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许多深刻的变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显著放缓,陷入所谓的“长期增长停滞”状态。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态,却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巨大的政策外溢效应。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虽使美国经济避免了持久的且更为严重的衰退和萧条,但使其在此后承受了8%以上的通货膨胀率。美国不得不在2022年3月之后启动激进加息,这成为美国国内银行危机和新兴经济体金融动荡的主要根源。

经济全球化遭遇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自2008年以来,国际贸易增速在大部分年份均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境资本流动的总体规模也明显低于危机之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16年以后,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以及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加速退潮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出现了加速趋势。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对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产业分工、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格局正在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分工效率的降低,也将严重损害中长期的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世界银行年初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3—2030年世界经济的年均潜在增长率(即不引发通胀的理论增长率)将从2011—2021年的2.6%降到2.2%,与2000—2010年的3.5%相比,降幅约1/3。

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深了世界能源和粮食危机,推动了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并使一些国家走向“滞胀”的概率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已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制约。美国在对俄罗斯等国进行直接经济与金融制裁的同时,还颁布并实施《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过大幅增加补贴来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以期降低对外依赖,实现所谓的“去风险”。作为应对,主要新兴经济体加强了合作,金砖国家成功实现了扩容并且有望继续扩大。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可能正在形成。

当然,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世界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受其影响,在数字经济发展和能源绿色转型等结构性变革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涌现。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将能够有效对冲各种不利因素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提升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潜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外溢冲击,有必要进一步加强G20(二十国集团)等政策对话机制,以便更好地实现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避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退潮,应继续推进WTO(世界贸易组织)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增强国际经济治理机构的代表性,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的政策思维。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加强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框架的同时,继续推进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区域性经济合作安排的发展,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加强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和零碳金融等新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为相关方面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创造条件。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来自中国。伴随着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显著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自然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努力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和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有必要加强对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研判,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需要,2021年2月26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支持下,“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以下简称“GEG50论坛”)正式成立,并确定了世界经济与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关系、数字经济、能源与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六个研究方向。自成立以来,围绕中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点问题、第三方支付的国际监管与借鉴、零碳金融的全球治理机制、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开放战略支点等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2023年4月27日,“GEG50论坛”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讨论俄乌冲突下的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先生等先后作了专题报告。会议结束后,“GEG50论坛”学术委员会决定邀请部分论坛成员展开专题研究。本书就是这项研究的成果结集。

由于每位作者的出发点和分析逻辑并不完全相同,本着尊重作者和文责自负的原则,我们保留了每位作者的基本观点,仅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性协调。在本书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袁源院长助理和温静女士做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信出版社灰犀牛分社的编辑团队给予了宝贵的专业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

朱民 张礼卿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