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欧洲传统教育理论的移植
美国早期教育思想的渊源来自欧洲,而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则源自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希腊。正如美国教育史学者蒙加兹(Dickson A. Mungazi)所说:“要论及美国教育理论的演化,就必须先讨论古希腊的思想进程。如果不讨论欧洲的发展,就无法讨论美国历史的全貌。教育理论的演化也不例外。”
一、早期的欧洲移民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启了美洲的探险之旅,随后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荷兰人、瑞典人接踵而至。1565年,西班牙人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定居点;1606年,方济各会修士在美国境内建立了第一所学校。然而,最终英国人送出了人数最多的移民定居者,并广泛发展教育,从而取得了文化和政治的支配地位。
1607年,伦敦弗吉尼亚公司送出的第一批移民共104人在弗吉尼亚建立了詹姆斯敦定居点,标志着英国向新大陆移民的开端。
1620年,一批主张脱离国教的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船,由荷兰抵达马萨诸塞,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十年后,普利茅斯殖民地人口达到5700人。
英国最初的移民大多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寻求宗教自由的清教徒,他们对塑造宗教在殖民地社会中的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17世纪20年代,英国移民人数已超出任何其他欧洲国家。到17世纪中叶,英国移民已遍布北美各殖民地。
晚于英国的移民大部分来自法国和普鲁士。法国移民主要是受天主教迫害的胡格诺教徒,他们大多定居于新大陆的海港中心,成为成功的商人。普鲁士的移民拥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主张教会和国家分立。
虽然到新大陆后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危险,如疟疾、印第安人的敌意等,但移民们最终站稳了脚跟,并形成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移民区域,即新英格兰殖民区、大西洋中部殖民区和南部殖民区。上述“各个区域都有其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并都将以独特的方式来影响这些地区的发展”。
二、三个移民区
(一)新英格兰移民区
新英格兰移民区包括马萨诸塞、康涅狄克、新罕姆布什尔、佛蒙特和罗德岛,该地区对美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影响深远,特别是马萨诸塞殖民区对美国早期教育发展影响极大。
新英格兰是清教徒的定居地,斯普林说:“他们的目的是创建一个美好的社会,这种社会意味着一个赢得上帝的赞许,并被世界的其他地方当成范例的、秩序井然的宗教社会。”“由于清教徒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重视教育的价值,认为教育是保持清教徒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清教徒们借鉴了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教育观点,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接受宗教教诲、实现救赎和自我独立、履行公民职责的必经之路。”
清教徒的原则以加尔文神学为基础,加尔文对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被称作“新教教皇”。加尔文相信,上帝既是全能的,又可惩罚他人。为了避免永世在地狱,人们不得不把耶稣基督当作自己的救世主,接受其教诲指示,以此求得上帝的恩宠和宽恕。
加尔文的思想渗透到欧洲大多数国家,如英国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友、法国的胡格诺教徒、荷兰的改革宗成员,都是加尔文的追随者,上述宗教团体成为向北美13个殖民地移民的主体。史家说:“加尔文神学包括五个要素,对新英格兰移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1)上帝至高无上,知晓包括人类命运在内的所有事情;(2)上帝创造宇宙,对万物拥有绝对权威;(3)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所以人类在被创造伊始是纯洁的,但却由于自己的行为而堕落;(4)人类只能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那样牺牲自己才能获得那不配领受的神之恩典,获得救赎,人类做任何事都无法确保可以得到救赎,无论做多少善行也无法拯救人类;(5)只有预先蒙选,人才能获得救赎。”
清教徒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他们甚至将学校教育“看作是仅次于宗教的与荒蛮世界中恶魔般的野蛮作不懈斗争的最重要武器”。清教徒把教育儿童当成一项任务,这样儿童们才能遵守社会规则和要求。而儿童自己是无法学习这些规则的。清教徒以加尔文神学为生活方式,行事遵循这样一种信念,即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是野蛮人,需要持续不断地用纪律及监督来控制他们想要逾越社会规则的倾向与欲望。教育的功能就是帮助其转化行为,使其对整个社会有益。在应用这一理论规则之后,社会上所有人都能依照规则行事就成为促成社会结构凝聚有序的关键。
从1620年到1700年,清教徒接受了加尔文主义神学,并将之变为新英格兰生活的一部分。到18世纪中叶,作为教育理论的加尔文主义完全站住了脚。著名清教牧师科顿·马瑟(R. Cotton Mather)是新英格兰当之无愧的最博学的学者,他于1 7 1 0年发表《论行善》(Essays to Do Good ),完全支持加尔文神学。在教育领域,马瑟展示出惊人的博学多才和广泛的兴趣,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在殖民地教育思想的延续和改造方面都更具有代表性。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54年出版《自由意志》(Freedom of the Will ),提醒清教徒维护加尔文神学的重要性。在教育上,他强调在早期教育儿童使其接受清教徒价值的意义。他说:“让儿童听从于父母,遵从于其教导,服从其命令,这样便会得到上帝赐福,而免遭降祸。我们有理由从上帝所创世界的许多事物中认为,孩子对父母不负责任、不服从和胡作非为最容易使上帝降祸于人及一切俗世之物。”
