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是中国国内唯一一家专门研究经济特区问题的学术机构,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以经济特区为研究对象的基地。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与学术积累,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已在国内外经济特区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影响力与声誉。其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论》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为中国改革开放35本重点书目之一,被选立为“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并已由英国Pasi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在全球发行。此书的中文版于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得到国内外学者、同行的高度评价。其出版的以书代刊的中英文双语期刊《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以其长年坚守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苏东斌教授所创办的《建议活页》,以其文笔简洁、观点犀利、切中时弊的特点而广受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此外,每年交替举办的“中国经济特区论坛”和“中国经济特区工作联席会议”,也深受学术界与各级政府的认可,并成为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不定期联合举办的各类发展论坛,使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与南非、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及中非国家保持着频繁的学术交流,为总结、介绍中国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探索、推广中国道路作出积极的努力与贡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和经济特区功能的转变,近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将研究的重心由对经济特区本身的功能、使命、产业结构、发展路径研究,拓展到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史、经济特区发展史的研究。本书以为,对中国道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路径选择的研究。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其成功就是对中国道路的最好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诠释。对中国改革开放史及经济特区发展史的整理研究,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梳理、保存,又是对40余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的总结与反思。正如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所说的:“充分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文献索引的编辑、整理工作是开展经济特区问题研究及中国道路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将“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索引”系列出版物,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研究资料汇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索引集”编撰组,组织研究人员对海内外经济特区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编撰,文献类型包括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刊文章、析出文献及其他类型的文献。
《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索引(第五辑)》,覆盖2011—2015年经济特区研究相关文献的索引。本系列索引集的整理与编撰,已纳入我正在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1978—2018)”阶段性成果。
为方便经济特区研究领域的学术同人及高校师生迅速而准确地检索所需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经济特区领域研究文献与动态,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也将本系列研究文献索引纳入“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数据库(SezData)”系列资料文献汇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文献索引是目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正在全力建设的“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数据库”纸质版内容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数据库”,目的在于建设一个全球资源共享、开放的经济特区研究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设将为检索经济特区研究相关文献提供便捷、开放的网络检索途径。目前该数据库(http://www.sezdata.org.cn)已上线运作。
我希望并相信,“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索引”系列出版物的陆续面世,不仅能为“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数据库”奠定索引基础,也将成为开展经济特区和中国道路研究的重要文献研究索引基础。系列索引集作为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研究文献的基础性资料,其本身就是对研究、整理工作的现实检验。由于理性的有限性,呈现给读者的这部文献索引难免会有选源遗漏甚至错误存在,诚恳地希望各位经济特区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兴趣的同人,通过各种渠道为文献索引的完善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第一时间在“中国经济特区数据库”中将反馈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以期为特区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权威性的资料数据索引。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全体同人来说,对经济特区问题的研究是一种情结。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它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缩影。研究团队透过深圳这个当年小渔村的成长、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经济特区发展路径的研究,见证了中国奇迹的辉煌与中国道路的魅力。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也在发展与积累中成长为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的学术重镇,拥有了深圳大学目前唯一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外独具研究特色和学术地位。
陶一桃
2022年3月于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