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如此,不用大秦派人去查,幕后之人自然便会从内斗之中浮出水面。”李斯抚须缓缓道来:“此为釜底抽薪之计也。”
“况乎,陛下害怕燕人反叛吗?当年易水之战,燕,代联军在大秦将士面前不堪一击,若燕人真敢反,那也唯有将其剿灭!”
李斯双眼湛湛:“陛下有时还是太过仁义,臣知陛下之志向所谓高远,在这种地方更应该快刀斩乱才是!”
很难想象,暴君之名响彻后世的嬴政在李斯眼中竟会得到一个仁义的评价。
不过这也算不得错,至少嬴政对待战败后的六国贵族并没有斩尽杀绝,这一点已经称得上仁义了。
嬴政没有第一时间回话,而是转头望向王绾:“右相有何看法?”
王绾在进殿入座后就坐在案后眯眼,一副毫无存在感的样子,像是一尊木像。
毕竟是快退休的人,连手中还残留的权利也被他或有意或无意间被人拿了出去,有何国事如今基本是李斯与冯劫,冯去疾几人负责处理。
听了始皇帝的问话,他才张开眼,拱手一揖:“老臣认为左相言之有理。”
嬴政对他这回答不太满意,却也清楚在这个当头这位老臣已经在为身后事做准备了,一些无伤大雅之事都会赞同附和李斯的提议。
这位老臣先是与槐状斗,槐状辞相后又与李斯分庭抗礼,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考虑下后人之事,为此近来王绾开始一点点对李斯释放自己的善意。
对此,李斯并不感到反感与排斥,政治是政治,生活是生活,这一点他分的很清。
他与王绾政治上有分歧,这很正常,始皇帝也需要他们有分歧,若底下大臣铁板一块一团和气,那反倒会引起始皇帝的警惕。
故而,李斯对于王绾的善意尽数收下,毕竟再如何说王绾此时仍是右相,光是这个身份,想在某些事情上给自己添堵也是轻轻松松。
与之相对的,现在冯去疾与他越来越疏远,这是后者拜相之路上的必然选择。
嬴政对这些都心知肚明,不过还是那句话,已经让王绾背了一口大黑锅,他也不好意思再为难这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臣。
他扭了扭脖子,转到一旁,却是问向站在旁边的一位谒者:“子房,你怎么看?”
张良本在专心听他们议论,心中正感慨于李斯计策的毒辣,突然被点名,有一瞬间的不知所措。
其他人,包括李斯在内,同样诧异于始皇帝为何突然询问一个小小谒者此等国家大事。
值得解释一下的是,许多人一想到“谒者”一词通常会联想到奴仆与宦官上面去。
这种说法既对又不对。
对的是,谒者确实指代宫内的宦官,少府下有属官黄门、钩盾、尚方、御府等八官令丞当中就有中书谒者。
不过中书谒者是中书谒者,在此之外还有一位谒者仆射,为郎中令之下属官,有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掌宾赞受事,至唐朝时改名通事舍人。
嬴政再丧心病狂也不可能把张良旦旦切了让他去做宦官,后者大抵撞死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