早期的宗教领袖对新英格兰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文化程度高于普通人。爱德华兹在耶鲁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马瑟的祖父理查德·马瑟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其父英克里斯·马瑟在哈佛学习,马瑟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一生撰写了400多部著作。就整个新英格兰人的文化水平而言,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据统计,到美国革命前夕,新英格兰人口中男性人口的识字率已接近100%,而同期英国仅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新英格兰地区居民多是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是建立清教支配的新社会,到后来越来越不能容忍任何异于清教神学的其他宗教和社会思想。蒙加兹说:“由于采取了这样的自我保护策略,新英格兰排斥了一大批可以促进当地发展的人。他们就像科顿·马瑟家族一样,认为只有清教神学对新英格兰是最好的,从而失去了从更加宽广与全面的角度来观察社会的机会,而这正是使社会更具代表性和多元化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丰富多彩所需要的。”
(二)大西洋中部移民区
中部殖民区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新泽西等地,这里与新英格兰不同,一是没有新英格兰那么多的山和岩石,土地肥沃,适合农耕;二是移民不仅来自英国,也来自普鲁士、荷兰、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等国,在语言、宗教、文化诸方面表现为多元性,这种多元性有利于形成宽容、理解与合作的氛围。有学者认为,在大西洋中部殖民区,宗教多元主义被不同的宗教团体所接受,包括荷兰改革宗、贵格会、路德教会、圣公会、长老会、犹太教和罗马天主教,各种信仰者和谐地生活和行事,几乎不存在任何冲突。这一区域如此多样化的宗教团体表明他们为了所有人和社会的利益,愿意接受宗教宽容。“更重要的是,对宗教的宽容延伸到了生活的其他领域,比如经济和社会发展。”
纽约原名新阿姆斯特丹,1626年成为荷兰殖民地,吸引荷兰人来这里的是皮毛贸易的丰厚利润。1664年,英国人接手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但荷兰人仍努力维持其文化和宗教活动。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创立人是英国人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他是英国贵格会领袖,支持宗教宽容和政治自由,此种做法遂吸引了众多移民来到宾夕法尼亚。1683年10月,第一批德国人到达宾夕法尼亚。到独立战争爆发前,德国移民已迁移到每一个英国殖民地,其中最集中的地方是费城,该城成为各殖民地中在宗教上最具多样性的城市。
虽然宗教不同、文化多样、语言迥异,但大西洋中部殖民区的移民拥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过上有意义且充实的生活,每个人必须能够阅读圣经。这一理念是该地区所有教育活动的基础。这种多元化的民族和文化决定了在该地区不可能建立单一的学校制度。在新英格兰创办城镇学校时,大西洋中部各殖民地设立了隶属于不同教会的教区学校。在这里,“宗教自由实践后来迅速成为教育理论演化的基础”。
(三)南部殖民区
南部殖民区包括马里兰、弗吉尼亚、佐治亚、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等地,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包括甘蔗、烟草和棉花。“1607年第一个殖民地在詹姆斯敦建立后,农村的孤立和农业生活方式就成为南部社会的基本决定因素。”由于始于1619年非洲大量奴隶的进入,奴隶制成为南方社会的基石,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种植园制度成为南部的支配力量。直到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奴隶制才得以终结。
在实施奴隶制的南方,奴隶当然是没有受教育权的。蒙加兹说:“奴隶制度迫使殖民者必须运用有限的资源去发展一个新的社会。它强迫殖民者相信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重要,所以必须区别对待。奴隶制还滋生了一种新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其所做的贡献决定的,而其贡献是由其身份决定的。此类理论原则令公平与正义变得毫无意义,然而对任何社会而言,要实现和平与和谐,公平正义都是至关重要的。南方社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奴隶也像殖民者一样渴望自由。”
因为占有土地和奴隶,种植园主拥有明显的权势和地位,他们是统治阶级。由于来自英国,“他们从来没有忽视家庭的稳定和忘记他们英国的传统……他们以英国为典范,模仿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设法以与英国相同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儿子,所有的知识被认为是成为一个英国绅士所必不可少的”。
南部殖民区是皇家殖民地,英国国教被视为官方宗教(天主教徒的避难所马里兰除外)。英国国教认为,儿童的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不是政府和教会的职责,因而,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私人和个人的事情。种植园主家庭有时送儿子回英国受教育,但更经常的是雇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到私立学校就学,私立学校成为南部殖民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没有任何立法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支持或资助学校。另外,南部殖民区以农耕为基础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人们主要采取分散居住的定居方式,也导致了公立学校的流产。
三、北美殖民地教育理论的渊源
