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天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看法

(感谢书友欧阳破军、煌琉眼歌、穷诸~)

“成交!”

眼见查毗乌被逼得有些急了,舒龙也放弃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一声“成交”结束了话题。

已然敲打了,接下来就得给一点枣子了。

马谡打了个响指,小米从沙发后搬出来一个手提包递给他。

马谡接过之后放在茶桌上,打开,然后将它推到查毗乌身前。

查毗乌撇了一眼,就没有其他的动作了。

显然,他想要一个定性。

“听说范氏不仁,扶南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历过桓灵之祸的太平国百姓义愤填膺,踊跃捐款支持扶南人民的正义事业。里面是扶南国内各大银行的不记名支票,都是安全有效的”

确认了没有进一步的要求,查毗乌这才放心收下,将手提包放在了脚下。

双方算是达成了比较重要的共识,再详细的就得在日后慢慢磨合了。

说实话,太平道国也有点没有预料到真腊墙会这么快倒塌,战略重心都放在西部的兴都库实山脉和乌斯藏,至于太平国际,主要把精力投到了罗马帝国的十字教分部。

所以,对于扶南的太平道自行其是,也是长期保持羁縻的态度。

于是马谡又吹捧了一下查毗乌的作战成果,夸他绝对是高棉历史以来第一战略家,上天入地将扶南军队和北约教官耍得团团转。

查毗乌也吹捧了一下使团诸位,他夸马谡经验丰富,是太平道事业的老前辈,自己要多跟他学习,夸舒龙威名在外,来了扶南之后让扶南王室心惊胆战;夸赵玄年轻有为;夸李净不愧是名门之后,深得祖父的真传(虽然他根本不认识李乐),日后定是国家栋梁;连小米也没漏下,夸他聪明伶俐,是干事的好手。

就这样双方又没营养地聊了一刻钟,查毗乌才告辞。

随着查毗乌的离开,会客厅里陷入了一阵沉默。

对于查毗乌的难缠他们早有预估,可真的交手起来才觉得头痛。

他就像一只滑不溜手的泥鳅,虽然态有些度不逊,但是没有明显的原则性错误,再加上在座的一时都确认不了扶南的实际情况,一时也不敢动查毗乌这个唯一能控制得住扶南太平道运动的人。

“说说吧,”马谡喜怒不形于色,问道:“你们觉得,扶南的形势是否能够支撑得起一次真腊那样的胜利。”

领导问话,自然要从最低级的成员开始回答。

一方面是防止后发言的见风使舵,全都跟领导的意思一样,耽误了决策。另一方面也是给了具有一锤定音能力的领导一个思考的空间。

小米是在座地位最低的,但是由于他只是书记员,不用开口。

赵玄和李净都是中尉,但是李净是子爵,赵玄啥都不是,因此赵玄先开口回答问题。

“卑职主要在司闻寺工作,主要从情报的角度思考问题。”

赵玄一看就是没少被职场拷打,出口就是水平。

不是知道得少,也不是和领导的意见可能不同,而是从某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前任扶南太平道方帅被捕之后,太平国际一度怀疑是查毗乌举报的,但始终找不到证据。

为了更好的控制扶南太平道运动的节奏,太平卫队和军谋司都曾派出人去刺杀,可却没一次成功,反而折了不少人手。”

被提到自己部门的问题,马谡和舒龙两人都没有露出不满的神色。

又不是他们负责的,同僚被批评有什么好生气的。

况且,有同僚“珠玉”在前,只要他们做出成绩,自然会在上面得到表扬。

马谡乐呵呵地说:“没事没事,都是自己人,畅所欲言。”

赵玄觉得马谡应该不是在说反话,看了李净一眼继续开口道:

“所以,至少在扶南的太平道内,他的控制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有点担心,就算派教官过去可能也会被架空。”

“不过,我还是支持派教官的行为,如果说架不架空是101和102的区别的话,有没有情报网就是0和1的差别,不得不说,舒将军的计划真的是高瞻远瞩。赤·裸·裸的阳谋他们只能拒绝。”

舒龙大笑,给赵玄倒了一杯茶,赵玄赶忙双手接过

“你小子很有眼力,这都瞒不过你,看来我以后得小心一点了。”舒龙又笑了两声,然后表情严肃起来:“但是你说错了一点。”

赵玄觉得舒龙的语气不是要批评自己,就笑着拿过茶壶,给舒龙倒了一杯,双手敬上道:

“还请舒将军指点。”

舒将军一饮而尽,点了点马谡道:“这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计划,而是马大使和我一起想出来的。”

赵玄赶紧也给马谡敬了一杯。

至于舒龙说的是不是真的,有谁在乎呢?

赵玄见好就收,没有再发言。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李净,自从火车事件之后,李净就在马谡和舒龙眼里留下了视角独到的印象。

不负众望,李净开口道:

“我想先说出我的结论,扶南不是真腊。”

小米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公子,完全不理解这句废话的意思。

扶南不是真腊,这不是废话吗?扶南当然不是真腊啊!真腊也不是扶南啊!

更让小米惊讶的是,这句话居然让在场的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净继续开口道

“大贤良师张角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想从这句话出发,分析两国的不同。”

“而作为两大阵营之间的缓冲区,军事因素从军事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先回溯一下北约对于扶南和真腊的战略定位。”

“黄天三十二年到黄天三十四年的战争,毋庸置疑是我国取胜,但是由于后方问题,大贤良师被迫撤军。”

“虽然北约赢得了苟延残喘的空间,并在之后的时间里努力追赶我们的科技成果,但我国摧枯拉朽的军事行动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一种印象反映到北约的战略布局上,就是北约基本放弃了将扶南和真腊作为开战之后长久的前线,将最东部的持久战据点设定在磐起国(孟加拉)。”

“真腊,在北约战略上的目的是作为来绝太平道思想传播的中间地带。而扶南,在北约上战略上的目的是用来实施对太平国际东南海外领的渗透。”

“特化的战略职能在这种小国家身上,就会演变成畸形的经济结构。”

“我想说的破局关键,就在其中。”

ps:我在讨论区开了个小楼,想在书中出场的书友可以在这里或者小楼里面留言哦~

如果想作为太平国人出场的话名字最好是两个字的,如果作为其他国家的话记得起个合适的名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