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川酒产业
1.1.2.1 川酒产业的概述
“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四川”。川酒产业即四川地区白酒产业,四川地区白酒酿造历史悠久,产量大、销量高,优势品牌聚集。川酒产业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白酒产业的发展,将优质白酒作为四川省16个重点产业之一进行大力扶持。
(1)簇簇花开:川酒产业发展格局。
1989年,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兴大曲、剑南春被评为名酒,演变至今,便是川酒“六朵金花”。后来,水井坊接棒全兴,舍得接棒沱牌,形成了以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舍得、剑南春为代表的川酒六朵金花。
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开展“川酒”品牌提升计划,加强品牌梯度培育。2017年,四川省组织实施“首届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评选工作。2019年7月,由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主办的2019年四川白酒行业年会在宜宾举行。会上,四川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文君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泸州三溪酒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古川酒业有限公司、四川远鸿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叙府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汉金雁酒业有限公司、四川泸州玉蝉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首届四川省十朵小金花”铭牌。
(2)政府助力:川酒产业政策优势。
2018年,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川酒振兴计划”,明确提出高质量地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计划到2022年,四川省白酒产业规模达到3 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40%以上,利润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四川省实现食品饮料万亿目标。
2020年10月1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四川白酒“十朵小金花”及品牌企业三年培育计划〉的通知》(川经信酒发〔2020〕181号),推动全省白酒产业梯度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
2021年,川酒产业建设进入发力阶段。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披露了川酒“十四五”发展蓝图:未来五年,四川省将重点围绕项目建设、产业链发展、企业培育、市场拓展以及安全监管“五大行动”,从市场引领、流通创新、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提升四川白酒产业市场竞争力。202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壮大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世界级消费品产业集群、深度挖掘长江源头酒文化价值、提升酒博会等重点展会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巩固扩大优势产能、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持续提升川酒品牌影响力、推动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加强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等十二项政策,被称为“川酒十二条”。2021年,川酒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 451.4亿元,与2020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14%,利润增长24.9%。
1.1.2.2 川酒产业的特征
(1)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条件。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界于北纬26°03′~34°19′。四川地处中国大陆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二级,整体西高东低,地貌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全省可基本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盆地约占四川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中钙、磷、钾等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利用价值高。四川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糯高粱等农作物,为川酒的酿造提供了必要原料。
四川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四川省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 889.75亿立方米。四川省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共有大小河流近1 400条,号称“千河之省”。四川省水资源总量为3 489.7亿立方米。丰饶的水源成为川酒酿造的血脉。
四川省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夏热冬温,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季风发达。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全年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川西南山地干湿季分明,降水量相对较少,云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四川省还有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四川成为微生物繁衍生息的温床。四川白酒四大产区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差异,但空气、曲房、窖房和厂房中微生物群落都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且有益酿酒的微生物居多。此外,四川白酒四大产区的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有特定的生存趋势,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地形、农作物、水源、气候、微生物等天然优势使四川成为酿酒沃土,孕育出众多优质白酒品牌,这是川酒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地区酒产业历史悠长。据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大批距今3 000~3 500年的陶制酒器。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治水,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平原在灌溉下“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四川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天府之国”,优厚的地理条件和充裕的粮食,为酿酒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商业繁荣发展,有“扬一益二”一说,酒业亦兴旺发展。杜甫曾在诗中写道:“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明代,泸州和宜宾两大名酒基地开始出现,优质川酒频出。清代,四川白酒酿造工艺日趋成熟,川酒产业兴旺,远近闻名。承华夏五千年酒脉,川酒产业格局轮廓渐显并日趋成熟。
