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崭露头角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元朝的终结者朱元璋在濠州一户农家降生,发出了他人生中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朱元璋是他父亲朱五四的第六个孩子,他一开始并不叫朱元璋,而是按照族内的排行起了“朱重八”这个名字。
虽然又多了一个孩子,但是朱五四并没有很开心,因为那个时候元朝政府对老百姓是层层剥削。
生活本来就很不容易,加上当年的收成预计也不好,想到这里,朱五四反倒比刚出生的孩子更想哭。
在这样为生计发愁的家庭里,小重八没有什么读书学习或是开发兴趣爱好的机会。
为了帮助家里维持生计,朱重八不满十岁就去给地主放牧牛羊,跟村里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成了一名小童工。
至正四年(1344年),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因为旱灾和瘟疫先后去世,朱重八甚至连埋葬双亲的坟地都找不到。
幸亏乡人刘继祖施舍,朱重八才得到了一块埋葬亲人的坟地,但又因为没钱置办棺材,只能将病死的亲人裹几件破衣服埋进去。
失去了双亲的朱重八号啕大哭。因为一个人无依无靠,养活不了自己,朱重八就去做了和尚,为了讨口饭吃,四处云游化缘。
作为僧人辗转四方的朱重八很快就发现,比起他们所属的官方寺院,各地的普通民众往往更相信一个叫“白莲教”的民间佛教组织。
白莲教和元朝官方认证的佛教不同,信奉白莲教的教徒更注重教义在民众中的传播。
当时,贫苦愚昧却又没有信仰依托的民众往往对这些故弄玄虚的教徒深信不疑,时常一起念叨一些“天下大乱,弥勒降生”或者“明王出世”之类的奇怪口号。
不难看出,白莲教实际上是一个打着佛教旗号在民间运作的反元组织。
元朝的残暴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到了至正八年(1348年),发生了一件事,更是加速了元朝的崩塌,那就是黄河大堤决口,泛滥的洪水让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随着反元的声音越来越大,至正十一年(1351年),朱重八的安徽老乡刘福通在颍州率领信奉白莲教的民众举起起义大旗。
因为参与起事的民众头缠红巾,所以又称“红巾军”。
领袖刘福通为这次起义想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头,他宣称同伙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后代。
这样的理念吸引了许多对元朝不满的民众,各地的百姓、豪杰纷纷起来响应。
之后,安徽一带的豪杰郭子兴顺应四处起义的潮流,联合其他四个人在定远起兵,很快就攻占了朱重八的老家濠州。
二十多岁的青年和尚朱重八发现,他的化缘乞讨之路更加难走了。
为形势所迫,朱重八在二十五岁这年被逼上“梁山”,去投奔红巾军。
但可能是因为一身僧人装束的朱重八面相并不讨喜,这位刚刚参与起义的新人在军中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很恶劣的待遇……
红巾军不相信朱重八是来投靠起义军的普通民众,以为他是官府派来的奸细,想将他直接处决。
万幸的是,老大郭子兴感觉朱重八这人虽然长相一般,但气质很是不凡,便起了爱才之心。
郭子兴问清楚情况之后,救下了这名新兵的性命。
就这样,二十多岁的朱重八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明太祖”从此崭露头角,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这个名字的含义显然是他想立志成为“诛”灭“元”朝的利器。
加入了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在军中作战勇敢,更难得的是做事也非常机灵,很快就脱颖而出。
郭子兴发现,这个被自己救过一命的小和尚原来很能干,于是就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了个小将官,还将义女马氏嫁给他做妻子。
漂泊了多年的朱元璋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不仅能够获得红巾军渠帅的赏识,还能成为大帅的义女婿。
而这位郭大帅的义女马姑娘,不仅成为了朱元璋的结发妻子,还将和他在未来风雨同舟几十年,见证他从寒微人士到帝王的传奇一生。
朱元璋加入的这路红巾军中,当初和郭子兴一同起兵的几个“合伙人”同为元帅。
时间长了自然免不了谁也不服谁,几个人甚至打起自家兄弟的主意,想玩黑吃黑,好让自己独大。
眼看这支红巾军的前途渐渐渺茫,朱元璋干脆将自己的部队上交给郭子兴。
而他自己则带着先前从老家招募来的二十四名亲信,招降了附近的山寨首领,试图独立出去单干。
初出茅庐的朱元璋小试牛刀,发现自己的手腕和领袖才能居然很是了得,很快就拉到了成千上万的散兵游勇,并以自己老家的弟兄们为核心组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队伍。
渐渐地,朱元璋的队伍成了一股在淮西一带不可忽视的义军势力。
不仅元军在朱元璋那里占不到便宜,甚至连郭子兴在内斗中失利之后,也要来投奔朱元璋。
当时滁州一带有一位叫作李善长的读书人。
这位李先生虽然是个读书人,却不主修一般人常研究的儒家学说,而偏爱韩非、商鞅的那一套法家学问,是滁州出了名的有识之士。
朱元璋攻占滁州途中,李善长前去谒见。聊了一会儿之后,朱元璋对这位李先生颇生敬意。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老家附近兜兜转转,终于有了一块地盘的朱元璋,没想到这位十里八乡的知名人士会如此高看自己。
朱元璋发现,原来成就帝王之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只是就算是当年的刘邦,也是和劲敌项羽恶斗了几年,数次豁出性命才决出胜负的。
现在四方群雄并起,元朝也还有无数精兵,这些敌人没有一个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