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好家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究竟要做怎样的家长:家庭教养的影响

小丙大二了,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拖延的习惯。每次写作业之前他都会想很多,但就是不去打开作业;有时候他会去查很多资料,但就是没有办法动笔;有时好不容易写了,又觉得自己写得太差,肯定不及格,就想放弃。就这样,他有很多门课的作业都未能及时完成。以前总是有爸妈在身边指导他,现在谁来一步步引导他呢?

小丙能够想象父母会怎么说,“其他同学都可以,你肯定也可以”,但他仍担心会让父母失望。他们对他投入那么多精力,陪着他写作业,为他做好吃的,他就是这样回报的吗?想到这点,小丙感到很内疚,他脑海中浮现出了妈妈在校门口等待他的身影。

小丙如此习惯的养成和家庭教养有很大关系。那么,怎样才是比较好的家庭教养呢?父母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家庭教养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心理学主要从两个维度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家长,按照对于孩子是否有要求,以及对于孩子的需求是否给予及时回应,可分成四个类型(见图1-2)。

图1-2 家长类型

一 教养的四种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权威型教养,父母对孩子既有要求又有回应。第二个类型是专制型教养,这类家长认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培养孩子也要付出很多,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需求,如打个游戏或者偷个懒,他们则较少给予满足,这就是专制型。第三个类型对孩子既没有要求也没有回应,即忽视型。第四个类型对孩子没有要求,但有求必应,即溺爱型。下面我们将具体谈谈后面三种类型。

1 专制型教养

“虎妈狼爸”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母亲的传统形象是慈母,但现在慈母好像也不是很“慈”,为了让孩子不断提高,家长们有时会表现出控制行为。比如在前些年的一部热播剧《小欢喜》中,英子妈妈对于孩子有各方面的要求,连高考填志愿都严格把控,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症状。

控制行为有哪些表现呢?当孩子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家长可能会体罚。那么,打有用吗?一部分家长可能会说,现在已经不打了,因为也打不过了。但是在孩子小时候有打过吗?可能家长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刚开始打还是挺有用的,后来就没有那么有用了。但研究表明,打孩子会造成孩子也采取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调节情绪,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所以不建议打孩子。另一种观点是知道不能打,于是采用另一种控制形式,即心理控制。我们看一些心理学测量心理控制的经典例子。一是引发内疚,比如有的家长会说:“反正我也管不了你了,你也不听我的,我以后反正也没办法靠你的……”说这些话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你很难过,引发他的内疚。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控制。二是爱的撤回,如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可能会不理他。三是引发羞愧,当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时,有些家长会说:“你这样难不难为情呢?”或者会说:“你这样做我有没有面子?”通过这些话语引发孩子的羞愧心理。这些心理控制很容易出现在青少年的家长身上,哪怕孩子已经进入大学。成年之后,这种控制仍会影响他将来的为人处世。

2 忽视型教养

忽视型可能表现在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身上,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发展等很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实际上,随着教育公平化推广,国家对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已经很大了,那缺的是什么?缺的是父母作为主要抚养者对于孩子的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多少会造成一些影响。

与忽视型接近的,是“丧偶式”育儿。国内很多家庭中,父亲可能是常年外出工作或者忙于事业的状态,孩子多由妈妈来照顾。有研究发现,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可能会造成女生青春期提前;对于男生,如果跟妈妈过度绑定,可能会成为“妈宝男”。还有一类,这些父亲不是完全缺位,他偶尔参与一下,但是这种参与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有些孩子厌学,他可能更多把这个问题归结到父亲身上,认为是父子冲突导致自己自暴自弃。

3 溺爱型教养

溺爱包括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前者指的是父母将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后者指的是父母会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即使有些要求并不合理。无论哪种溺爱方式,父母都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待,但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耐心、自我控制能力差,且不具备抗压能力。对于家长,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现在说的“妈宝男”“啃老族”,可能就是溺爱型教养的产物。

二 家长应该如何做

孩子进入大学阶段后,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相比以前在他中小学时的全方位监管,现在家长要适当退出,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减少行为控制。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做怎样的父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经验,只有与孩子个性匹配的才是合适的。比如,前一点讨论了家长不要太多控制,但也有个别孩子因为之前被管得太严导致自控力较弱,他到了大学可能会放纵自己以至于沉迷游戏,对这类孩子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管。

最后,孩子进了大学,对家长来说是比较幸福的阶段。父母们要去平衡自身,找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更好的平衡点。当父母以这样的状态去面对孩子,相信孩子也能感同身受,建立起自身的平衡。

本节谈论了教养方式及其影响,下节我们将谈谈过度教养及其影响。

扫码观看究竟应该做怎样的家长家庭教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