(2)产业聚集:合理向心的产区分布格局。
当前,中国酒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产区成为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川酒产业呈现出显著的产区聚集特征,宜宾、泸州头部领跑,与成都(邛崃)、德阳(绵竹)共同构成川酒四大核心产区。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协作水平,支持泸州、宜宾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成都(邛崃)、德阳(绵竹)、遂宁(射洪)、自贡(富顺)加快建成全国优势白酒产区。
就宜宾产区而言,素有“中国酒都”美誉的宜宾,已形成了以中国白酒龙头企业、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五粮液集团为引领,四川酒茶集团、宜宾酒公司、高洲酒业、叙府酒业、永乐古窖酒业、六尺巷酒业、金喜来酒业、国美酒业、竹海酒业、长兴酒业、恒生福酒业、今良造酒业、李庄酒厂、安宁烧酒厂等一批知名白酒企业集聚的千亿白酒产区。面向“十四五”,宜宾提出了打造“世界优质浓香型白酒主产区”的发展定位。2021年3月至今,宜宾市密集出台《宜宾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加快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等高效务实的政策和意见,围绕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优质浓香型白酒产区打造、白酒产业功能区发展、兼并重组、扩大优质产能、创新发展、酒+文旅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九个方面推出了具体政策,促进宜宾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就泸州产区而言,泸州作为“中国酒城”闻名遐迩。2021年,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泸州市“十四五”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表示,“十四五”时期,泸州以“‘一体两翼’、一群三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世界级名酒产区、世界著名白酒文化展示区、中国白酒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战略定位,加快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携(赤)河跨(长)江、浓酱翘楚的中国白酒增长极。泸州产区在“十四五”目标中表示,将以深耕“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为己任,以郎酒二郎酱酒基地系列技改及配套工程项目等“6个100亿”项目为抓手,实现“六个打造”。
就成都(邛崃)产区而言,“中国原酒之乡”邛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多年来深耕原酒产出,是川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邛崃,出自藏语“盛产美酒的地方”。2021年4月,四川邛酒产业振兴发展大会暨成都首届天府酒庄文化周酒庄发展圆桌会议在邛崃举行,该活动以“邛酒引领,创启未来”为主题,旨在打造“世界级的酒庄旅游目的地”。会议展示了邛酒产业“十四五”的发展蓝图:“力争3年时间,实现邛酒营收倍增,新增3家十亿级企业、一批亿元级企业,推动优势企业、优质要素向产区集中集聚;5年时间,实现营收再翻一番,邛酒企业上市发展,产区知名度、辐射力显著提升。”2021年8月,成都酒业集团公司成立,设立了成都酒业梦工场公司、成都酒业投资公司、成都市北纬三十度酒业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进行产区产业链垂直整合和生态圈集群布局。成都(邛崃)产区将利用国家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依托自身独特的环境禀赋、优秀的酿造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振兴产区建设。
作为川酒四大核心产区之一,德阳(绵竹)产区2019年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的称号,绵竹白酒产业地位获得历史性的重视。德阳(绵竹)产区孕育的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传统名酒品牌剑南春,近年来经历了“涅槃重生”。2019年3月,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成立。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的职责,是促进全市酒类产业发展。2021年12月,德阳(绵竹)产区出台《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宣布绵竹市每年安排不低于2 000万元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酒类企业兼并重组、新增产能、市场拓展、品牌培育、升级改造等项目,力争全市白酒产业产值2025年突破500亿元。同时,绵竹市将加大科技赋能,建立白酒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编制《“绵竹酒”生产技术规范》等标准体系,加快组建产区白酒创新研发中心,聚焦“风味、健康”双导向,支持低度酒、养生酒等新品种研发。在企业培育方面,绵竹市将支持龙头企业剑南春集团继续做大做强,并全力支持二三线酒企加快发展。
(3)质高效优:稳居前列的产能规模。
四川省一直是我国的白酒生产大省,产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四川全省294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白酒364.1万千升,同比增加3.7%,占全国总产量的50.9%;完成营业收入3 247.6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国总收入的53.8%;实现利润655.0亿元,同比增长23.7%,占全国总利润的38.5%。2021年,川酒产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川酒产销量均实现“控股”全国白酒市场的目标。白酒营收占比高于产量占比,川酒正在向效益型产业转变。2021年,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 400亿元,宜宾在其带领下成为中国首个营收迈入千亿大关的白酒核心产区。
202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推动四川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巩固扩大优质产能,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持续提升川酒品牌影响力,推动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加强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十二条举措,强调要支持“六朵金花”等名优白酒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个性化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要素资源整合,支持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优品牌;支持“十朵小金花”及品牌企业做强品牌,提升效益,帮助企业加快成长;实施优势白酒企业“跨台阶”奖励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
(4)浓酱双优:全国闻名的优质产品名片。
