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三新一高” 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核科技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是核科技工业的主体,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核能开发利用的双重使命。“十四五”是集团公司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集团公司将锚定“三位一体”奋斗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核工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和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建设,助推核强国目标早日实现,续写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一、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及成效
中核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三新一高”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主动把握“两弹一艇”以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全力以赴把重大工程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完成好,切实做好战略规划、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细化落实,进一步优化技术路线、完善技术体系,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纳入各项工作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责主业发展成效显著
核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核领域科技创新取得多项突出成果:“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基本建成,60万千瓦示范快堆工程开工建设,模块化小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基本实现核电型谱化、系列化、多元化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新专用设备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自主知识产权CF3燃料元件和N36合金完成小批量入堆考验,CO2+O2第三代天然铀采冶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攻克一批支撑后处理示范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先进核燃料循环体系进一步完善;自主研发医用钴-60生产技术使伽马刀装上“中国芯”,230MeV质子治疗加速器完成总装和调试,助力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辐照灭菌技术、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防控技术等助力科技抗疫,全面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取得阶段成果,前瞻性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核产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迄今,中核集团连续16年获得国资委考核A级,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2021年位列第371名),2021年在国资委考核中获得“双A一优”的好成绩。“十三五”期间,中核集团核产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发展,规模、效益、质量大幅提升,总资产由4500亿元增长至9122.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54%;营业收入由707亿元增长至2253.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3.76%;利润总额由123亿元增长至205.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37%;EVA由69亿元增长至95.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7.62%。截至2021年9月,中核集团经营质量稳步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11.25%,高于军工行业平均4.35个百分点,排名第二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3.72%,高于军工行业平均5.78个百分点,排名第二位;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53.87万元/(人·年),军工行业平均14.23万元/(人·年),排名第一位。
(二)核心能力体系不断建强
核科技创新能力体系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四个基地、一个平台”核心科研能力体系建设,不断夯实核基础、核能、核燃料循环、核技术、核材料等科研创新能力。推进研究堆、加速器、HL-2M等大型科研装置建设,丰富科研实验设施。进一步强化23家科研院所为主的科研生产单位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和功能定位,形成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有序衔接、结构合理的梯次研发体系。提升关键领域研发平台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争当核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构建打造“一体两翼”创新体系,推动“小核心、大协作”创新体系走深走实。“国内翼”方面,与清华大学等四所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究院,积极参与申报国资委创新联合体。“国际翼”方面,建立东欧海外研发中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资源。
核产业能力体系不断强健。以“8+N”产业体系为指引,围绕核电、天然铀、核燃料、工程建设、核环保、核技术应用、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领域,推动不断优化建立同心多元的集团产业体系。通过“十三五”发展建设,产业能力体系进一步完善。华龙一号实现批量化建设,国内外首堆工程建成在即,核电在运、在建装机规模达到28台/2600万千瓦,新能源在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投产,AP1000燃料元件国产化生产线全面建成,200吨后处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中低放废液处理处置工艺设施全线打通。新疆伊犁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全面建成。中国核建、中国同辐先后上市。成功收购同方股份和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市场化、国际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出口巴基斯坦核电达到6台、340万千瓦。ITER项目核心安装工程启动实施。
(三)企业治理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落实“首要责任”,建立督办落实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抓落实体系,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要讲话精神等高效贯彻落实。全面完成党建要求进章程,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组(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在20家具备条件的一类单位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制定1+N权力清单,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权责划分,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出台《党建融入中心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探索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路径。在重大工程现场,开展党建联建,将党组织与重大工程研发管理建设保障体系有机融合,构建跨产业链、跨行业、跨单位的“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工作体系。针对重大专项工程,开展党建促专项,在产学研主体间构建起一整套党建引领的工作机制和创新网络体系,助力各参研参建单位协同攻关。开展中央企业首个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引入核电质量管理理念,将党建工作从结果管控转向过程管理,打破传统党建条块分割式工作思路,建立起“大党建”格局。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央企业率先开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战略研究,率先发布党建“1+3”五年规划,推进党建融入中心三年行动,制订党建考核评价办法,确保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全面落地,“大监督”格局基本建立,监督执纪问责更加有力。提前一年半完成集团内部巡视“全覆盖”,对总部部门开展常规巡视,推动巡视巡察有效联动。
2.战略规划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高起点谋划推进新时代核工业发展战略与规划。2018年“两核”重组后,中核集团立足新起点制定新时代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推动建成核工业强国”的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并科学研究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承接新时代发展战略思想。打造强有力战略规划研究与管理组织体系。集团党组把方向,董事会定战略规划,经理层执行落实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管理全面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总部设立战略规划部,赋予战略、规划双重职能,归口集中管理战略规划,强化战略规划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引领作用。组建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内设战略所、规划所、系统所、管理所四个研究所,作为支撑服务机构全面参与和支撑战略规划研究与管理工作。组建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对核科技创新、核工业战略规划和重点管理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3.深化改革、管理提升不断走向深入
强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面完成党建要求进章程,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组(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在20家具备条件的一类单位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制定1+N权力清单,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权责划分,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上有规定、程序上有保障、实践中有落实,切实发挥了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科研院所改革全面推进。23家科研院所改革全面推进,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一院两制”改革,对院所应用研究、工程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资产和人员实行实体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深入推进运行机制改革,推进薪酬改革方案落地实施,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开展院所改革后评估工作,不断优化院所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改革专项工程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通过实施国资委“双百企业”试点、“科改示范企业”和集团公司“综合改革”等专项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有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力,发挥示范引领突破带动作用。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圆满收官。完成34万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率100%,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47亿元。16户厂办大集体,完成1095人的分离安置工作,完成率100%,切实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明确子公司董事会建设原则,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外部董事履职支撑和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外部董事队伍。开展二级子公司董事会建设评价,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开展专职董事履职考核,提升董事履职质量。具有中核特色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取得丰硕成果。
