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智慧在哪里?

电视广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传输的起始点。它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媒介。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收者只能接到什么算什么。事实上,就每一立方英寸的功用来看,目前电视机可能是你家中最笨的电器(我还没把电视节目包括在内)。你的微波炉都可能比电视拥有更多的微处理器。与其想象未来的电视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或能接收更多的节目,还不如把它看成智慧分布上的一场变迁——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收者这端。

就报纸而言,传输者也同样掌握了所有的智慧。但是大报却或多或少地避免了信息单一化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读报。我们一页页地浏览、翻阅报纸,由不同的标题和照片引导,尽管报社把相同的比特传送给成千上万的读者,但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却大相径庭。

要探讨数字化的大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看电视的体验能不能更接近读报的体验?许多人觉得报纸新闻要比电视报道更有深度。这是必然的吗?同样地,人们认为看电视比读报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一定如此吗?

答案要看我们能不能开发出能为我们过滤、分拣、排列和管理多媒体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将为人们读报、看电视,而且还能应人们的要求,担任编辑的工作。这种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收者两端。

当智慧藏身于传输者这端时,你就好像自己聘请了一位专门撰稿人——就好比《纽约时报》根据你的兴趣,为你度身定制报纸。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输者会特别为你筛选出一组比特,经过过滤、处理之后传送给你,你可能会在家中将其打印出来,也可能选择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在电子屏幕上观看。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接收者一端设置新闻编辑系统,《纽约时报》先发送出大量的比特,可能包括5000篇不同的文章,你的电子装置再根据你的兴趣、习惯或当天的计划,从中撷取你想要的部分。在这个例子中,智慧存在于接收者这端,而传输者一视同仁,把所有的比特传送给所有的人。

未来将不会是二者只择其一,而是二者并存。

[1]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生产的颇受用户欢迎的笔记本电脑。

[2]1966—1969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

[3]1990年。

[4]卡布奇诺咖啡(cuppuccino),加牛奶或奶油用蒸汽加热煮出的浓咖啡。

[5]古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久攻不下,乃设计一空心大木马,并将一批精兵埋伏其中,置于城外,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便将这一“礼物”拖入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打开城门,希腊兵一涌而入,攻下特洛伊城。

[6]一种互动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遥控器对着电视屏幕上显现的电影名单,任意选择想看的影片,不再受电视节目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