毋庸置疑,北美殖民地教育理论源于欧洲。“最初定居在大西洋沿岸的几十名殖民者,以及后来的数千名殖民者,将来自欧洲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带到了美洲,为美国教育制度的演进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众所周知,北美殖民地早期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因而英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占据了支配地位。尽管三个殖民区在对待教育的态度上有所不同,在移植英国教育制度时呈现了各自的特点,教育发展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其共同性仍是主要的。这些英国移民享有使他们成为英国国民的共同语言和忠诚,享有一种共同的教育观念,这种教育观念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文主义和新教改革的教派传统。这些英国殖民者,不论定居在新英格兰还是南部或中部殖民区,都深深地沉湎于宗教献身的观念。虽然他们奉行的宗教仪式不尽相同,但他们多具有新教的一般倾向,正是这种倾向形成了他们的生活观和教育观,也成为其教育理论发展的基础。
(一)古希腊教育思想渊源
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克伯莱(Ellwood P Cubberley)说: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是形成现代西方文明的三大基石。在教育上,古希腊是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们不仅奠定了学校课程的基础,也奠定了教育理论的基础。
1.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年轻时曾师从苏格拉底,老师被处死后,柏拉图曾在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南部等地游学12年,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建学园,专心教育和著述长达40年。其代表作《理想国》成为西方最早的教育经典著作。
柏拉图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将教育视为建设“理想国”的重要杠杆。他主张教育应由国家管理,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他还强调应将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利用它完善人的品质,如诚实、正直及其所定义的人性之善良,即心灵美。这构成了他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的心灵能够辨别善恶,因此人性本善。良好的教育能够使人变得更好,从而服务于社会。因此,新大陆教育理论在形成阶段就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升华人类心灵,从而使人类生活更具意义。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人,使其不仅能理解自己的需求,还能全面理解其所在的世界,从而使其活动围绕着将社会变得更好、更适宜所有人生活而开展。柏拉图对教育目的的定义包括对知识的追求,以此使个人学习到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并获得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有别于其他物种。他建议,为了确保个人可以施展才华,社会必须承认其基本的自由。这些自由包括思考的自由、形成新思想的自由,以及在学习中运用新思想的自由。如果学习者可以相互进行有意义的交流,那么这就是最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因素对于新大陆建构社会体系和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史学者范·泰尔(William van Til)总结了柏拉图对教育理论演化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所做的贡献,他说:“柏拉图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理论的贡献在于其努力发展出了多种思想,被美国学校沿用至今。这些思想包括国家为教育提供财政支持,通过立法维护学生的教育权益,指导教育发展,确保学生安全,鼓励学生遵守纪律,制定规则以确保教师的安全并确定其执教资格,大致规定了学生的升学条件,以及推进义务教育。然而,当今社会仍然面临着柏拉图所在社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贫穷,教育支出不均衡,缺乏资金来源,教育优先权混乱,在教育学生像成年人一样寻求社会问题解决方法上收效甚微,过于强调物质财富,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重视道德的价值。因此,柏拉图为西方社会留下了良好的教育理念,同时也遗留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史学者孟禄说: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具有永恒的价值。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古希腊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将教育看作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制”,“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务。”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要具备良好的环境,所有学习者都有在学习过程中出类拔萃的潜能,而社会则有责任为人们提供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亚里士多德相信:受过教育之人便是文明人,可以根据他在各项人类事业中的参与情况来衡量其价值。这些事业包括艺术、政治、法律、公民活动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而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包括音乐、文学、戏剧及社会服务。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35年创办的吕克昂学园(Lykeion)在古雅典人的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史家描述道:学园是一个更为灵活的机构,没有固定的地点。亚里士多德变成了流动的教师,学生在哪里,他就去哪里讲学。