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初设郡县
“汝将甘过找来,就说吾有要事相商。”
“诺!”
半柱香后,正在安抚戎狄的甘过匆匆而来。
“臣见过殿下。”
甘过是这次姬晋带出来的所有人中,除他这位太子外,位最高之人,爵位中大夫职。
甘邑目前的国君是甘简公,乃是甘过的哥哥,甘简公死后传位给甘过,死后谥号“甘悼公。”
这甘过也是命苦之人,史料记载,景王时期甘过被甘成公、甘景公的后人所杀,并立了甘成公的世孙甘鳅为甘国国君,死后谥号“甘平公。”
经过接触,姬晋认为这个甘过颇为稳重,也算是可用之才,便打算试试能否解其生死危局。
“免礼吧!”
“甘公,此番汝虽未上阵破敌,但出谋划策,亦是居功至伟。”
“吾欲将伊阙交于甘公理之,不知可否愿意?”
“这?”甘过突然一愣,不知该如何作答。
姬晋看着愣神的甘过,才意识到自己这个说法不太对。
在目下的分封制来说,将伊阙交由甘公管理,便相当于将伊阙当做采邑之地分封给了甘过。
如此一来甘氏便有了两处采邑之地,要知怀璧其罪,甘氏一族可不像单氏一族,树大根深。
“怪吾,未将此事表述清楚,吾之意,并非封邑,而是甘公帮王室理之,可以称之为一县之长,即谓之县令也。”
没错,姬晋打算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君权。
但是,若直接推行郡县制,剩下的八大氏族自然不愿,那便从新收回的城邑开始。
先让郡县制与分封制共存,然后慢慢取而代之。
“殿下,何为县令?”
“与邑大夫无异,即,为王室主理一县之政务民事也。”
甘过躬身回应道:“殿下,臣虽任中大夫职,平日间多是参政议政之举,无管理之能,怕是会有负所望呐。”
“甘公无须谦恭,吾既然叫汝来,自是相信甘公定能胜任。”
“甘公之才学亦不输他人,与其在那朝堂之上当一个闲散大夫,不如来这城邑,主理一县之政。”
“此事,陛下也已知晓,不日便会有任命下发至甘公。”
“既然陛下与殿下对臣如此厚待,臣必不负所望。”
甘过也不知是激动还是害怕,竟然向姬晋跪拜行礼。
“甘公,快快请起,王室能有甘公这等才士,当兴有望也。”
“当然,这一县之事全交由县令来理之,定很繁琐劳累。”
“故,县令之下设主管一县军事之职,即谓之县尉也。”
“县尉一职,虽处县令之下,但与县令互不从属,均直属王室所辖。”
“另,县令之下设县司徒、县司寇、县司空等职,辅佐县令管理一县之政务民事。”
“汝可明之?”
甘过点了点头,随有摇了摇头。
姬晋见状,便从身后的竹简中拿出了一合简牍。
“此乃吾所编撰,汝看过便知其职位去务。”
“诺!”
“另,陛下已安排庶民迁徙之事,竹简上便有如何编民入户之策。”
“汝当按此策行之,以此分化瓦解戎狄复国之思。”
其实姬晋的化解之策很简单暴力,那便是将庶民迁徙过来后,每五家比邻,其中必需有一家是周人。
如此一来,相当于在四家戎狄之中安插了一家通风报信者,若有反叛之思,便可以尽快知晓,并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至于会不会出现周人欺压戎狄,或者是戎狄合谋欺压周人,姬晋都书写了律法,按律法治罪便可。
至于戎狄的军士俘虏,姬晋打算带离伊阙,安置于军营,让其与周人军士每日合练,久而久之,戎人反叛就会消失殆尽,彻底容入大周。
当然一切都还是姬晋理想之中的想法,具体如何实施,实施后会有什么隐患,他却无法预料。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断去完善。
将甘过打发走后,姬晋便又叫来了横浦。
横浦原本只是庶民,后来成为了他的侍勇,为人果敢,也颇有大局观。
所以,姬晋便想让横浦担任伊阙县尉一职,一来算是自己人掌握军权,二来防止县令做大,最后反而尾大不掉,成为隐患。
安排好之后,姬晋召集全城青壮,包括军士、戎狄俘虏等为伊阙挖掘护城河,河水自然引自洛水。
也算是在他离开之前,为伊阙再增添一道防护措施。
毕竟伊阙东接郑国繻葛,南连陆浑戎都城陆浑,战略地位可谓是得天独厚。
待一切处理完之后,已经过去十日。
姬晋率领军士自以及戎狄俘虏又来到了宜阳。
宜阳的县令是李耳,没错,道家创始人李耳,如今才二十来岁,与其留在洛邑守藏室,不如让其出来管理城邑。
而县尉一职,则是一位叫做左廷的人,此人也是姬晋的侍勇,父母双亡,差点成为一个乞食的孩童。
跟随姬晋一年多,为人聪慧机灵,八尺有三的身躯,外加久而久之的操练,俨然是一个彪形大汉,与他的名字极为不相符。
与伊阙无二,宜阳战略地位更甚之。
西与晋国渑池相接,扼守谷、洛二水之要道,东与伊阙遥遥相望,互为掎角。
作为大周南大门的两座城池,若有闪失,那就只能天子守国门了。
就在姬晋带人修建防御设施时,栾盈带着几人匆匆而来。
看到栾盈时,姬晋愣了愣神,自上次栾盈叛乱后,他派人去探寻过栾盈的信息。
可传来的消息是,栾盈失踪——
失踪就失踪吧,反正晋国正在穷追不舍,若是栾盈投奔而来,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不想今日却突然出现了,难道是听说了我拿下伊阙、宜阳二城的消息吗?
“栾盈拜见太子殿下。”
“快快请起,军佐无需多礼。”
“盈拜谢殿下救命之恩,目下盈已无处可去,还望殿下收留。”
栾盈埋头于地,诚恳的说道。
“军佐快快请起,既然来了,自是座上之宾,何须行此大礼。”
“谢太子殿下。”
“今日军佐既来,子乔自当为汝接风洗尘,走,入城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