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原矿业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中原富饶的矿产资源

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的地区,受板块挤压活动的影响,我国的地壳活动非常活跃。频繁的地壳运动,使不同地壳发展阶段出现多次成矿过程,也产生了不同专属性的矿藏资源。在褶皱隆起带两侧的低洼地区,会产生多次的沉积旋回,形成多期的沉积矿藏。煤炭、铁、铝和铜等沉积矿床,其形成就是多期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则是重要的成煤期,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1]矿藏的生成和分布均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我国的矿藏资源丰富多样,这与我国的地质构造特点有密切联系。具体到中原地区,这一带在远古时期曾经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西南、西部和西北部都是崇山峻岭,这为矿产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地理基础。以煤炭而言,中原地区的煤田以晚石炭、二叠系分布最广。其中,中原地区的煤田在地质构造方面基本上受小秦岭—嵩山构造体系、新华夏体系、嵩淮弧形构造带的控制和改造。受构造运动影响,尤其是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对上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影响,形成一些隆起的和凹陷的地带。这些地带在大自然的长期剥蚀作用下,隆起地区的煤炭不复存在,凹陷地区的煤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形成各个独立的含煤盆地。[2]

中原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对于这一点,古人早就有详细的记载,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墨子》等史籍中,就有大量关于矿产的记载。以《山海经》为例,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理著作之一,它不仅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山川风物、奇兽怪鸟、神话传说等,而且还涉及我国矿产的分布概况。其中对中原矿产分布情况也有大量的记载,书中记载道:

女床之山(在陕西华阴县西六百里),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3]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今在河内野王县西北)……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4]

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泠或作涂)。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瓀石(今雁门山中出瓀石,白者如水,水中有赤色者)……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石,言亦出水中。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今荥阳密县亦有密山,疑非也),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又,西四十里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涧水出于其阴……西北流注于谷水,其中多麋石、栌丹。[5]

据刘守仁、曾江华考证,“贲闻之山”在今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鹿蹄之山”在今河南西部的宜阳县,“白石之山”在今河南西部的渑池县。[6]上文中的“石涅”“涅石”“泠石”“石炭”“乌金石”“石墨”“水和炭”等,都是古人对煤炭的别称,这些名称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采煤和用煤过程中所起的,蕴含着他们对煤炭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山海经》中关于中原矿产的记载还有很多,兹不赘列。这充分说明中原的矿产之富饶。

中原的矿产之丰富,也可以从封建王朝向这一带派征的物料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中窥其一斑。如北宋时兴“坑冶”,全国有金、银、铜、铁、铅、锡“监冶场务”201个,它们兴废不常,“岁额增损随之”。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冶场务”分布于中原地区。北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3年),全国每年“入铁七百二十四万一千斤,铜五百一十万八百三十斤,铅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一斤,金、银、锡时增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全国每年“入铜千四百六十万五千九百六十九斤,铁五百五十万一千九十七斤,铅九百十九万七千三十五斤,铁少而铜、铅货倍于旧”。[7]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金、银、铜、铁、铅、锡等金属来自中原地区的“坑冶”。进入明代,中原每年缴纳的矿物也很多,对于这一点,明人王世贞记载说:

嘉靖元年,诏御用监岁征物料如弘治例。先是,工部议上弘治以前例:坐浙江金箔二千贴,河南水胶二千五百斤,黑铅五百斤。……大名府细铜丝三百斤,矾红土五百斤。……视正德十省八九。[8]

也就是说,明孝宗弘治朝以前,明政府每年向中原征收矿物的数额是,河南需交水胶2500斤、黑铅500斤,北直隶南部也就是中原北部的大名府需交铜丝300斤、矾土500斤。明武宗正德年间,明政府每年向这一带征收的水胶剧增至20000多斤,黑铅猛增到4000多斤,铜丝增至近3000斤,矾土增至5000斤左右。明世宗嘉靖年间,明政府每年向中原征收的矿物虽然“视正德十省八九”,大幅度减少,但是仍然维持着弘治朝的征收矿产标准。中原矿产之富饶于此可见一斑。除煤炭、金矿、磁石、砺石、玉石和石青外,中原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以河南为例,雍正《河南通志》对其富饶的矿藏有详细记载。现不惮其烦,罗列如下:

