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技术创新的激励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产品创新

Utterback(1975)将技术创新水平分为渐进式创新、根本性创新两种,而与产品创新相关的主题,一类是产品技术的创新,一类是对提升现有产品质量水平的创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创新是指生产加工等环节对产品进行创新从而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Guptar等(1998)考察了当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供应链纵向成员间的最优合作模式。Krishnan(2001)认为产品创新是将市场机遇转化为可供销售的产品,即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融入消费者对产品的设想等内容。Banerjee等(2003)讨论了中间品交易契约与下游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关系,发现下游企业间横向竞争增强或者通过中间品固定价格契约都可以促进下游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刘伟等(2009)研究了纵向创新对推动产品创新的作用。綦勇等(2012)通过构建存在质量竞争的古诺双寡头模型,研究了供应链纵向结构对推动产品创新的作用。指出与纵向分离结构相比,一体化结构提高了一体化企业的创新激励,抑制了竞争企业的创新激励。孙晓华(2013)认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作为买方的下游行业市场势力影响了两种模式的发展,而买方市场势力越强,产品创新投入就越大,且买方技术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产业间传导机制增强上游企业的产品创新激励。吴伟伟(2017)认为产品创新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是单纯依靠技术管理或技术能力并不能使企业产品创新持续发展,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匹配效应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书考虑的产品技术创新水平主要是基于对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Fine(1986)引入质量学习曲线揭示了为什么高质量产品的成本也较高。Banker(1998)将产品质量水平分为产品设计质量和一致性质量两个方面,产品的设计质量主要是指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而产品的一致性质量主要指制造商生产出的成品与产品设计规范的一致程度,已有文献对后者的考虑较为普遍。Sun(2004)、Prajogo(2006)、Bhaskaran(2009)研究了企业不同的创新能力对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影响。Kano(2008)建立了一种质量检测模型,探讨如何在工业过程不尽相同的情形下,保障并持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随着绿色供应链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绿色度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朱庆华(2014)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绿色度的偏好,建立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生产绿色产品的最优策略及政府的最优补贴机制。Lambertini(2015)通过研究市场垄断者对提高质量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所进行的研发投资组合,发现其对这两方面的投资相互独立,并都与市场需求相关,而且结果显示尽管降低边际成本的投资对社会是有利的,但垄断者对产品质量的低估对社会是有利的。He(2016)考虑参考效应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中的作用,构建了单一制造商与单一零售商的质量博弈模型,融入参考价格和参考质量等因素,设计了供应链协调契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