街道、公共场所和公园都变成了他们的教室。他很快就成为富有声望的智者,把所讲授学科的全部知识都传授予学生。这些学科包括伦理学、自然科学、政治、玄学和道德价值。亚里士多德利用学园发展了有关教育和社会的理论。其理论原则中有一部分与自然发展进程相关,把自然现象置于等级结构之中。他把无生命的物体放在最底层,把有机生物体置于其上,人类位于最顶层,其他动物则在人类下层。之所以把人类置于最顶层是因为人拥有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教育加以提高,他认为其他动物也具有少量有限的理性,但人类比其他物种运用得更多。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涉及生物学、法学、植物学、科学、数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门学科,他被誉为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他对各个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使其不仅对其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两千年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社会产生了影响。博伊德和金说:“古希腊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每个欧洲国家教育的形成,都有巨大影响。”对秉承欧洲传统的美国亦如此。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渊源
克伯莱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古代文学和学术作品被重新发现;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徒们坚信普通教育是得救的主要手段,这些都成为美国教育传统的起源。
文艺复兴是欧洲14—17世纪发生的一场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口号的反对封建主义和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时期,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封建制度衰落了,民族国家与国家主义兴起了,城市出现了,商业复兴了,发明了火药,孕育了新式的艺术、文学与建筑,以及发现了新大陆。”
文艺复兴运动也在很多方面影响了美国的发展。克雷明说:“无论是出身地位低下的还是高贵的,那些来到美洲的人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身上也有那个时代的所有热情、时尚和各种矛盾。”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哲学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不时体现在美国开国元勋们的教育论述中。
荷兰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蒙加兹认为伊拉斯谟的两个观点,对新大陆的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神职人员缺乏教育。因此殖民地时期神职人员的教育受到了重视,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第二,社会缺乏公正。伊拉斯谟一定目睹了宗教裁判所的行为,利奥十世和马丁·路德、克莱门特和亨利八世之间的冲突以及买卖赎罪券的行为。此外,人们还注意到,伊拉斯谟十分强调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学的重要性,他在《对话集》中用对话的方式来教授拉丁文,也传授宗教和道德,“这种利用文本来教授语言和基督教教义与美德的方式成了《新英格兰读本》仿效的原型。后来,《新英格兰读本》成了北美殖民地最重要的教科书”。
普利亚姆和范·帕顿认为,随着文艺复兴扩展到整个欧洲,加之1440年发明印刷机所带来的便利,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发了一场知识革命,对新大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人口增加,新大陆出现了很多有组织的社区。人们对有意义教育的寻求使学者和学术得以流动,从而为有组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者和学术的流动性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前提。
蒙加兹认为文艺复兴对新大陆教育理论的演变还有其他两个重要的影响。首先,是自由探索的理念带来了一些批判性思想,不仅在欧洲,新大陆亦然。“人类思想及发展所拥有的自由推动着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建立起有关科学、经济、政治与社会和教育的理论。……人们对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此压力下,教会领袖逐渐全面降低了对各领域知识活动的控制,允许人类精神去探索新领域。在此重大变革中,世俗社会的因素得以发挥作用。”在新大陆,尽管宗教仍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此时学术追求中的世俗因素不再像在中世纪时那样被压制了。其次,宗教教育与世俗学科教学之间找到了功能上的平衡。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36年出版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驳斥了部分天主教基本神学理论,宗教活动开始需要更加广泛的自由来理解人类生活中的世俗问题。圣经学者日益认识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并非仅由宗教组成。加尔文对天主教神学的不满越来越多,并因此开始研究新的神学,形成新的世俗理论来讨论人类生存及经验中其他的重要方面。至马丁·路德发现新神学,对宗教自由的追求再也无法与世俗活动的自由相分离。
“文艺复兴精神使人们开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涌现出新思想,标志着人类在生活各方面的努力尝试。对人类生活中各领域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为人类探索更具意义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欧洲如此,新大陆同样如此。