铜:出镇平骑立山。铁:出禹州,其渉(同“涉”——引者)县、巩县、宜阳、登封、嵩县、新安、南阳、内乡、汝州所产尤多。旧俱有冶,后废。

锡:出嵩县露宝山。又,永宁、灵宝、卢氏、武安、裕州、汝州皆有之。

铅:出嵩县,土人采之作黄丹。

胡粉、黑铅:亦嵩县出。

矿石:《山海经》云“永宁阳虚山多金”,即此。旧嵩县、卢氏、灵宝及信阳、桐柏俱产此。

自然铜:出涉县、汤阴。《图经》云:“产铜坑中,石间亦有之。”

硝:各府州咸湿之地多有之,惟产孟县者佳。

矾红:出舞阳。又,河内、武安皆有。

胆矾:新安出。

石青:出南阳铁朵山,卢氏、济源亦有之。

滑石:出裕州当阳山,有红、白、紫色及斑驳者。

云母石:林县出。

花汝石:汝州出,花纹绚烂可观。

苍珉石:出汲县苍峪山。

碾石:淇县出。

钟乳石:出登封少室山岩穴阴处。《图经》:“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如鹅翎,碎之如爪甲,以光明者为佳。”

矾石:出少室山,性大热,置水中则不冰。

紫石英:出邓州覆釜山。

桐柏石:山在桐柏县北二十里许,石极莹白,亦有文采如绚者。

碁子石:光州出,息县亦有之。

青瓷:出淇县。又,河内、陕州、宜阳、登封、内乡皆有。

磁器:出禹州神后山。

官粉:辉县出。

胡粉:安阳出。

石炭:鲁山出,巩、洛间亦有之。

石灰、木炭、蜡、黄蜡:开封、河南、汝州俱有。

白蜡:怀庆武陟出。[9]

对于河南富饶的矿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豫报》详细介绍说:

济源之铜,罗山之银,嵩县、邓州之铅,卢氏、灵宝、裕州之锡,新安、宜阳、登封、巩县、嵩县、南阳、内乡、泌阳、镇平、禹州及彰德各属之铁、硝石,全省皆产。[10]

宣统二年(1910年),掌新疆道监察御史陈善同也赞叹河南的矿产资源之富饶,他说:

河南矿产富饶,甲于他省。除修武外,其最著者,如济源、河内等县之铜、铁、煤,彰德、卫辉两属之煤、铁,河、陕、汝三属之白金、黄金、煤、铁,南、汝、光三属之银、铅、玉石、水晶、朱砂、煤、铁等。[11]

地处中原西部的陕西华阴县、山西平阳府和泽州府的矿藏也很富饶。华阴县松果山铜矿很多,华阳川产铅,华山出产握雪樊石(河南嵩山亦产),华山之首钱来山,“其下多洗石”,可以磢体去垢圿。[12]平阳府全府境内出产石炭即煤、石灰和银朱,汾西县三云村出产土粉即高岭土,霍州、临汾、襄陵、翼城、岳阳、赵城、汾西和曲沃等县出产黑磁,霍州出产白磁,临汾、洪洞、汾西、灵石等县产铁,[13]绛、垣曲、闻喜等县皆产铜、铅。[14]泽州府全府出产铁、银、黑白铅、硫黄、黑矾、石灰、石炭等矿产,而沁水县板桥村产文石,沁水西产锡矿,潞泽山中出产乌石,其“细润如玉,性坚,刀刮不动,可作带佩,亦最难得”。该府将煤和铁大量销往邻省河南,其煤铁之富饶可想而知。[15]以其富饶的铁矿资源而言,“上党铁苗甚微,羊头之钢自魏文帝称之”。[16]

由以上可知,中原的矿产丰富,矿种繁多,其中金属矿、煤炭和玉石又占很大的比重,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具体到各地,矿藏也各具特色。