4.以创新求变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分类分级、放管结合,能上能下、动态调整”干部管理机制,开展对领导班子“地毯式”调研分析,试点领导班子标准化建设。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优化干部年龄结构,综合考虑干部年龄和工作状态,安排部分党组管理干部提前退出现职,累计退出119人。公开选拔年轻党组管理干部81人。选拔青年英才217人,配套专项支持。选派48名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到专项工程挂职、60名年轻干部到对口扶贫地区挂职,连续开展3批员工双向挂职。集全系统力量,为重大工程项目选配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3人。
推进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落实对同级党委“一把手”及班子成员监督要求,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突击提拔”“近亲繁殖”“裸官”“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开展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专项治理活动,营造出团结协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大育才引才用才力度。树立人才优先理念,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院士培养体系,实行“一人一策”,院士培养实现突破。入选新增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50人。聚焦“六能”进一步完善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管理体制及发挥作用机制,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及人才专项支持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安全环保水平不断提升
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核与辐射安全保持良好记录,未发生二级及以上核安全事件,环境安全、重点安全环保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环保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在运核电机组、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稳定运行。2020年15台核电机组获得WANO综合指数满分评价。集团公司重点风险点进一步消除,老旧核设施风险治理成效明显。
(四)诠释央企新时代责任担当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核集团对口帮扶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宁夏同心县,陕西旬阳县、白河县四个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中核集团连续两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核工业二一六大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涌现了扶贫先进人物胡仁禄等。
防疫抗疫显央企担当。发挥核工业技术和产业优势助力抗击疫情,派出282名医护人员支援疫情防控,派出首支中资企业派驻境外项目的医疗队。免费为228万套医用防护服、2011万副医用乳胶手套提供辐照灭菌服务,包机12批次向海外项目现场运送3000余名工程人员和4000余箱急需物资,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北京原子高科金辉辐射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涌现了抗疫先进个人施晓松、王英等。
二、“十四五”展望
“十四五”时期是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跨越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要贯彻“三新一高”发展要求,高举核强国建设的旗帜,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发挥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系统谋划、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发展战略、推动核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第一步,为实现未来30年建成核强国目标开好局、起好步、谱写好新篇章。
(一)大力构建自立自强核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是核工业与生俱有的品质特征;贯彻创新发展战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是核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布局先导技术、颠覆性技术研究,开展基础共性、交叉前沿技术研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与重点科技项目,推进核心科研能力建设,着力激发活力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服务建设科技强国。
(二)实现核产业经济跨越发展
核强国必须核产业经济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规模进一步显著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持续不断优化完善8+N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形成核电、工程建设两个千亿级产业,具备百亿级规模产业超过6个,包括核燃料、天然铀及延伸、核技术应用、节能环保、数字信息、新能源等,着力推动培育若干新领域形成新增长点,核心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三)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发展新格局
独立自主发展是建设核强国的本质要求,面向全世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畅通做实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借助国家区域发展政策,为集团产业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需求特点和规则要求,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突出区域特点和产业特点,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注重整体规划与分工实施,注重统筹当前长远,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区域存量产业特点,谋划打造区域特色发展,原则上,区域存量产业不做不必要调整,优化布局增量产业配置。
(四)大力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核工业走向现代化、建设核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夯实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提升科研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以数字核工业建设助力中核集团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
(五)持续提升安全环保水平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和红线,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安全是集团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确保安全环保是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政治责任,是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十四五”将加快完善安全环保治理体系与能力,持续消除重点安全环保风险,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安全,提升安全应急能力,大力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六)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目的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期间,集团将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实施资本运营、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积极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
(七)打造新时代高水平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核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核产业发展的活力在于人,集团公司建设要靠人,建设核强国关键在人。将立足科研生产、服务保障等实际需要,统筹做好人力资源保障,提高人力资源效能,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围绕中心任务服务中心任务,加强各类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品质,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不断满足发展建设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创新干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打造核工业特色的人才管理新模式,形成新经验;抓好基础能力建设,高标准建好核工业大学,大力提升管理、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保障人力资源教育管理需要。
(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党的坚强领导是核工业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是核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定党的领导,发挥党领导的核心作用,充分彰显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先锋队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的建设水平,促进中心工作发展。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扬集团公司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成功典范、先进事迹等,激发正能量。驰而不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程序、严格责任、严格监督,持续纠风、强化问责,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张锐平、汪顺覃、刘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