文艺复兴为欧洲的古典中学奠定了基础,这种学校以意大利学者发现的古典知识为主要课程,成为为社会中上层提供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克伯莱说:“这种古典学校在意大利被称为宫廷学校,在法国被称为学院或高级中学,在德意志被称为文科中学,在英格兰被称为拉丁文法学校。……到1600年,这种类型的中等学校风靡了整个英格兰,同时,它还被早期的新英格兰殖民者带到了北美殖民地。”一般认为,波士顿在1635年就创办了拉丁文法学校。
宗教改革是16世纪与天主教脱离并建立新教会的运动,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布了抨击教皇的《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 ),是为宗教改革之始。之后新教逐渐形成了路德派、加尔文派以及英国国教三大教派,与罗马天主教(旧教)形成了抗衡的局势。新教改革和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深深地影响了殖民地时期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诸方面。在教育上,如果说文艺复兴的教育思想主要影响北美殖民地的中等教育,那么,宗教改革则影响了殖民地初等教育的发展。马丁·路德主张教育应由国家来掌管,国家有权力、有义务来管理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编写和教法的选用。加尔文主张建立由国家掌控的、普遍的、强迫的教育制度,主张建立本族语学校,这些都被北美殖民地仿效和贯彻。克伯莱说:“目前我们国家的小学是宗教改革的产物。”他还说:“如果说文艺复兴重视发展中等教育,并为中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那么,宗教改革则为儿童教育树立了另一个全新的目标:教育不是为了国家或社会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信仰的需要。其结果是用母语教学的小学的发展。”
(三)洛克教育思想
洛克(John Locke)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生活在1632—1704年的英国,正值美国殖民地时期。虽然一生未曾到过美洲大陆,但洛克的哲学、政治及教育思想,对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初期的美国甚至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学者劳埃德·杜克(Lloyd Duck)认为洛克的思想在新大陆恰逢其时,无论是在世时还是离世后,洛克都因其对新大陆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为人们所熟知,其有关政治、社会和教育的理论对人们思想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1.洛克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在新大陆
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与贝克莱、休谟被并称为英国近代三大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他反对当时流行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儿童刚出生时其精神是处于空白状态的,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每个人生来有同样的智力,有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白板说”在洛克时代的英国是惊世骇俗的,因此当英国人听说国王和女王在出生时与其他人一样、精神处于空白时感到非常震惊。
洛克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政府论》(The 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 )及《论宗教宽容的信》(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等。他批判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的学说。他从道德和实践两方面为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进行辩护,认为政府唯一的责任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从而使其获得幸福的生活,而只有人民幸福了,政府自身才能有所保障。政府永远不能限制人民追寻自由与幸福,如果无法确保人民幸福,那么人民必须拥有选择其他政府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当统治者成为一个暴君的时候,人民有权力进行反叛。”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尤其是政治学说对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教育史家克雷明认为洛克对新大陆的影响是经多渠道而实现的。早在1700年,伦敦书商就将洛克的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政府论》《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等发运到宾夕法尼亚的委托人手中。此外,大众普及的方式也促成了洛克思想的传播,包括通俗文学、普及读物、出版年鉴、报刊转载、演说布道以及各类小册子,等等。大批各类读物运用培根、牛顿和洛克的格言,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教育。洛克的思想,正是通过这些形式,在美国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的。
在独立战争前,洛克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学说就被殖民地政治领袖们拿来作为反抗英国暴政的武器,“洛克比任何人都更有力地论证了‘无代表权的赋税乃暴政’这一学说的基础”。根据这一学说,殖民地政治领袖们“声称在没有政治代表权的情况下英国不能随意向殖民者征税,强行征税则意味着对殖民者的天赋权力的剥夺,从而破坏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政治约定”。在独立战争中,洛克的《政府论》被誉为“美国革命的教科书”,“为美国争取独立的领导人在1776年反对专制君主提供了反抗的哲学理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洛克的自由主义被公认为理解美国革命最核心的政治思想。……国父们口中的‘伟大的洛克先生’堪称为革命时期‘美利坚的哲学家’。……洛克的思想贯穿了《独立宣言》等重要的美国政治文献,堪称美国建国的‘政治福音’。用哈茨广为人知的说法,美国全国上下都接受了洛克的信条,美国社会是一个洛克式的社会,她对洛克发展了一种‘无条件的、不讲理的依恋’,虽然许多美国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洛克何许人也,但洛克已经成了美国全民族的精神。洛克所谓的‘自然自由主义’是理解美国革命的基本前提,而且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洛克式的观念都在美国思想中始终占据着支配地位。”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梅里亚姆(Charles Edward Merriam)说:洛克是美国爱国者最尊敬的权威,其思想对殖民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每一个作者都受洛克的感化,许多作者引证他的话,其他许多作者的言论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洛克的哲学特征。”
