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説明
(1)祴(咍韻,ɡāi),戒聲;譩噫(之韻,yī),意聲;𠪙(止韻,xǐ)、𧝀(止韻,sì),異聲。這三個聲符都在職部,由陰入對轉,所組成的五個形聲字都轉入陰聲韻之部。
(2)迺(海韻,nǎi),西聲;徵(止韻,zhǐ),徵聲。徵聲在蒸部,西聲在文部。這兩個字由陰陽對轉或旁對轉而轉入陰聲韻之部。
(3)舊(宥韻,jiù),臼聲;匶(宥韻,jiù),舊聲;裘(尤韻,qiú),求聲。臼聲、求聲都在幽部,但根據《詩經》押韻,“舊、裘”應歸之部,段玉裁、王力的諧聲表都是如此處理。這反映了之、幽兩部近旁轉的關係。
(4)怪𡌪(怪韻,ɡuài),《手册》根據王力《詩經韻讀·諧聲表》將兩字列在之部。王先生在注中説:“怪聲依語音系統應入物部,但《楚辭·九章·懷沙》協‘怪’‘態’,《遠遊》協‘怪’‘來’,故從段玉裁歸之部,存疑。”
(5)《詩經》之部押韻153章,入韻字109個:尤1 訧1 郵1 又2 友10 有13 洧1 侑1 右10 其2 期8 騏4 淇3 基2 箕1 僛1 杞5 紀3 芑4 屺1 忌1 起1 久3 玖2 疚3 姬1 丘2 裘3 舊2 牛2 海3 誨1 悔4 晦1 喜10 饎1 薿1 止33 祉6 沚4 趾2 恥2 齒2 之11 蚩1 寺1 詩1 時8 塒1 恃1 以5 似3 苢6 耜3 臺1 殆3 怠1 治1 始1 矣6 涘3 俟2 才1 哉11 載1 在1 宰2 梓1 子52 耔1 李5 耳3 采4 兹4 思16 偲1 士12 仕5 絲7 已10 祀7 汜1 史2 使3 事4 能1 來12 萊1 里9 理4 鯉3 裏2 狸1 霾1 否6 秠2 伾1 駓1 佩2 負2 婦2 母17 梅3 痗1 鋂1 畝12 謀5 媒1 敏2。
合韻37章,之職通韻25章,之蒸通韻1章,之幽合韻6章,之魚合韻5章,入韻字32個:又2 有1 囿1 鮪1 基1 忌1 疚2 龜1 牛1 誨3 晦1 痗1 止6 時2 耜1 貽1 飴1 鼒1 載8 子1 字1 兹2 祀2 士2 事3 來4 鯉1 倍1 母1 否1 畝1 謀3。
(6)《楚辭》之部押韻62章(韻段),入韻字68個:尤3 肬1 友1 有1 右1 祐1 醢3 期5 旗2 欺1 紀1 改1 怪2 久1 茝2 丘1 牛2 海2 悔2 喜2 疑6 觺1 止8 芷1 趾1 阯1 齒1 之23 志5 恃2 時4 持1 待1 以1 姒1 市1 咍1 詒3 殆2 眙1 治1 娭1 在5 子3 采1 災1 兹1 思5 詞1 士1 祀1 汜1 事1 辭2 能2 態3 來4 里5 理3 狸1 鄙1 佩2 婦1 否1 駓1 畝1 謀1 媒2。
之部合韻13章,之職通韻8章,之幽合韻3章,之覺合韻1章,之侯合韻1章,入韻字14個:佑1 囿1 怪1 牛1 喜2 疑1 之1 載1 再1 竢1 在1 事1 態1 佩3。
(7)能(登韻,nénɡ)、熊(東韻,xiónɡ),《手册》列蒸部。《表稿》之部諧聲表能聲列之部。其被諧字“態”(代韻,tài)、“𣉘”(代韻,nài)在之部。《詩·小雅·賓之初筵》二章押“能又時”,《楚辭·離騷》押“能佩”,《楚辭·九章·思美人》押“能疑”,都在之部。正如顧炎武《唐韻正》下平聲卷六所指出的:“按‘能’字音奴登反,始自宋齊之世。”這就是説“能”讀登韻,“熊”讀東韻是魏晉以後的中古音,是由陰聲韻之部轉入陽聲韻蒸部。正如“敏”一樣,在上古從押韻到諧聲都歸陰聲韻之部,到中古才轉入陽聲韻軫韻,今音mǐn。還有一個“凝”(蒸韻,nínɡ)字,《手册》列蒸部。《楚辭·大招》押“赩測凝極”,王力《楚辭韻讀》將它歸作職部。疑聲雖有個别字(嶷)有之、職兩部讀音外,大多疑聲字都在之部(疑觺擬儗薿㘈癡),從諧聲考慮,之職可以通轉,之蒸也可通轉。“凝”應是由陰聲韻之部通轉爲陽聲韻蒸部的特例。
(8)之部諧聲表一級聲符45個,單字11個。《詩經》韻譜入韻字109個,分屬一級聲符33個;《楚辭》韻譜入韻字68個,分屬一級聲符28個。《詩經》韻譜的“臺、宰、耳、負”,《楚辭》韻譜的“怪、詞、鄙”是兩個韻譜不同的一級聲符代表字。還有龜聲見於《詩經》合韻譜,再聲見於《楚辭》合韻譜,《禮記》有𠩺聲押韻例。不見於詩韻的一級聲符只有亥、畁、而、甾、灰、𡈹6個,單字有“毐、醫、㰻、孴、姥”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