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京城困局!
“是!”寇凯回道。
在安排好这一切后,杨昊打了个哈欠回到了破庙中。
流民的事情无需他操心,自己的员工自然会把事情安排好。
员工优秀且负责,老板才可以躺平啊,还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
而此时的京城之中!
现在据传陛下病重,所有百姓尽皆清楚,要变天了。
尤其是朝堂之上,罕见地出现了三皇鼎力的局面。
所以,京城的娱乐场所,此时都少了许多人,到了宵禁的时刻,街上除了阵阵马蹄声外,已再无任何音讯。
而那些富贵人家的闲散少爷们,在这时都收敛了很多。
朝堂诸公们,除朝会外,尽皆闭门谢客。
此时三皇子府内,魏王与赵王两人脸上闪出几分焦急之色。
“如今太子呈天子旨意,逐步收缴我二人权力,这该如何是好?”赵王道。
从这就可以说明,父皇的确不行了!
如若不然,父皇为何不亲自出面,那样,咱们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可是!
此番行为,呈天子名义,行名正言顺之举,即便是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反抗。
现如今!
他们两个势力的不少官员都在摇摆之中。
对于利益绑定不深的官员来说,投降输一半,大不了不过是官职被贬罢了,可还保家族周全。
说不定到时候够乖,足够识时务,还能更上一层楼。
可要是一条路走到黑,那这艘大船沉没之际,也是他们覆灭之时。
对于他们而言,肯定不愿意。
毕竟,什么好处都没有享受到,反而还要跟着抄家灭族,这也太亏了吧。
“如何是好?现如今,咱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吗?”魏王冷哼道。
从陛下做出选择的那一刻起,咱们就已经没了选择。
赵王闻言沉默!
咱们已经没了坐上那把位置的可能性!
但他甘心吗?
肯定不甘心。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给予了一丝希望,却反过来将其摧毁!
他从十五岁起便争夺皇位,为此与另外两位皇子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长达十余年。
可现在却告诉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虚妄,他如何能甘心?
魏王也是如此!
自己这十余年来,如履薄冰,却告诉自己不仅走不到对岸,还要被淹死?
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皇兄,现如今,只有兵谏了!”魏王沉默许久,这才缓缓说道。
“你疯了吗?父皇还没驾崩!”赵王见此,立即腾的一声站起身来,道。
父皇可是有着暗卫存在,负责监察天下。
如今国力凋敝,暗卫不复以往,可咱们的反抗他们定然会有所准备。
且戍守京城的五万将士都直接听命于陛下。
咱们的胜算近乎没有。
“可是,我们现如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魏王道。
要么被太子这般慢慢收缴权力,可到时候呢?
进亦死,退亦死!
还不如殊死一搏,求取一线生机。
赵王闻言沉寂下来!
“三哥,你在京城之中,恐怕埋下了不少暗桩吧,三大营的兵力本王尽可调动,咱们里应外合,未必不能成功!”魏王说道。
“那要是失败了呢?”赵王脸色之中显出几分挣扎。
“失败,失败了咱们就去封地,你我都知道,太子步步紧逼,便已说明父皇时日无多!”
“更何况,本王亦有暗棋,亦可保证父皇驾崩,那时,咱们只要举旗,天下藩王,肯定有所响应,怎么样,三哥?如若你不干,本王就自己动手,因为本王绝不甘心束手就擒!”魏王站起身来,道。
赵王并没有第一时间决定,而是沉默许久,这才脸色一横,抬头看向他道:
“那就这么办吧,如今之时,我们兄弟二人自当勠力同心,切不可有任何算计!”
“皇兄,这个自然,一旦失败,咱们就必须得承受怒火了!”
一旦去了藩地中,那么他们就只能挣扎求生了。
就与那个位置再也无缘。
所以两人都清楚,在此事未曾成功之前,不可有丝毫裂痕存在。
当然,太子也不可能不有所防范。
毕竟,一个掌握着财权,一个掌握着兵权。
所以,他一边在派人严格监视着他们两党之人,一边加强着京城的防御部署,以防他们狗急跳墙。
.........
此时的杨昊,正郁闷得甩了鱼竿!
自从第一天钓了许多鱼之后,钓鱼便成了他打发闲聊时间的手段。
可自第二天之后,杨昊便再也未曾钓过大鱼。
他也总结过经验,什么鱼竿,气候,地方,鱼饵啊这些原因,可即便这些一一换过之后,还是没有丝毫起色。
“算了,没意思!”杨昊耸了耸肩,道。
侍女朝云将殿下的鱼竿拾了起来,而后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家殿下的身后。
殿下这句话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次,可第二天还不是风雨无阻的去钓鱼了。
“如今怎么样了?”杨昊询问董宪道。
自从汪粤将马匹带回之后,杨昊就让他们守着自己的银子。
蜀王愿意接济流民的消息已然传开,流民从四面八方涌来。
而各郡县面对此消息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二十万两白银,看似很多。
可层层盘剥,加上此次受灾面积如此之广,流民人数众多,分摊下来又有多少呢?
流民胆敢不处置?
这不是与朝廷政策相违背嘛,谁有那个胆子。
处置是国策,问题是没钱啊。
如今之京城,谁都知道,波谲云诡。
三位皇子都为了争抢皇位而底牌尽出,至于流民?
位置都没坐上去,那个位置需要处理的问题,谁还管呢?
想要得到朝廷的救济,那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他们对于流民也是尽力驱赶。
激起民变就镇压。
因为接济流民的成本要远比镇压百姓的成本要低。
也正是如此,蜀王承接天子名义,愿以私财救之,他们也是如释重负。
甚至在郡县内张贴告示,以求他们能离开治内。
这样也就导致杨的修路劳动力的数量是与日俱增。
虽是一日三餐,但杨昊还是以剥削为主。
所见的粥只能保证不死,吊住他们一口气而已。
杨昊也并不觉得给他们吃饱了就能干很多事。
毕竟百姓吃饱了,就容易闹事。
咱们这一千多号人,可不好管理这么多百姓。
只要有一口饭在,他们也不会轻易闹事。
百姓的忍耐力要比他们想的更加大。
且人口基数摆在哪里,喂好了可是要花银子的。
不当家,不知道财米油盐贵。
这些银子还要用在蜀地上。
可不能由于银子多,花钱就大手大脚的。
杨昊也并不希望把他们养的太好,以至朝廷会认为自己有什么其他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