众所周知,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而洛克是其精神上的导师,《独立宣言》的主要观点如自然法、天赋人权、国家和政府的契约性质、人民主权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早就经洛克等人阐述过,由于《独立宣言》与洛克的《政府论》如此相似,竟有人指斥杰斐逊抄袭了洛克。对此,美国学者沃浓·路易·帕灵顿作出了公允的评论,他说:“断言杰斐逊不过是在重复洛克的话,不过是从法国人文主义者那里借来了一些修正过的观点,这是不对的。要说他用旧世界的哲学表达和证实了当时寻求充分表达的某些本土倾向,这更接近事实。”另有学者认为:“《独立宣言》最重要的功能并不在于它提出了某种全新的政治思想或政府理论,而在于它将由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等思想从一种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现实政治的原则,并通过后来的美国革命将其变成了新生的美国宪法的理论基础。”
洛克的政治学说成为美国宪政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主权在民”的思想,经由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发展,成为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其“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思想经由孟德斯鸠发展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由美国宪法首次付诸实践。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他主张的意见在以后许多年间是最有魄力威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所奉从的。他的政治学说,加上孟德斯鸠的发展,深深地留在美国宪法中,每逢总统和国会之间发生争论,就看得见这学说在起作用。”
2.洛克的教育思想在美国
洛克的教育思想和其政治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洛克看来,教育即是最大的政治。
洛克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其绅士教育理论和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影响极为深远。
《教育漫话》1693年出版后,很快风行欧洲。到18世纪末,该书在英国出了10版,在德国出了7版,在意大利出了6版,在法国出了5版 ,足见其影响。在整个18世纪,“洛克的教育言论愈来愈被当作权威而引用”。美国教育史学者佛罗斯特说:洛克“生活在17世纪,却对18世纪的欧洲和美国造成了无可匹敌的影响。他的著作讨论了社会政治与教育问题,其中所表达的思想被18世纪的许多伟大人物奉若神明”。殖民地人对《人类理解论》和《教育漫话》非常熟悉,这两本著作在所有地区都十分抢手并常常在期刊和人们的通信中被提及。
洛克的绅士教育主张渗透着浓厚的功利主义气息。他认为国家的幸福和繁荣,有赖于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这种良好的教育就是绅士教育。他主张重新建构知识的领域,不能被视为牧师或学者所独能,而是绅士的一般义务。他坚持真理的价值由其用途和倾向来衡量。他猛烈抨击烦琐哲学家、逻辑骗子和过分书呆子气的人。他认为学问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一门专门的学科,也不是掌握所有的科学,而是发展能力,这种能力可使一个人获得知识的任何要素;而且一个人一旦拥有这种知识,他将使自己适应或接受未来生活的需要。在洛克看来,学习源于世界,也是为了世界。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知晓更多的生活知识,以至于最终能够生活得更丰富多彩。
洛克的观点代表并加强了关于知识的一种正在发展的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功利主义在1704年洛克去世时已经开始在英裔美国人的世界中流行开来。当时宣传功利主义的通俗英文刊物有《闲谈者》《旁观者》和《卫报》,这三种刊物都是在伦敦出版的,但在殖民地流传甚广。“它们把培根、牛顿、洛克和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西塞罗等古代明哲并列,推崇他们是当代巨人。”它们通过提出各种问题来抨击时弊,评判道德是非。在教育上,它们明确论述了学问在生活事务中的作用,无情地批评了各种形式的卖弄学问。它们相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能帮助个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它们甚至要把哲学从私室、图书馆、学校和学院中清除出去,安放在俱乐部、社会、茶楼和咖啡馆中。在关于教育机构方面,这些杂志所主张的观点与洛克完全吻合。它们提倡正确的父母训练,批评学校教学的专制性。在殖民地,广大有志青年如饥似渴地阅读刊登在这些杂志上的文章,获益匪浅,功利主义教育主张逐渐渗透到他们的血肉中。
在殖民地,洛克关于教育和知识的观点也通过瓦茨(TsaacWatts)、菲利普·多德里奇(Philip Doddridge)和詹姆斯·伯格(James Burgh)等人的著作得以传播。
