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琩炸毛
他这一番话,让旁边两个与他一样身穿紫袍的男人脸色极其难看。
其中一人,李琩见过了是,侍中裴耀卿。
而另外一个,则是中书令,张九龄!
他们彼此对了一个眼神,均闪过一丝无奈,和大势已去的感慨。
这次以裴成忠为矛头,直击李琩,其实真正目的是想要把太子从大理寺的监牢里给放出来。
结果没想到偷鸡不着蚀把米,又让李琩在皇帝面前秀了一把!
正当二人有些垂头丧气,冥思苦想要如何扳回一局的时候,李琩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动作。
他对着李林甫说:“李相公这话说的就有些过了,这个活字印刷术啊,其实并非我所创,真正的创造者乃是父亲!”
大臣们一个个用一种很奇怪且诡异的目光,看着李琩。
这寿王拍马屁的功夫还不到家啊!
现在就连皇帝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只要不眼瞎,都看得出这印刷术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同时,他们也很好奇,寿王和李林甫看上去好像不怎么对付啊?
李林甫刚刚当上礼部尚书没多久,就拜了宰相,与裴耀卿,张九龄三人平起平坐。
而对于这李林甫的发际,私底下就有很多人在议论,他是借后宫武惠妃的势力才起来的。
可以说李林甫是李琩当上太子的一大重要保障。
而现在李琩却直接开口怼他,这里头的猫腻,就有点意思了。
李琩这一番话让李隆基顿时笑逐颜开,胸前的那个牌子数值终于停止了下降。
呼,好险!
李琩发现,每次面对李隆基,真的是个很费脑子的麻烦事!
刚才李林甫当面夸赞,李琩就发现李隆基的好感就降了10个点!
这李隆基的疑心病着实很重!
不过,现在一听到儿子把功劳归到自己头上,他笑逐颜开,赶忙问李琩:“十八郎,这话从何而起啊?”
是人都爱听好话,特别是李隆基!
李琩笑着说:“父亲日理万机,家中兄弟姊妹甚多,忘记了也属实正常。”
“但是孩儿自幼就在宫外长大,谨言慎行、谨小慎微,与父亲见面次数少之又少。”
“每一次与父亲相见,那些画面对于孩儿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犹在眼前。”
“孩儿记得七岁那年,在书房当中练了几个月的书法字体,兴致勃勃地拿给父亲观看。”
“当时二哥半路拦住,声称不认得孩儿,等孩儿禀明了身份,他却说孩儿是捡来的,就把孩儿的字撕成了粉碎。”
“恰好父亲经过,见到此举责备了二哥,并且说了一句,‘碎了那就拼凑起来,也是能看的’。”
李琩向众人娓娓道来一个他编的故事。
没错,就是现编的。
可是现在李隆基就在兴头上,李琩可以说是把一个功在千秋的大帽子,直接拱手送给李隆基。
这个时候,谁要是敢跳出来说这故事是假的,是李琩有意中伤太子。
哼哼,估计明天整个人就不用上朝了。
李琩这招一石二鸟,还辛辛苦苦地从眼角挤出了半滴鳄鱼的眼泪来。
李隆基那叫一个感动啊!
没想到自己当年随口说的一句话,他自己早丢到爪哇国了,儿子居然记得这么牢!
甚至还为此造了一个功利千秋的活体印刷术来!
李隆基龙颜大悦,对李琩进行了一系列的夸奖。
而旁边的张九龄、裴耀卿等人,个个垂头不语,丧眉搭眼。
暗叹:太子大势已去!
然而,更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李琩这时候又玩了一招!
他突然对着李隆基拱手行了一个大礼,随后说:“父亲,虽然说太子打小就跟孩儿不对,但父亲说过,男儿胸襟要广阔,方能成为人杰。”
“这活字印刷术能够问世,太子也功不可没,父亲让太子也能沾沾光,让他从大理寺的监牢里出来吧。
李琩这一番话,让旁边众多大臣一时间根本就摸不着头脑!
李林甫也好,裴耀卿、张九龄也罢。
谁都摸不清楚,李琩究竟在想什么!?
他到底是愚蠢,还是聪明?
无论从谁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把太子拉下水对李琩来说只有好处!
李隆基听后,脸上依旧带着笑容,可是对李琩让释放太子这句话却没有做出回应。
仿佛跟没听到似的。
他当场宣布,这活字印刷是他和李琩父子二人所创,即刻推广到大唐全国!
李琩看着坐在高位上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李隆基。
心里头只有一句话:看样子当皇帝得有个必备的被动技能。
那就是不要脸!
李隆基这边兴致高昂,李琩明显看到高力士胸牌上的仇恨值,那是不断地降低!
嚯嚯!
李琩只感觉现在无比刺激啊!
因此高力士牌子上的数值,眼看着快要突破500大关了!
这时候,宫殿外头有一份八百里加急,被人送了进来。
本来国事跟李琩是扯不上什么多大关系的。
他就打算站在旁边随便听听,等散了朝会,就回家找三位娘子玩耍。
打卡新的地点,研究一下新的姿势。
然而李隆基在看了八百里加急之后,“砰!”的一下,就重重砸在了案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直到这时李隆基忽然朝着李琩开口,他说:“十八郎,吐蕃派兵攻打汉州,你做何感想?”
李琩的眉头微微挑动了一下。
他在心里闪过个念头——这关我迪奥毛儿?
哎?
等等!
李琩很快就反应过来。
不对!
汉州就在益州啊,我是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史,吐蕃人这是打到我地盘了!
其实吐蕃人骚扰大唐边疆是常有的事。
一般情况下,他们长期骚扰河西陇右地区。
益州虽然也是他们经常闹腾的地方,但是用兵量相对比较少,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李隆基问这话,其实是在考验自己儿子。
李琩虽然被皇帝封了一个益州大都督,可也只是遥领。
平时压根就顾不上那边,就是真把仗打起来了,和他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朝中大臣们,也自然不会把从小就锦衣玉食、对边疆事情一无所知的李琩,也纳入考量的范围。
不过李隆基正在兴头上,而且平时极少上朝议事的立场也在。李隆基就尝试性地询问李琩,想看看李琩是什么反应。
本来李琩也不想锋芒太露,随便找个借口,说自己不懂军事推脱掉就好了。
可是裴耀卿这批人,着实有些不知好歹。
李琩都已经出口向皇帝求情,让太子从监牢里出来。
他们倒好,非但不领情,裴耀卿在李隆基话音落下,居然直接开口说:“陛下,寿王远在长安,对益州一无所知,此事还是由兵部来商议吧。”
李琩当场就炸毛了!
你大爷的!
你们自己商议就算了,干嘛还顺道诋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