伤丰田集团与伙伴们长期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令丰田成为一家“自顾私利”的不齿企业。
所以,丰田汽车公司一方面研发氢能发动机,在维持汽车发动机产业的同时融入新的动力能源;另一方面也给予合作伙伴们转型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不是“我好”就行,必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四、待客之道
很多国家的餐饮文化中,有一种“剩菜文化”,也就是说,主人不是根据“你能吃多少,我来做多少”的原则来配菜,而是依照“我想让你吃多少就做多少”的原则来配菜。这一方面想表达主人的富裕,另一方面想表达主人的热情。菜全部吃光了,会让主人很没面子。相反,剩下一些菜,才能显示这顿饭的“富足”和主人的“待客真诚”。
但是,日本人不是这么想,他们的餐饮原则是“能吃多少点多少”,“剩菜”是一种糟蹋食材的浪费行为。“吃光”才是最高境界。相反,你如果剩下,主人会认为饭菜不合你的胃口,甚至也会使大厨认为自己制作料理的水平太低。
从上述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思维与意识还是有些不同,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
那么,日本人的思维与行为特征为何与众不同呢?
首先,应该是与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古代,犯了错的人是无法逃离这个岛国的,因为逃到哪里,见到的都是汪洋大海。这就使得日本人产生不了躲到山区隐居为生的想法。因此,遵守规矩,不违法乱纪,成为日本人思维与性格中“谨慎”的一面。
其次,日本自古以来有很强烈的村落文化,在一个村落里,大家必须平等相处,互帮互助,形成“村落共同体”,不允许谁欺压谁。而维持这一“村落共同体”的,是严格的“村八分”规矩。
古代日本将村落共同生活的十件事,称为“十分”。这“十分”包括:成人礼、结婚、生育、照顾病人、房屋改建、水灾时的互助、每年的祭拜法事、旅行、埋葬尸体、灭火。为了维护一个村落的延续和大家生活的安定,在这十件事上,大家必须互帮互助。但是,如果村里有人不守规矩、捣乱闹事、欺人霸道的话,那么,就要对这个人实施“村八分”惩罚制度,也就是,除了埋葬尸体、灭火之外,一概不予帮助,实施集体排挤,让你无法在这个村落里继续生活。
再次,日本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经常会发生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因此,一个人要独善其身,会非常困难,必须参加一个群体,寻求互助。这就决定了个体必须要有“从众”的思想与行为,而且做任何事情,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古代日本社会实行等级非常严格的制度,即等级世袭制,也就是完全的阶层固化。天皇之下是将军,将军之下是藩主(类似诸侯),藩主之下是武士,武士之下是庶民。古代日本学习了中国许多的社会制度,就是没有引进“科举制度”,这就使得庶民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一途径“跳龙门”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与身份。这种阶层固化制度就造成了两种现象:一是藩主必须照顾武士,武士必须照顾庶民;二是武士必须世代忠诚于藩主,才能保住自己家族的“武士”世袭地位。而庶民只要忠诚于武士,就能安居乐业。武士阶级遵循着武士道,其中包含了忠诚、尊重和荣誉等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忠诚”的重要性。
虽然早在160年前,藩主武士制度已经消灭,但是这种“忠诚”之心,至今依然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大根基。
最后,在日本社会中,人们通常被教导要尊重他人,避免引起冲突或不和谐。说话时,尽量使用表示尊敬和谦逊的语法和词汇,这导致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时显得更加谨慎。同时,日本人通常不希望引起他人的困扰或不便,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也使得日本人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得更为内敛。
“和”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宗教主要有神道和佛教,两者都强调和谐与平等。在神道中,自然和人类被视为共存的命运共同体,这推动了人们对和谐共处的追求。而佛教强调所有生命的平等,所谓“万物皆为生灵”,这也使得日本人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此外,日本人的思维与众不同,还与日语的语法与众不同有关。虽然日语中采用了大量的汉字,甚至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日语基本上使用汉语记述,但是,日语的语法与汉语刚好相反。譬如,汉语中表达爱意的“我爱你”这句话,用日语表达的话,就变成了“我你爱”(私は貴女を愛している),也就是说,谓语置后。
汉语的语法与英语一样,所以,中国人和美国人无论如何争吵,最终还是能够做到“意思相通”。但是,与邻居日本人争吵,有时候就会争辩不清,意思难以完全沟通。这种现象或许真的与语法有关。
《日本人的性格》这本书,努力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知道如何与日本人、日本社会打好交道。
徐静波
2023年6月1日 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