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明确指出“根据‘一带一路’的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的依托、分区施策的先导、系统建设的切入点及全面推进的支撑。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规划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一点不言而喻,但就其所处地理区位及自身禀赋而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对于“一带一路”又有着独特且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沿线国家连通能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进程中,南向会在新加坡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衔接,北向会以中国广西、云南为起点经西南地区、珠三角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使其成为连接“一带”与“一路”的纽带桥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脊骨支撑;另一方面,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除老挝外)均为滨海半岛之国,该走廊不仅包括陆上11个主要节点城市,还涵盖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地区的重要节点港口,主要节点城市几乎都与重要港口相连,串联“廊”和“港”、实现陆海联动的潜力优势显而易见。这样的地域特征意味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既有陆的合作,又有海的联动,不仅能在海陆并举、陆海统筹中连接“一带”和“一路”,还有助于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港口的发展形成相互支撑,在“路”“带”联结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原有通道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商贸发展,依托重点城市和园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搭建起了走廊的基本框架,成效初现,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自此,“一带一路”建设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征程的全面开启意味着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而言,就是要在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基础上,全面迈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以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研究为题,试图在总结经济走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考察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现状、发展潜力,探索如何结合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方向与陆海联动的发展特征,切实贯彻“因廊施策”的建设方针,进一步推进其建设向高质量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