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演练,李邦华经济之策
北京城西三十里。
数百溃兵正在狼狈逃窜,跑的漫山遍野,更远处,数十骑兵正在不紧不慢的追杀而来。
“嘟嘟嘟”尖锐的哨声响起,奔跑的溃兵纷纷停下了脚步,四下看了看,开始向头缠红布巾的军官靠拢。
只是短短数息功夫,便形成了十多支小部队,每支数量有多有少。
头缠红布巾军官们开始发号施令,队伍中的士兵们纷纷举起武器,盾牌在外,长矛架在盾牌上,形成一个个小阵。
数十骑兵冲了过来,面对指向自己的长矛,只能从一个个小阵绕过,在更远处集结.
而趁着这个功夫,数十小阵开始相互靠拢,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大阵,缓缓向着远处的数十骑兵逼去。
骑兵攻击有准备的步兵,向来是不划算的事情,面对如此情形,数十骑兵也只能缓缓后退离开。
“好,经过师父这一调理,以后便是溃败了,也能迅速整军再战!”
一处高岗上,看着部下军队的演练,李双喜兴奋的拍手赞道。
给军官额头臂膀缠上代表军阶高低的红布条,溃败之时让士兵就近听从军官的号令,再迅速组建临时性战阵,这便是朱升教给李双喜的演练办法。
“现在只是演练而已,并非真的实战。若真上了战场,经历了溃败伤亡,溃兵们还有没有再战的勇气,还肯不肯听从军官的指令,都很难说了。”朱升摇头道。
“只要演练的熟,到时自然没有问题。不过师父您为何只让演练这种败而后战之法?”李双喜不解的问道。
“先虑败再虑胜,只有经得起失败的军队才是一支成熟的军队。”朱升高深莫测道。
顺军若是能够承受得住失败,原本的历史中,一片石大战之后,撤回北京后也不至于一蹶不振。
以北京城防的坚固,以顺军的兵多将广,完全有能力在北京和建奴继续大战。而不是一路向西溃败,等到潼关再败之后,再也没有抵抗的能力。等到李自成意外被杀后,曾经差点一统北方的强大顺军,然后就忽然一下子散了。
这种情形只能说明一点,组织性太差!
“先让他们继续练着,师父,咱们再去火铳兵那里看看?”李双喜笑道。
“好吧。”
距离此处二里多的一处山谷里,正硝烟弥漫,一百五十火铳兵正在张诚的带领下紧张的练习着射击。
这个时代的火铳射击程序远比后世步枪射击复杂的多,需要装填火药,弹丸,然后再用通条把弹丸压实,再把点燃的火绳装上,勾动扳机后,火绳落在火门点燃火药,弹丸射出,射出后还要用通条缠上湿布条清洗枪膛,然后才能再次装填火药。
整个火铳射击足有十多个步骤,便是熟练的火铳手一分钟顶多射上两次,和弓箭相比射速是远远不如。当然火铳射击也有好处,不像弓箭手那样,射十几箭后手臂会非常疲劳。而且训练一个熟练的火铳兵耗时要少得多。
当然,这一百五十个火铳兵是刚从大同会中征调而来的,绝大部分人以前连摸都没摸过火铳,虽然在宋王府时已经记牢了步骤,可却是第一次实弹射击。
虽然经历了一上午的训练,还是有好些人不能完成整个射击过程,总是这里或那里出错。
不得已,朱升只能亲自上手教导。
不过看现在情形,没有个十天半月的训练,这些人根本就没法练会,更不用说练熟练了。
只是吴三桂已经反了,说不定什么时候李自成就会下令出征。自己身为“皇帝”,肯定会被带到战场用以劝降。能够操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朱升抓紧每一刻时间,操练着这些士卒。
接下来每一天,朱升都会和李双喜带兵出城操练。
......
李邦华在大同会住了下来,因知其曾是朝廷高官、位高权重,刘安对其很是尊敬。
朱升得知李邦华被救出的消息后,也很高兴,决定委任李邦华为大同会客卿长老,让人告诫刘安,遇到事情多向李邦华咨询。
参与到大同会的事务后,李邦华发现大同会存在诸多漏洞,比如组织混乱,财物不明,却需要赈济太多底层贫困之人。
针对这些问题,李邦华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把会员分为普通会员和骨干会员,只有骨干会员才能参与核心机密。比如李邦华很赞赏的“锄强扶弱,反顺复明”的口号,只能由骨干会员知晓。至于普通会员,只告诉他们大同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群众性组织,是为了天下穷人服务的就行。知道核心机密的人少了,被告发的可能性就少了很多。
然后李邦华又帮忙制定了财物制度,使得会中财物支出变得透明起来。
而针对有限的财物需要很多很多底层贫困百姓问题,李邦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建议开源,趁着顺贼追赃助饷混乱之时,大同会浑水摸鱼。
具体办法有两个,或化妆成顺军士卒,赶在顺贼之前把目标对象抓起来,拷问其财富,这种主要针对那些叛国投敌的官员,李邦华最恨这些人。
第二种就是收取一定费用提供庇护。大同会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会员,暗中影响到的内外城百姓数千户数万人之多。只要城中的富户和前明官员愿意交出一定费用,有足够的地方藏匿他们,甚至帮他们保管家财。
李邦华曾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责任就是监察所有官员,对城中高官显贵的情况最是了解。当即便出具了一份名单,指出那些官员最是贪婪无耻,可以用第一种办法。那些官员品质能力还行,应该用第二种办法给与保护。
“果然是能臣干吏啊。”看过刘安派人送来的李邦华拟定的开源办法,朱升赞道。
“都是昔日同僚,李大人竟然能下得去手,可见是恨急了这些人。”张诚笑道。
朱升点点头:“李邦华一腔孤忠,自然看不起那些叛国投敌者!”