瓦茨1674年生于一个不尊奉英国国教并因信仰而曾遭受迫害的家庭。他在纽因顿·格林的托马斯·罗学院接受教育并开始阅读笛卡尔和洛克的著作。他后来成为殖民地很多领导人的朋友和顾问,对殖民地事务保持了持续的关注。瓦茨的著述包括赞美诗、儿童宗教读物、逻辑学和教育学教科书以及论述教育方针的论文,这些都对殖民地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克雷明说:“瓦茨的教科书在传播洛克关于教育目的和性质的观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影响特别大的是《逻辑学》(Logic )和《智力的增进》(The Improvement of the Mind )两书。前者是介绍洛克主义对系统逻辑研究的教科书,为殖民地的大学和中学所广泛采用,引发了许多读者直接阅读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的兴趣。后者是一部关于教育学的功利主义的论著,既适合于自我教育,也适合于正规教学。瓦茨明确提出把理性带到日常事务中去的观点,并将观察、阅读、演讲、交谈和系统学习作为提高智力水平的五种手段。在其死后出版的《关于儿童和青年》中,他主张应教给孩子们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所必备的有用的知识。他还强调了父母在教育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克雷明评价说:瓦茨的“倾向是洛克主义的,精神是功利主义的,特征是温和主义的”。
与瓦茨相似,多德里奇也出生于非国教家庭,他1719年进入约翰·詹宁斯(John Jennings)经营的学校,开始接触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等著作,他后来与瓦茨建立了终生的师徒关系。在殖民地,多德里奇主要是作为几本实用性神学的大众读物的作者为人所知,他的教育著作主要是论述如何培养基督教徒的,包括《儿童宗教教育演说》(Sermons on the Religious Education of Children )、《基督教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等。这些著作的许多建议体现了洛克《教育漫话》一书的精神,如父母被要求明白、认真、温和、耐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远离诱惑;偶尔须用一下杖责,但要适度,而且总是作为最后一招来使用;一切都必须在上帝的帮助下虔诚地推进。
詹姆斯·伯格是洛克的崇拜者。他的代表作《人性的尊严》(The Dignity of Human Nature )在殖民地知识阶层流传甚广,“被看成是不顺从国教者关于教育的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论著”。在该书中,伯格为6岁到成人的每一阶段都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还为有志于在各个有意义的领域自学的人开列了一套读书目录。伯格承认人们与生俱来的差别,主张人人都有责任扩展理解力,让心灵变得更崇高,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由具有优良品质、教养和广博知识的教师指导的学校教育。教师必须完全从其他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整个身心投入教学之中。这种教学在实用知识和装饰性知识两方面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前途。特别要传授对他们生活有用的知识,以确保他们未来生活的幸福。除了在学校教育这点上与洛克不同,伯格是完全赞同洛克的教育观点的。
由上可知,洛克对美国早期教育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育史学者说:洛克“对经验、良好的学习习惯、功利主义课程、感觉实在论的强调,促进了美国教育中科学和实践的成分”。
3.洛克与美国教育家
洛克对美国早期教育思想的奠基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同样勿庸置疑的是美国许多教育家都曾受过洛克思想的影响。
(1)富兰克林与洛克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深受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思想的“美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迪安·韦布(L. Dean Webb)在《美国教育史》(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ducation: A Great American Experiment )一书中写道:“富兰克林深受启蒙哲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约翰·洛克的影响。”
富兰克林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自幼好学不厌,博览群书,自称他的益友是四本书,即班扬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科顿·马萨的《庞尼腓克斯》(Bonifacius )、《旁观者》(The Spectator )和笛福的《社会改造刍议》(Essay Upon Projects )。他在自传中写道:在印刷所当学徒时,“我偶然看到了一本《旁观者》第三期,我以前从未见过,于是就买了回来,反复阅读,十分高兴能读到这样优美漂亮的文章,希望如有可能就模仿它的风格”。他在1751年发表的《关于英语学校意见》(Idea of the English School)中,提到曾吸收弥尔顿的《教育论》、洛克的《教育漫话》等,尤其是洛克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成为富兰克林教育活动的圭臬。滕大春在《美国教育史》一书中说:“富兰克林是洛克的功利主义的崇信者,善于学用结合,不喜欢空疏无用地追求知识,因而肯于观察、分析和学以致用。”富兰克林1743年发表的《关于推进英属北美殖民地实用教育的建议》(Proposals for Promoting Useful Knowledge Among the British Plantations in America)、1749年发表的《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Pennsylvania )以及1751年创办费城文实学校,都体现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在《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的行文和脚注里,富兰克林经常大段大段地引用弥尔顿和洛克等人的原话,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这反映了上述教育家对富兰克林确凿无疑的影响,但有人因此而断言富兰克林计划缺乏创新性就大错特错了。富兰克林理论是对弥尔顿和洛克等人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课程计划在提高英语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方面,在提升现代外国语的地位方面,在引进科学和实用数学方面,在重视和强调历史学习方面,在打破古典主义教育对中等教育课程的垄断地位方面,都超越了弥尔顿和洛克的主张。克雷明说:富兰克林所提出的教育方案明显是创新的,在总体结构和内容上是具有美国特征的。
