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第1版前言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然而,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材虽多,但适合应用型本科的却是凤毛麟角。比如我们在采用目前非常流行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时,受学时等因素的影响,微观部分只能重点讲解需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和产品市场理论等内容,而对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等内容则一带而过,甚至不讲。宏观部分也是如此。
为此,我们在建设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对微观部分提出了以下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见图0-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科学性、应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纠正了以往本科教材过分追求理论知识体系完整、深奥和过分抽象的倾向,将重点集中在图0-1上半部分相关内容,同时兼顾下半部分相关内容。
图0-1 微观经济循环流动图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
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导论,它是经济学的入门篇,重点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可以归纳为“一二二”,即一个中心、两个主体和两个市场,一个中心即供需价格决定理论,两个主体即消费者和厂商,两个市场即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与此相对应,微观部分为第二章至第七章:第二章供需理论,讲解图0-1中央的一个中心,需求、供给和供求均衡的相关理论(含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讲解图0-1右侧方框中消费者的需求行为,即用效用理论解释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第四章厂商行为理论(含生产论和成本论),讲解图0-1左侧方框中企业的供给行为,即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两个角度讲解图0-1上部椭圆形中的产品市场行为;第六章要素价格理论,概要性介绍图0-1下部椭圆形中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第七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是由微观经济学向宏观经济学过渡的承上启下篇。第三篇宏观经济学,为第八章至第十二章: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体系;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与调节理论,主要介绍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主要介绍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相互关系;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介绍经济周期及其成因以及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简要介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本书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贯彻“精、新、实”的编写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精选必需的内容,其余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自学。本书的编写突出了以下主要特点。
(1)首次增加“引入案例”,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同步配套学习指南与训练手册(电子版),学用结合,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3)采用结构式描述,易读、易懂、易学、易记。
本书各章的基本体例结构如下:
(1)内容提要,概括本章讲解的主要内容。
(2)学习目标与重点,说明学习重点及学习收获。
(3)关键术语,本章需要重点理解的关键词汇。
(4)引入案例,以引入思维环境为目的。
(5)本章正文。
(6)个案研究,穿插于正文中,通过个案加深学生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7)预备知识,简要介绍学习正文所需的预备知识。
(8)延伸阅读、知识对比/知识回顾,文中采用了大量的知识对比,将前后文知识进行对比,便于学习理解和加深记忆。
(9)知识链接,在正文中介绍文中观点的来源。
(10)知识扩展/经济现象/新闻链接,概要给出相关扩展知识或介绍一些经济现象和相关新闻。
(11)本章小结,对本章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概要回顾。
(12)本章内容结构,给出本章核心内容的体系结构。
(13)综合练习,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简述题、分析讨论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实训项目等题型中的若干类型。
另有更丰富的习题指南,包括各种类型的习题、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成就、经济学国内外经典教材及阅读书目简介、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以及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经济现象的分析等。该部分内容单独成册出版,与本书配套使用。
(14)阅读材料,每章后列出5~10条阅读书目或资料链接,给出深入学习本章内容的参考内容。
(15)阅读文章,此类资料篇幅要大于个案研究和专论摘要,是相对比较完整的补充阅读材料,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本书既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经济学基础教材,还可以作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及经济学爱好者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入门图书。
本书由沈阳工学院刘平教授起草写作大纲并担任主编,窦乐(沈阳工学院)、梁旭(辽宁中医药大学)、邸砧(辽宁科技学院)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刘平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窦乐编写第八章、第十一章;梁旭编写第九章、第十章;邸砧编写第七章、第十二章;蔡永鸿(沈阳工学院)编写第五章、第六章;钟育秀(沈阳工学院)参编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二章。最后,由刘平教授统稿、定稿。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作者力图在书中和书后参考文献中全面完整地注明引用出处,但也难免有疏漏的地方,特别是有个别段落文字引自网络,无从考证原文作者的真实姓名,无法注明出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种种缘由,每每在书稿完成之后,总能发现有缺憾之处,本书也不例外。作者诚恳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这是对作者的最高奖赏和鼓励。作者邮箱:liuping661005@126.com,在此谢谢广大读者厚爱!
刘平
于抚顺李石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