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用概率建立直觉

回到60年前。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从吴清源大战木谷实开始,擂争十番棋已经持续了16年。全日本顶尖棋手轮番上阵,欲置吴清源于死地。谁都不曾想到,吴清源可以在悬崖边挺这么久。

“当时被认为最强的雁金、木谷、桥本、岩本、藤泽、坂田,这些耆宿或新锐在吴清源面前一一败北。”不仅如此,当时所有和吴清源对局的一流棋士,都已被降为差一段的先相先或是差两段的定先。这相当于,全世界十支最厉害的足球队——巴西国家队、皇马、巴塞罗那、曼联等——轮番上阵,挑战某支神秘球队,并且这支球队每次只上10个人!1962年7月,最后的擂争十番棋拉开帷幕。

由高川本因坊秀格大战吴清源。围棋的宁静掩盖了其竞技的残酷。棋盘上的巨人吴清源,现实中格外瘦弱,体重仅40多公斤。尽管如此,每下一盘棋,他仍会瘦一公斤以上。

这16年间,川端康成笔下“缥缈、清冽”的吴清源,生活中却过得像一条狗,一条丧家之犬。棋盘外一无是处的吴清源,陷入国籍风波,在中日战争中命如浮萍,像一条迷途“走狗”。战后的吴清源,误入近乎邪教的玺宇教,一代围棋天才在教主面前连狗都不如。有一次他没完成拉人头的任务,竟然打算投湖自尽,差点儿成了一条落水狗。

由于吴清源连续获胜,日本棋士们在“打倒吴清源”的口号下,成立了“吴清源研究会”,共同研究如何痛打落水狗。托尔金的小说里,有一个类似的画面:

最后只剩胡林一人依然挺立。那一刻他抛下了盾牌,双手抡动一柄大斧。歌谣中说,斧头沾了勾斯魔格食人妖护卫的黑血,冒起烟来,竟至熔掉。胡林每砍倒一个敌人,就高喊道:“Aure entuluva !光明必要再临!”如此他一共喊了七十次。

不同的是,胡林最后仍然被敌人生擒了。而吴清源,则横扫所有轮番上阵的对手,屹立不倒。他用的也不是大斧,而是一把轻柔之剑。高川压轴的十番棋,被寄予厚望,他当时破纪录地达成本因坊四期连胜伟业。读卖新闻社这样写道:

在残酷的胜负之道上拼杀至今,成也罢,败也罢,棋盘上的生死较量本就是棋士的宿命。这场投入全副心魂、舍生忘死的十番争斗必将成为名谱而流传后世,亦必然不负众棋迷之望。

1955年,最后一战。吴清源击败高川本因坊,并将其降级,从此再无敌手。多年以后,当我们再次翻看棋谱,会有一种“神奇”的疑惑:你看到的不是悲壮,而是华丽。如读卖新闻社当时的描述:“清新绚烂,一如既往。”

为什么那一局局生死之战,竟然看不见孤注一掷和挣扎?为什么居无定所的吴清源如落水狗般坐到棋盘边,只要稍稍抖抖身上的水,挺身而坐,就会瞬间变成一头雄狮?都说“争棋无名局”,为什么吴清源可以在残酷的擂争十番棋中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为什么在近100年前,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棋手,可以下出最强大的AI推荐的“第一手”?

棋手王铭琬在写到围棋AI的发展历程时,有如下两点切身感慨。

1.围棋AI使用蒙特卡洛法,看似“不追求正解”,其实是以“没有什么正解”为前提来思考围棋,这种精神是稀缺的。

有趣的是王铭琬自己下棋,就是用概率来建立直觉,而不是靠精算。王铭琬称之为“空压法”。使用这貌似不靠谱的方法,他居然拿到了“本因坊”的头衔。

2.阿尔法狗的深度学习就像是“童心”的力量。

他认为,下围棋,是大人重返孩童的时刻。童心不仅带来围棋的乐趣,更是强大的围棋“原力”。赵治勋说,吴清源的棋似乎总在侦察,机会一来就逼迫对手进行不容分说的转换,完全是随机应变的好棋。除了吴清源,没人能够驾驭天马行空的布局。这是不是很像蒙特卡洛法的鸟瞰?在吴清源的围棋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常理,无拘无束,自由驰骋。

“他此前已经弃掉的棋子,随着局势的变化不知怎么又枯木逢春了,之前看似随意的布子也能呼应上了。”

吴清源喜欢一句话:暗然而日章。这句话出自《中庸》:“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意思是说,君子之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之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有人认为吴清源用这句话自勉,讲的是君子如何为人处世。可我觉得,这句话代表了吴清源对未知世界的理解。暗然,是指灰度,模糊不清,用概率思维来洞察未知局面。这正是王铭琬所写的:以“没有什么正解”为前提来思考围棋。

在我看来,吴清源的围棋世界观是道家的。回忆起当年史诗般的擂争十番棋,吴清源说:

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

这正是道家哲学最有趣的地方,在一场寸土必争、以胜负为目的的决斗里,吴清源用一种“不争”的态度,成为不败战神。

《东西之道》作者梅勒认为,对“人的能动性”的质疑,是《道德经》最有意思的部分——现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的发现开始,一直关注自我和自我的力量;《道德经》“无为”的准则,通向了对世界的整体观察——把世界看作一个机制,以“自然”或自发的运作为基础。梅勒称之为“自创生”。

“和谐相依,方成棋局”,这就是吴清源对围棋的观点。围棋是古代文化中罕见的与“量化”有关的事物,因此,当其与不太在意“数目化”的东方哲学关联在一起时,分外有趣。吴清源的哲学,像是剑客生死决斗时的超然。这种超然没有脱离战斗的使命与严酷,反而令其战斗值更高。

尽管吴清源的胜率极高,但却没人视之为“胜负师”。小林光一、曹薰铉等人也极有天赋,他们下棋赢了,会被视为“真能打”。而吴清源赢了,却会被赞为“旷世奇侠”。这是其他超一流棋手无法企及的。围棋像是一个呈现《道德经》哲学的桌游。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词语,例如,气、场、势、利、虚、实,经由围棋的计算,以及终局精确的胜负评判,而变得量化而具体。

围棋AI战胜人类冠军,一方面嘲讽了人类在围棋上的许多幼稚假设,以及无知的解释,许多定式和布局甚至棋理,被扫入了垃圾桶。而另一方面,AI与人类高手似乎呈现了某些“英雄所见略同”之处。例如本章开头吴清源那一手凌波微步般的白16。显然,AI和吴清源是经由不同的计算路径实现巧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AI是人类设计出来的,但AI下围棋完全靠的是自学。AI通过数百万、数千万盘的强化学习,从零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感觉,进而还能在实战中通过仿真推理来评估不同选项的终局获胜概率。而人终其一生也下不了10万局,于是不得不依赖天赋、直觉,以及哲学。而这两条貌似截然不同的路径,一虚一实,一东一西,竟能相逢于华山之巅。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如果AI可以用算法揭示人类直觉(或哲学)中原本可以计算的部分,那么人类的直觉(或哲学)反过来能否通向那些AI无法计算的深处?如果道家思维能够帮助吴清源赢棋,其能否帮助现代人在“无法计算”的金融领域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