中原南部的矿藏以玉石、煤炭和银矿为主。河南南阳府南阳县县城北40里的蒲山“多美石,晶莹似玉”。此山南面的鸡鸣山出产“石炭”。骑立山东边的青山峭峰壁立,山石皆为油碧色。其北面的铁朵山产石青。九里山南面的炭山产“石炭”;三贤山南面的蝎山和东边的乌云山“出美石”,用它可以做成墨砚;唐佛山西边的银洞岭产银砂。豫山(俗名独山)产玉。[17]邓州绵延几十里的洞儿山、永青山和内乡县的峰子山、花墓山等山都产煤,[18]足见这一带的煤炭资源之富饶。

中原西部多山,矿产最为富饶,其矿产以煤、玉石和多种金属矿产为主。譬如,河南直隶州汝州西南山中出产金银。[19]在距此州管辖的鲁山县城25里处,有二三十里长的银洞沟,沟内的银铅外露,“实为上等银矿”。[20]鲁山县和河南府所属的14个州县,则全部出产“石炭”。[21]河南府灵宝县的矿藏资源更丰富,与陕西华阴县交界的各处山脉皆有矿洞,出产铜、铁、铅和锡等矿物;朱阳涧产虢石,“自生花草,可为屏风,琢之成砚,颇佳”;[22]“项城山中煤质甚厚,下层煤好”,[23]“南山煤矿亦富”。[24]前揭陕西华阴县出产铜和铅,山西平阳府和泽州府产煤、铁、银、铅、锡和各种玉石等矿产。

中原北部的矿产以煤炭、铁、锡、铜和磁石为主。直隶大名府盛产铜和矾红土。[25]河南卫辉府出产煤炭、青铁、锡和青磁。[26]彰德府林县北45里有南矿山和北矿山,“山有青铁矿及磁石”。[27]此外,该县还有其他多种矿产。诚如乾隆《林县志》所载:

县西至山麓曰桃源古集,其山曰黄华山、天平山、玉泉山……其产有黄华石……县东至邓坡曰横水新集,其山曰龙头山、木影山、凤宁山……其山有黑煤之利。……县北迤西……任村界,其山曰砺山……其产有砺石。县北迤东……其山曰矿山、马鞍山……其产有磁石。[28]

仅以上所记,林县的矿产就有黄华石、煤炭、砺石和磁石等。县境东横水区管家庄、郭家窑、凌集、达连池、翟曲、马店、乔家屯和土寨沟等处,则普遍出产煤炭。县境东北河顺、东冈两区之间有矿山,出产青铁,所谓“林虑县侧近山多铁铆”。黄华谷中出产玉石,谼峪山壑深处出产砚石。林县的矿产繁多,以至于“其俗凿山采矿”,[29]当地百姓采矿成风。

中原中部的矿产也很丰富。如河南禹州,位于州北面60里的铁母山和西北60里的矿山,都出产铁矿石。在州西60里的辋山(俗称“玲珑山”),山上之“石皆玲珑,好事者取之以供清玩”。[30]再以密县而言,县城东20里的末山,“上多赤金”;东25里的役山,“上多白金,多铁”;东35里的敏山,“其阳多琈之玉”;横跨荥阳和密县的大騩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31]

中原东部的矿种较单一,主要是煤炭,且主要分布于山东西部的峄县等地。

总体而言,中原的矿产不仅种类多,而且不少矿产储量大,品位高。以贵金属金、银矿而言,它们在中原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如河南嵩县、卢氏、灵宝、信阳和桐柏等县都出产金砂,俗称“矿石”。[32]汝宁府新蔡县和河南府巩县所产金子,“皆平地掘深井,取细沙淘炼成”。[33]汝州西南山中,“间出黄、白”。[34]位于中原西部的陕州等地,亦分布着品位较高的优质银矿。[35]此外,中原还有许多优质铜矿。如河南彰德府涉县和汤阴县产自然铜,“产铜坑中,石间亦有之,以其不炼而成,故名”。[36]

中原的铁、锡、铜和铅等矿藏很丰富。以河南而言,如汝州直隶州伊阳县城西七十里的筛子朵山产锡矿,众多矿洞“似筛子眼”。[37]灵宝县与陕西华阴县交界处皆有矿洞,“产铜、铁、铅、锡”。[38]禹州北面60里的铁母山和州西北60里的矿山皆产铁。[39]南阳府的南阳、南召、内乡、唐县诸县,河南府的巩县、登封县、嵩县、宜阳县和新安县,怀庆府的河内(今沁阳)县和济源县,卫辉府的汲县,直隶州汝州之鲁山县,彰德府的涉县、武安县等地,也都盛产铁矿。[40]中原的铁矿资源丰富,这可以从比较洪武时期每年向产铁各省征收的铁课量中窥见一斑。据正德《大明会典》记载,洪武时期各省的铁课数额是:

