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凛冬
“二哥!别睡了!”
眼一闭一睁,已经是宋治武回到老家的第二天了。
这次回到老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屋外北风呼啸,飞雪漫天。韩文燕的大姐,也就是宋治武的大姨早早帮忙收拾好了房子。好在房子里烧得暖烘烘的,让风尘仆仆的一家人得以舒适地安顿下来。
90年代的东北受到的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的影响还不大,毕竟就算是联合国也才在前几年刚刚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开始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记得刚重生的那年过年,再次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宋治武出门上旱厕的时候,还开玩笑地问他爸需不需要带一个“打shi(三声)棒”。
不过也因为注意到儿子有点不抗冻,宋建国好好找人研究了研究房子的火炕和火墙。然后趁着一个夏天的工夫,把房子改造了一下,加强了一下火墙里面的热循环。
所以现在,昨晚上靠着炕头睡了一宿的宋治武感觉自己好像有点上火,鼻子里也有点干得难受。
“老妹儿,你去帮哥拿点水。”
来的人是宋治武小叔,宋建国最小的弟弟家的闺女。小姑娘穿着红色的棉袄,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蹦蹦跳跳地站在炕边。
“二爹让我叫你起床!”小姑娘清脆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得意。
“二爹”,是宋建国给她的专属称呼。
“二大爷这个叫法太不好听了,还像骂人似的。以后就叫二爹。”当时宋建国笑眯眯地说道。
就这样,连带着韩文燕也被叫作二娘了。
“哥喝点水就起来,去吧……”宋治武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
小丫头噘着嘴,蹦跶着去给治武端水去了,棉鞋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
治武揉了揉鼻子,总感觉鼻腔里面好像有血丝。屋里的暖气让他觉得有些燥热,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忘了,昨晚上应该在床头边上摆盆水的。’
搓了搓脸,治武一咬牙起身下地。
“嘶……”赤脚踩在冰凉的棉鞋上,他忍不住缩了缩脚趾。
‘要不说东北穷,这东北一入冬,真是啥也不想干啊,感觉一年在时间上都比南方短……’
宋治武当然知道这是自己的错觉,无论是哪里,一年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坐在床边,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和呼啸的寒风,他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慨叹。
不过,东北地区在冬天户外工作和建筑施工受气温影响较大,而且取暖成本高昂,使得大部分产业的运营效率下降。
想让东北富起来难啊……
‘呸呸呸!勿谈国事!’他赶紧甩了甩头。
“二哥,水来了!”门外传来清脆的呼喊声。
“诶!谢谢老妹儿!”治武接过茶缸,感受着温热的触感,轻轻吹了吹表面袅袅升起的热气,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呼……活过来了。”治武满足地眯起眼睛,揉了揉鼻子,转头问道:“你二爹跟二娘呢?”
“二爹擀面条呢,二娘跟我妈去早市买豆腐脑儿去了。”小丫头一边说,一边蹭到炕边取暖。
“哦,那你也没吃饭呢呗?”宋治武笑着问道,看着妹妹搓着手在炕边取暖的样子。
“没吃呢,我爸在家收拾卫生,等会儿过来一起吃。”小姑娘一边说着,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
“那行,你是先出去玩?还是在这帮我叠被?”宋治武顺手整理了一下散乱的被褥。
“我在屋里帮你叠被!”小姑娘眼睛一亮,立刻爬上炕来。
“好,那你上炕上抓着那一头……”宋治武笑着指导着。
也是挺奇怪的,上辈子的记忆忽然模糊了,脑海中完全没有类似的情景。屋外寒风呼啸,却衬得屋内更加温暖。
他那个时候好像从来没有跟妹妹这么亲近过。或者说,那个时候妹妹和他也不太亲,直到他上了大学才好一些。
而这辈子他跟几个兄弟姐妹的关系都要比那时候好很多。
……
“笨蛋,因为你在主动地向下包容他们,所以你才觉得你们的关系比那个时候融洽。”
这是后来,她给他分析的结果。
……
“来!”门外传来几声呼喊,打断了他的思绪,“来接一下吃的!”
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混合着寒冷的冬风从门缝钻进来。
“好了,被子堆在里面就行。走,咱们去看看她们买了啥。”治武拉着妹妹的小手走向厨房。屋外的寒气让两人都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你们别出来了,帮忙在屋里收拾一下桌子,等会儿咱们在屋里吃。”宋建国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锅铲的声响。
“爸,面条咋吃啊?”宋治武掀开门帘,朝厨房喊道。炉子上冒出的热气让厨房的窗户都蒙上了一层薄雾。
“浑汤面条,白菜肉丝的。”宋建国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得意。
“嗯!好!”宋治武眼睛一亮,咽了咽口水。
“你这天天就知道起床吃现成的,”宋建国瞥了儿子一眼,“去干点活,颠点蒜酱去。”
“爸……咱家蒜臼子在哪啊?”宋治武揉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问道。
“你身后的那个柜里,小心点,别摔了。”宋建国一边擀面,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
“放心……来,老妹儿,帮哥哥扒点蒜。”
“你俩真是大懒指使小懒。”韩文燕从厨房探出头来,嗔怪地说道。
“诶嘿……”两人不好意思地笑了。
“行了,干活去吧。”韩文燕笑着摇摇头。
端着蒜臼子的宋治武向里屋走去,隐约听到小叔跟父亲说到“二哥,我刚才遇到老图了,说是厂子那边又要有变动了……”小叔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担忧。
“你们厂子也有份?”宋建国的动作顿了顿。
“说是在搞什么承包责任制?还是什么厂长责任制的……根本听不懂啊。哥,不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小叔抓着头发,脸上写满了忧虑。
宋建国摇了摇头,擀面的动作慢了下来。他沉思片刻,说道:“总说让你多看看书,看看新闻,你这现在新闻都快看不明白了。要不你找机会抓紧去念个函授吧,知识学到了总归是赚的。而且以后就算……”他顿了顿,“也有个函授的证儿,也比其他人强啊。”
“再说吧,哥,我要是能念,早就去念了……”小叔低着头,搓了搓被冻得通红的手,“哥,这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以后这厂子就不是国家的了?”
宋建国把手中的擀面杖放到一边,擦了擦手上的面粉。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他望着厨房里结了一层厚厚的霜的窗户,缓缓说道:
“按照现在国家的想法啊,厂子还得是国家的,但是经营不再归国家负责了。上面准备让企业把企业承包下来,自主经营。就比如说,以前是国家自负盈亏,以后呢就需要承包的人在上交了承包费用之后,自负盈亏。”
宋建国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似乎想到了什么,但是没有说出口。
厨房里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炉子上煮面的咕嘟声和寒风吹过窗棂的呜咽声。过了一会,他才继续说道:
“至于说什么厂长责任制,就是字面意思,以后啊,厂子就要受厂长的管理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厂长受党委管理。你就理解成,你厂子能看到的人群里面,厂长最大。就行了。”
“唉,变天咯……”小叔垂下头,轻声叹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迷茫。
“你啊,还是趁着现在厂子里面事不多,抓紧读个文凭,以后总是会用得着的。”宋建国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关切。
‘呵,爸的感觉还是挺准的。’
唉……
90年代的东北啊,寒风凛冽的背后,市场经济的风已经悄然而至。
炕上的暖意渐浓,窗外的寒气依旧。
宋治武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默默盘算着:估计也就是这几年的工夫了,不知道爸妈的厂子准备得怎么样了。到时候能吃下多少国企出来的技术工人,就看这几年能发展多大了。
屋外的雪仍在下,厨房里的面香已经飘了出来。这个冬天,在很多人心中注定是一个难忘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