2021年,四川省在川酒“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川酒“浓酱双优”的独特优势。由于四川是浓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四川浓香远近闻名,成为川酒产业的代表印象。四川浓香原酒作为基酒热销全国,很多北方浓香酒厂,都有四川浓香基酒的影子。就酱香酒而言,四川也同样具有先天的产业条件与产业基础。从地方上看,泸州、宜宾、遂宁、大邑、邛崃等地均有酱酒企业,四川酱酒企业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泸州古蔺产区与茅台集团都处于赤水河49千米核心酿酒区,拥有世界上最适合酿造酱酒的生态环境和酿酒条件,赤水河两岸酱酒同出一源。从市场来看,酱酒在2022年实现了2 10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870亿元的利润,四川酱酒同样具备冲击全国酱酒市场的优势。按照目前发展规划,到2025年,四川省将初步建成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川酒产业规模有望突破4 000亿元。四川酱酒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浓酱双优”的川酒产品特色,展示了协同发展的川酒产业产品格局,推动了川酒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突出了川酒产业竞争优势。
(5)品牌制胜:名酒云集的优势品牌集群。
四川白酒酿造工艺精湛、自然禀赋优越、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四川白酒行业大力实施“川酒”品牌提升战略,推动全省白酒梯度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已经形成“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原酒二十强”等梯队品牌,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良,这就决定了川酒未来仍将长期扮演白酒发展领头羊的角色。
川酒产业重视品牌建设。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川酒”品牌提升战略,推动全省白酒梯度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在推动“六朵金花”做大做强的基础上,着力提升二线白酒品牌的美誉度和辨识度。2019年7月,在省领导联系指导优质白酒产业机制的指导下,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评选了“首届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业”。为大力提升“十朵小金花”的企业实力、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引领品牌白酒企业规模和实力稳步提升,壮大产业“腰部”,按照省领导要求,根据《优质白酒产业振兴发展培育方案》,2020年,经济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四川白酒“十朵小金花”及品牌企业三年培育计划》(下文简称《培育计划》)。《培育计划》提出,要推动“十朵小金花”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辨识度,企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10户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力争达到12%,利润年均增速力争达到12%;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5户,其中超20亿元2户。《培育计划》从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技改力度、加强质量建设、加强创新融合、强化宣传推广、强化人才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产业培育的主要任务,并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营造发展环境、加强监测管理等5个方面的推进措施。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六朵金花”等名优白酒企业加大投入,创新模式,强化宣传,不断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鼓励“十朵小金花”及中小白酒企业做大自有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推动原酒企业整合,打造原酒优质品牌,提升原酒市场话语权和资源控制力。
(6)人才齐备:被高度重视的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队伍能拓展一个企业、一个产区或是一个产业的生长维度。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四川拥有国家级白酒评委92名(约占全国总数的1/5)、省级白酒评委435名,以及高级品酒师11 000余名、高级酿酒师15 000余名,四川已成为国内酿酒人才集聚高地。
第一,企业内部人才梯队建设。五粮液集团始终把人才视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落实“人才强企、人才兴企”战略,大力实施“千百十人才工程”,着力在人才的选、育、管、用、留上下功夫,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体制机制,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和“热土”,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善用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平台、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第二,高校培养阵地建设。2018年12月12日,中国白酒学院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正式揭牌。作为国内最早培养白酒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之一,这里被业界誉为“中国白酒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白酒高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第三,川酒外脑智库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石碧、陈坚等先后与五粮液集团、泸州老窖集团、郎酒集团、川酒集团等头部企业携手,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领域的“最强大脑”们不仅带来了白酒产业创新发展的良策,也开启了全面、长期、深入合作的大门,带动川酒产业大批“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课题深入开展。此外,企业内部也注重与省外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如五粮液集团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与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酿酒大师、白酒大师等为主的专家学术团队。第四,其他方面建设。在活动选拔方面,五粮液集团连续多年承办大学生酒类创新创意大赛,为全国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传承、设计、创新白酒技艺的平台,一个培育和选拔白酒人才、构建“产、学、研、用”良性循环生态圈的窗口,不仅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酒类人才的培养,还能更好地为酒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练兵提升方面,四川省在白酒行业广泛开展酿造、品评、勾调三个重要工种的“大练兵”,已初步构建出具有川酒产业特色、融合名酒企业文化的四川白酒产业“产、学、研、用”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人才引进、选拔、培养、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和产区政府探索给予国有白酒企业在股权、薪酬、分红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优秀人才参与川酒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成立“四川省白酒中青年专家联盟”,加强中青年专家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百名国家级白酒评委、千名白酒工程师、万名品酒师(酿酒师)等专业技能人才。”政策牵引势必带动川酒人才高地建设,为川酒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