计各处炉冶,该铁一千八百四十七万五千二十六斤:湖广,六百七十五万二千九百二十七斤;广东,一百八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一斤;北平,三十五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江西,三百二十六万斤;陕西,一万二千六百六十六斤;山东,三百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八十七斤;四川,四十六万八千八十九斤;河南,七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六斤;浙江,五十九万一千六百八十六斤;山西,一百一十四万六千九百一十七斤;福建,一十二万四千三百三十六斤。[41]

洪武年间,全国共有11个省获准开采铁矿,每年总铁课量共计18475026斤。其中,河南的铁课年额是718336斤,约占全国铁课总量的4%,在全国11个产铁省份中居第6位。山西的铁课年额是1146917斤,约占全国铁课总量的6%,在全国11个产铁省份中居第4位,其中有很大比例的铁课由位于中原西部的平阳府和泽州府缴纳。由此可见,中原的铁矿资源比较富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由上可见,中原的矿产富饶,而煤炭尤为丰富,“中州足以为赖者,惟煤为最”。[42]中原煤炭不仅分布广,储量大,而且煤质较佳,主要分布于南部、北部、西部和中部,便于开采。如河南南阳府邓州和内乡县一带的煤炭很丰富,嘉靖《邓州志》记载道:

州西南一百里曰洞儿山,旧名杏儿山,其山连绵数十里……有洞甚多,山下多煤。其西北九十里曰永青山,西北属内乡,东南属邓州,下有煤洞。内乡县西南九十里曰峰子山,其西直十里曰花墓山,内产煤。[43]

邓州绵延几十里的洞儿山、永青山和内乡县的峰子山、花墓山都产煤,足见这一带的煤炭资源之富饶。

地处中原西南部的豫西河南府,其煤炭资源也很丰富,据李贤等所编《大明一统志》记载,河南府“各州县俱出”石炭,[44]石炭是煤炭的一种。《大明一统志》成书于明英宗天顺年间,此时,河南府管辖一州十三县,即陕州、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永宁、宜阳、新安、渑池、嵩县、灵宝、阌乡和卢氏诸县,这说明以上这些地区都产煤炭。其中,宜阳、新安和巩县三县藏煤尤为丰饶。[45]再以汝州直隶州而论,据正德《汝州志》记载,汝州出产“煤炭,州县同”。[46]正德年间,该州下辖鲁山、郏县、宝丰和伊阳四个县,说明这些县皆产煤炭。其中,鲁山和宝丰二县的煤炭资源更为富饶,“惟煤为最广”。[47]

中原北部的煤炭也很富饶。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龙山“出石炭,入穴取之无穷”。[48]怀庆府藏煤更丰,“石炭、煤炭出河内太行之麓”。[49]该府河内县除产煤外,还出产青瓷和矾红即绛矾。[50]中部开封府属禹县则富产煤炭和砺石:

凤翅山东曰昆仑山,上有昆仑池,一曰玉皇山,产煤。其东麓为楼子,赵济众煤矿公司在焉。其南五里曰九山……产砺石。……三峰山之西峰亦曰三丰山……其阴产煤,又东逾董家口为中峰,产煤。其阴为杨树园,三峰矿务公司在焉。又东逾金山寺口为东峰,产煤。[51]

地处嵩山地区的密县,煤炭资源丰富,新密矿区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达30公里,地跨新郑、密县、登封县境,含煤面积908平方公里,煤种为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贫煤和无烟煤;登封矿区以登封和伊川县境为主,南部包括汝州市和汝阳县的一小部分,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含煤面积约635公里,煤种主要为贫煤。[52]

一言以蔽之,中原的矿产不仅种类繁多,储量大,以煤炭为主,而且多数矿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煤、金、银、铁、铜、锡和砺石等矿物,更是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因此,中原很早就出现采矿活动,并对当地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