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文存丛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一寸有天悬日月 九州无地哭山河——明·许令瑜《容庵存稿》

许令瑜(1597—1650年),字元忠,又字芝田,号容斋道人,明亡后号灵泉通翁。海宁袁花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为明朝仙游末任知县,明亡后,随南明唐王在福建继续坚持抗清斗争,两年后,唐王抗清失败,许令瑜于1647年返回家乡,隐居于袁花龙山。著有《容庵存稿》《孤臣述》《孝经释义》《韵史》等,今大多不存。

《容庵存稿》今存遗文一卷、诗一卷、附录一卷,收录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的《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据清抄本影印。集前有许令瑜自序一篇,其自序云:“容斋道人生平亡可述,其所居之西偏隙地,茅屋数椽,仅可容膝,故曰容庵道人。”序言写于“庚寅八月既望”,即清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十六日。明亡抗清失败后,许令瑜隐居山村,心境惨淡,序文流露出其晚年已无意人世:“一二海内素心士称臭味,其未死者,今皆去之烟云缥缈中不可得见,道人之在天地间亦甚觉其无味,退而处于容庵之中不复出,属家人死便埋我其处,不以污先人邱垄也。”这也是大多数明亡遗民文人官吏的普遍心态。许令瑜一生写就的大量诗文,随着国变大多散去,留下的少量遗稿经过其子许大辛整理,经许令瑜认可后编成,按许令瑜自己的话说:“不欲使人誉我而诬我也。”

《容庵存稿》集前有海宁县令许三礼写《许令瑜传》。许令瑜是许相卿曾孙,“惜世乱不能展其蕴,变革之际,弃官遁归,隐居翠薄山房,结一五噫亭于山之半,颜其户曰‘乐无知’,柱书一联云:‘一寸有天悬日月,九州无地哭山河。’寝卧食息于其中,不与人世通声。问时共一二素心之友,如张子元岵、陈子乾初,林泉灯火把臂论心,悲愤慨慷,未尝须臾忘死也”。明亡后,明朝隐士的心境,绝望凄楚由此可知。

《容庵存稿》收录文钞21篇,诗稿仅存古今诗44首,以宦游闽海或隐居故乡时的诗文为主,都是晚年所作。文集中大多为许令瑜任仙游县令时与友人、同僚、上司间的通信。许令瑜上任适逢明亡前一年,仙游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山区,在混乱的明末,匪冦出没,乱象丛生,他一上任就面临时势变局的处境,文集中《答王尊五兵侍》《答兴化守杨斗北》《上吴愕斋巡道杨守斗北》《答林封君》《答林南堂同年》等篇,谈论的多是镇压叛乱的内容。而《与唐梅臣兵侍》以后各篇,则是南明唐王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小朝廷,许令瑜参与唐王开展抗清斗争时期的文稿,其中《与唐梅臣兵侍》讲的就是与清军武装抗争的策略。唐梅臣即唐显悦,明亡后追随唐王,先任兵部侍郎,后任兵部尚书。当许令瑜得知唐王在福建南安建立监国的消息,便立即写信给唐梅臣,提出自己的建议:“今日之事,收拾人心第一,选兵次之,兵选而精,馕少亦足支也,必欲设法多征,徒使朝廷失信于天下。民心一变,万不可挽,今已似见其端矣。”作为基层县令,他对当时的形势颇为了解,认为重建民心比征兵打仗更重要。而《揭柴莲生守道》五书则已明显流露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岂郡县一手足之力可办也,乡兵不为官用,保乡有余,保城不足”。民心已散,“时势至此,劝捐劝助,皆为焚身之事”。作为县令,带领一批乡兵游勇,想与清兵抗衡,显然力不从心,百姓也未必支持。后面的几封信,记录他虽与清军有过几次战争,但毕竟兵少势寡,大势已难挽回,后奉命解散余党。南明唐王朱聿键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二十八在福建南安建立政权,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汀州失陷被掳,绝食而亡,仅存一年多时间便告失败。

《容庵存稿》诗钞部分,前一部分为许令瑜在福建为官时的诗作。从时间上看,许令瑜离开福建为清顺治四年(1647年),其最后诗作有年份落款的《舟泊延年》作于丁亥年,即顺治四年:“野泊一舟横,低徊故国城。马嘶行殿草,鸟散下江兵。明月三更漏,孤云万里情。翠华魂梦里,何日报收兵。”充满了明月依旧、故国已去的悲伤情绪。这一年的重阳,有《九日》一诗,“细雨空山里,凄然老夕郎。有愁寄秋暮,无酒过重阳。凉叶惊先坠,篱花绽晚黄。高天千万里,一望是龙荒”。流露的还是悲秋伤国的凄凉心境。

1648年,许令瑜已回到故乡海宁袁花,诗集中后半部分收录的诗都是隐居袁花时所作。《戊子元旦》是回家后第一个元旦,“不意此春日,尚能留到今”,能侥幸活着回家,已属不易,只是希望与家乡父老“共期永岁月,冦盗勿相侵”。从此,许令瑜不问世事。这一年的除夕,有一首《除夕》五律,“无数闲心事,难禁此夜情。江湖犹战伐,岁月自峥嵘。烛泪和杯落,霜寒入晓生。朝来关外鸟,报道又春正”。依然是伤心落泪,故国情怀。诗作大多是对明朝的眷恋,面对山河破碎,流露出深深的伤痛。《冬至》中“余生徒恋主,生意苦无多”;其二的“一自离京国,伤心几日长。飘零随令节,瞻恋忆先皇”。隐居山中的许令瑜,余生复国无望,只能生活在对先皇的眷恋之中。《秋兴六首》《立春》《寒食》《拟古杂诗》等都是作者真实心境的写照。

回乡后的许令瑜,身无长物,清贫至极。1648年3月23日,有一小偷以为官吏回乡,一定腰缠万贯,曾入室偷盗,发现一无所有,仅有早已写好一诗以谢小偷,成为当时美谈。其诗有“莫笑主人生计薄,东林菘蕨正新芽”,被县令许三礼誉为“其逸致可想见”。

现出版的《容庵存稿》是根据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海昌羊氏传卷楼刻本影印,仅二卷,而浙江图书馆藏有海宁管庭芬抄本三卷,附有《孤臣述》一卷,全文仅4300多字,记述了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清顺治四年(1647年)间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其中两年多是许令瑜任仙游县令时见闻和作为,记录了守城、平乱、追随唐王的一些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