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暗潮汹涌
一众朝臣看到这一幕,心中隐隐猜到了什么,一时间不由满心的难以置信。
而齐新却只是平静的看着这位稍显狼狈的朝廷重臣,方才的愤怒似乎不曾出现过,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冷漠。
只是短短片刻,杨衡便感觉仿佛度日如年一般,手中本就不算轻的奏章此刻更是重如泰山。
一片寂静中,他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语气艰难的说道:“老臣认罪,臣愧对陛下,愧对百姓,愧对昊天,一切责罚,臣都甘愿领受。”
话音未落,他带着几分恳求的眼神看向齐新:“陛下,老臣行差踏错,皆是臣一人之过,还望陛下仁慈,莫要牵连旁人。”
看到这一幕,虽然部分朝臣在方才已经有了几分预料,但此刻仍旧是抑制不住的震撼自心头升起。
朝堂之上,一棵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参天巨树当真就这么倒下了?
闻言,齐新面无表情,对杨衡的恳求视而不见,挥了挥手,道:“来人,将大司徒押入大牢,三日后,公布罪状,押送西市,当众问斩!”
话落,两名身躯健硕,浑身披甲的皇宫侍卫自殿门而入,毫不留情的将这位大司徒押下带走。
看着这一幕,满朝文武,无一出声。
一道道目光,皆是不由落在了方才大司徒所在之处。
一本颇厚的奏章就那么安稳的躺在冰冷的石砖之上。
除了少数早已经知晓内情的官员,几乎所有人都十分好奇,那奏章之中究竟写了什么,居然会让堂堂杨家出身的大司徒杨衡,如此这般的轻易认罪服软,束手就擒。
简单的罪状,怕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这位方才登基不过一日的新君感到了由衷的忌惮和敬畏。
齐新目光所过之处,无一再敢与之对视。
一时间,他心中略感几分满意。
看起来,这招敲山震虎,杀猴儆鸡,效果不错。
当然,他也很清楚,虽然明面上他已经彻底奠定了自己君王的威严,但暗地里,这些人,包括这些人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就这么轻易认输。
不过,至少今日,再无人敢轻易冒头。
于是,三件一开始看起来根本不可能通过的提案,很快便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意。
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杨衡。
在搞清楚这一切之前,没有人会跳出来自讨苦吃。
自此,大河国之名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鸿国。
另外,三审六部制,包括科举改革,也都一一提上了日程。
不管这些人私下里如何想,如何做,如何的阳奉阴违,这三件事都已经成为了整个鸿国接下来的主要国策。
至少,已然占据了先天的大义。
只要占据了这份大义,许多事都可以强行的推行下去。
当然,强压之下必然会迎来反弹,被触动了核心利益的世家大族也绝对不会束手待毙。
而对此,齐新表示万分期待。
散朝之后,朝堂今日发生之事迅速的便在整个京都传开。
杨家大乱,另外三大家族亦是沸反盈天,当然,消息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传到了位于京都之中的昊天道分观以及墨池苑的王书圣耳中。
不过,不论是昊天道,还是王书圣,都并没有插手此事的想法。
凡尘俗世间的权力斗争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至少,齐新这位才继位不久的新君,还远远达不到能够令他们为之侧目的地步。
而很快,大司徒杨衡,三日之后,于西市公开问斩的消息,便成为了无数京都百姓口中最为热点的话题。
在大河国数百年的历史中,如大司徒这等位极人臣的高官,还从未有过被公开问斩的时候。
京都中的百姓大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当然,大河国之名更替为鸿国,也同样引起了不小的热议。
而不提那些世家大族,不少自认饱学之士的寒门子弟,却隐隐有一种破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隐约间,似乎看到了一股堂皇浩大之势,在渐渐蔓延。
而就在这一日傍晚,京都五大家族的族长纷纷齐聚于一处暗阁中密会。
争执,分析,吵架,甚至一度要动起手来。
不过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
首先,鸿国之名他们定是不认的。
国号的变更,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作为既得利者,他们最不希望的,就是改变。
另外,他们决定,为了五大家族乃至整个大河国的未来,这个国家必须重新换一个明智的君主。
简单说,他们决定杀死这位新君。
时间就定在大司徒杨衡问斩之前。
现在,他们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新君引出皇宫。
皇宫防卫森严,不是他们能够硬闯的。
但是只要出了皇宫,凭借他们五大家族的实力,伏杀之事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当然,今日密会,也只是先行定下一个基调,所有的行动和安排,尚还需要细致的谋划和筹措。
然而,就在他们密会结束后不久,他们密会的内容,便已经事无巨细的呈递在了齐新面前。
齐新看着这份密奏,嘴角噙着一丝满意的微笑。
他倒是担心这些人不来。
手指轻轻的敲击桌案,他忽然想起,两日之后,似乎就是莫山山的十六岁生辰。
这丫头也有些日子没见了。
微微一笑,他当即开口吩咐道:“找人向墨池苑送去拜帖,就说朕两天后会亲自登门拜访莫山主,恭贺莫山主十六岁生辰。”
看着侍从离开,齐新笑容渐渐淡去。
机会给你们了,且让我看看,所谓的世家大族,究竟有多少的实力。
于是,在他刻意的放任下,很快,五大家族便尽数得知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五大家族的家主简直是激动难耐,欣喜若狂。
正瞌睡的时候,枕头就来了。
在他们看来,齐新年纪轻轻的便登临国主之位,性子不仅张狂,还十分自大。
竟然看不出来他们在朝会之上的妥协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得罪了京都几乎八成权贵的情况下,不老老实实的待在皇宫,还敢轻易露面。
不过想起书痴莫山主的鼎鼎大名,他们便不禁感慨,到底是年轻人,色令智昏,分明已有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