如果说洛克的课程体系多少还为古典主义保留了一席之地的话,那么富兰克林的课程体系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摒弃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洛克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1727年,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共读会(Junto),定期讨论有关道德、政治或自然科学的问题,成为当时宾夕法尼亚州最优秀的研究哲学、政治的学术团体。众所周知,洛克曾制定英格兰共进社方案。
美国学者普利亚姆等人在《美国教育的历史和社会基础》一书中说:“富兰克林对自学和实践功效的信念,他对经验科学的广泛兴趣以及他为任何想要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的愿望,完全与洛克的理论相一致。由大批律师和商人组成的有实力的中产阶级的出现是殖民地晚期值得注意的事件,恰好有助于支持洛克的思想。富兰克林和洛克都强调教育的世俗倾向,而反对由宗教教派支持的学校的教会主义倾向。”
(2)杜威与洛克
洛克对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清晰可见的,但从杜威的论著中寻找洛克的踪迹已十分罕见,是不是由此就能断定洛克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没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始祖,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由经验来的。杜威说:“洛克是最有影响的经验主义者。”杜威信奉经验主义哲学,其教育思想常常被称为“经验主义教育思想”。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李尔奇承认:“十九世纪末,当杜威第一次出现在教育舞台上的时候,美国的学校还没有它自己的哲学。在美国的教育史上虽已创办了许多本国的学校,如富兰克林的学校,贺拉斯·曼办的非教派学校,由公家拨给土地的学院和文科学院等。但美国的教育思想仍从属于欧洲。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德国的学说占统治地位,而当时在教育上最负盛誉的赫尔巴特,正像哲学上的黑格尔的学说一样,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影响。”学生时期的杜威,就曾是黑格尔的信徒,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时他曾开设政治哲学课程,主要从历史的观点出发,讨论了“天赋人权”论、功利主义、英国的法学派和唯心主义学派。这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按照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讨论相关问题。杜威后来形成的民主主义教育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是建立在对众多前辈欧洲教育家学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他曾批判斯宾塞的教育是成人生活的准备说,批判黑格尔和福禄贝尔把教育理解为开展儿童先天理性的观点,批判洛克把教育理解为训练心智的学说,批判赫尔巴特把教育理解为教师按照心理的统觉过程向儿童提供教材从而形成儿童的观念的学说,批判福禄贝尔和少数赫尔巴特弟子们的教育是复演人类文化的学说。在此基础上,杜威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可以说,没有上述这些伟大的教育家及其学说,就不会形成杜威全新的教育思想。虽然洛克思想在杜威身上已难见明显痕迹,但潜在的影响是依稀可见的。
洛克认为人类几乎所有知识都是从对以往经验的感知及运用中获得的,杜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对以往经验的应用。他说:“每种经验完全不受愿望或意图的影响,每种经验都在未来的种种经验中获取生命力。因而,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其中心问题是从各种现时经验中选择那种在后来的经验中能够丰满而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经验。”教育史学者说:“杜威将该理论作为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一部分提出,而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是相对立的。洛克的认知及经验理论能在20世纪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着实不同寻常。”
洛克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有现代“政治之父”的美誉。“自由、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家庭、革命、财产、宗教宽容、现代教育等概念的现代含义,无不与洛克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洛克也是旧世界和新世界的桥梁。人们赞誉洛克“正是将古希腊大师的思想传递到新大陆的人”。这种思想包括政治和哲学思想,也包括教育思想。学者说:“洛克在新大陆教育理论的演变方向影响长远,这种沟通新旧世界的能力使其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洛克面向实际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美国源远流长。从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到独立建国时期的美国,再到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功利主义教育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教育哲学之一,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对形成美国最具特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洛克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教育也产生了持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